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2,921
:::
孟學思想史論(卷三)(上下)

孟學思想史論(卷三)(上下)

  • 統一編號GPN:1011100479
  • 出版日期:2022/04
  • 作/編/譯者:黃俊傑 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791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6267002698
  • 出版單位:中央研究院
  • 開數:A5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750
書籍介紹

1.本書係《孟學思想史論》第3卷,係繼卷2(1997年在本所出版)分析中國思想史之孟子學之後,析論朝鮮時代(1392-1910)與德川時代(1603-1868)韓日儒者之孟子學解釋,宏觀中日韓儒學史,係國內外學界此類著作之首見。
2.本書之目的,既從「孟子學視野」衡論韓日孟子學之短長得失,又從「韓日儒學史視野」析論韓日儒學主體性之發展,並在以上兩種「視域交融」之中,提煉東亞孟子學所潛藏之詮釋學意涵。

目次

孟學思想史論(卷三)
上冊目次
自序 ................................................................................... i
第一章 序論 ........................................................................... 1
一、引言 ...................................................................................... 1
二、21 世紀重訪東亞思想傳統的必要性及其策略 ................. 2
三、東亞儒家經典性之類別及其移動 .................................... 13
四、作為經典的《孟子》及其在域外的「脈絡性轉換」 .... 24
五、孟子學詮釋與韓日儒者思想主體性的建立 .................... 45
六、本書結構與論述課題 ........................................................ 47
【第一部 孟子學的視野】 ................................................. 49
引言 ............................................................................................ 49
第二章 韓日儒者對孟子政治思想的論辯(上):
以「王道」理念為中心 ......................................... 51
一、引言 .................................................................................... 51
二、朝鮮君臣互動中的孟子及其「王道」概念 .................... 57
三、孟子「王道」概念在日本的兩階段「脈絡性轉換」 .... 77
四、作為「王道」對立面的「霸道」:
兼論管仲的歷史定位 ........................................................ 96
五、結論 .................................................................................. 126
第三章 韓日儒者對孟子政治思想的論辯(下):
以「孟子不尊周」問題為中心 ........................... 131
一、引言 .................................................................................. 131
二、朝鮮儒者對「孟子不尊周」的辯論 .............................. 133
三、日本儒者對「孟子不尊周」問題之論述 ...................... 159
四、結論 .................................................................................. 185
第四章 韓日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思考:
以「知言養氣」說為中心 ................................... 189
一、引言 .................................................................................. 189
二、朝鮮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解釋 ...................................... 190
三、日本儒者對孟子心性論的解釋 ...................................... 227
四、結論 .................................................................................. 242
【第二部 韓日儒學史的視野】 ..................................... 245
引言 .......................................................................................... 245
第五章 17 世紀朝鮮儒者的兩種孟子學:
李惟泰與鄭齊斗 ................................................... 247
一、引言 .................................................................................. 247
二、17 世紀朝鮮孟子學的思想背景 ..................................... 248
三、李惟泰孟子學中的朱子學元素 ...................................... 267
三、鄭齊斗孟子學中的陽明學元素 ...................................... 277
四、結論 .................................................................................. 283
第六章 17 世紀東亞比較視域中的伊藤仁齋孟子學 ...... 285
一、引言 .................................................................................. 285
二、仁齋方法學的思想史背景及其運用 .............................. 286
三、仁齋孟子學的關鍵詞及其對朱子學的批判 .................. 301
四、伊藤仁齋與黃宗羲的孟子學之比較 .............................. 321
五、結論 .................................................................................. 331
第七章 18 世紀東亞比較視域中的丁茶山孟子學 .......... 333
一、引言 .................................................................................. 333
二、茶山對孟子性善論的解釋 .............................................. 335
三、東亞儒學視野中的茶山孟子學 ...................................... 347
四、結論 .................................................................................. 374
第八章 18 世紀朝鮮國王正祖與儒臣對孟子學的解讀 .. 379
一、引言 .................................................................................. 379
二、東亞王權與孟子的互動:歷史的回顧 .......................... 380
三、正祖與儒臣關於孟子心性論的討論 .............................. 397
四、正祖與儒臣關於孟子政治論的討論 .............................. 417
五、結論 .................................................................................. 428
第九章 結論:中國孟子學對照下的韓日孟子學 ........... 433
一、引言 .................................................................................. 433
二、孟子的魅力何在? .......................................................... 435
三、《孟子》文本的魅力何在? ............................................ 440
四、孟子學與中韓日權力結構之關係 .................................. 455
五、朱子學在中韓日孟子學中的角色 .................................. 458
六、總結 .................................................................................. 459
下冊目次
【附錄】 ............................................................................. 461
引言 .......................................................................................... 461
附錄一 朝鮮孟子學文獻選編註釋 ................................... 463
1. 柳成龍:〈讀余隱之尊孟辨〉 ......................................... 465
2. 李民宬:〈孟子不尊周論〉 ............................................. 471
3. 兪 棨:〈疑孟辨〉 ......................................................... 475
4. 魚有鳳:〈孟子不尊周論〉 ............................................. 479
5. 洪泰猷:〈孟子不尊周論〉 ............................................. 483
6. 鄭宗魯:〈孟子不尊周論〉 ............................................. 487
7. 宋時烈:〈浩然章質疑〉 ................................................. 493
8. 金昌協:〈上尤齋孟子浩然章義問目〉 ......................... 509
9. 鄭齊斗:〈浩然章解〉選文四則 ..................................... 515
10. 任聖周:〈孟子不動心章說〉 ......................................... 521
11. 丁茶山:〈公孫丑問不動心章〉詮釋選文五則 ............. 527
12. 李恒老:〈孟子浩然章疑義〉 ......................................... 535
13. 許 傳:〈孟子不動心章 己巳五月,以同經筵進參〉 539
附錄二 德川日本孟子學文獻選編註釋 ........................... 541
1. 伊藤仁齋:〈孟子勸諸侯行王道論〉 ............................. 543
2. 荻生徂徠:《孟子識》 ..................................................... 549
3. 太宰春台:〈孟子論〉 ..................................................... 585
4. 藪 孤 山:〈崇孟〉 ......................................................... 599
5. 深谷公幹:〈辨非孟論〉 ................................................. 627
6. 中山城山:〈崇孟解〉 ..................................................... 639
7. 松村九山:〈管仲孟子論〉 ............................................. 651
8. 日 尾 瑜:〈管仲非仁者辨〉 ......................................... 681
9. 伊東藍田:〈藍田先生湯武論〉 ..................................... 691
10. 藤田東湖:〈孟軻論〉 ..................................................... 699
誌謝 ............................................................................... 707
引用書目 ............................................................................. 709
人名索引 ............................................................................. 755
名詞索引 ............................................................................. 767

編/著/譯者簡介

黃俊傑簡介
黃俊傑教授現任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學術諮詢委員 、元智大學榮譽特聘講座教授,曾任台大講座教 授兼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曾獲歐洲研究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Member)、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家講座、教育部學術獎 、江丙坤兩岸交流「學術研究獎」、台灣大學學術研究頂尖專書獎勵、台灣大 學優良教學獎、中山學術著作獎、胡適紀念講座、傑出人才講座、美國王安漢 學研究獎。
黃教授研究領域是東亞思想史,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及日本關 西大學客座教授、國際「東亞文化交涉學會」(Society for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會長(2010-11)。近年出版《東亞儒家仁學史論》、《大學之理念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 Humanism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Context等書。黃教授多種專 書被譯為英、德、法、日、韓、越、斯洛維尼雅文出版。
   黃俊傑教授近30年來參與大學通識教育改革工作,現任中華民國通識教育 學會名譽理事長,黃教授曾獲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2011)、中華 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所頒「通識教育終生貢獻榮譽獎」(2011)以及臺灣大學教 師校內服務傑出獎(2016)、中華民國行政院特等服務獎章(2017)。

序言/導讀

自序 這部書是《孟學思想史論》第3 卷(韓日篇),完稿之日上 距1997 年問世的第2 卷(中研院文哲所初版,2022 年增訂新版) 實在稽延太久,慚愧何似!第3 卷之所以拖延如此之久,主要 原因當然是我自己學殖荒落,力不從心,韓日孟子學第一手史 料數量龐大、浩如煙海,研究過程常有綆短汲深之嘆!自從第2 卷出版後,我常常想到孟子以孔子私淑弟子自任,所以必須再 溯源深入孔學與《論語》。錢穆(1895-1990)先生說:「學者仍 當潛心論語,確乎有得,然後治孟子之書,乃可以無病。此義 不可不知。」(《論語新解》,香港:新亞研究所,1964 年,頁 159),我深受錢先生這句話的啟發,深感在研究韓日孟子學之 前,必須再回到孔學的思想世界,所以窮數年之力完成了一部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大出版中心,2007 年,2015 年二版),後來我的研究興趣又延伸到東亞思想交流史以及東亞 儒家仁學等領域,興味盎然,流連忘返,以致這部書的研究工 作進度受到稽延,直到去年(2020)年初開始新冠病毒肆虐全 球,在危疑惶恐的日子裡,我自己也困於病苦,遂閉門整理過 去長期積累的資料,奮力寫完這部書,也算是完成了當年自己 對自己的約定。 在過去長期研究韓日孟子學的過程裡,40 幾年前向先師蕭 公權(1897-1981)先生問學的情景,時時湧上心頭。蕭先生曾 回憶他1925 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撰寫博士論文時的工作原則 說:「研讀直接資料應力求精悉,參考間接資料宜致其廣博」, 並拈出「以學心讀,以平心取,以公心述」12 字,作為撰寫學 ii 孟學思想史論(卷三)上冊 術性著作的座右銘(見蕭公權師:《問學諫往錄》,中國人民大 學出版社,2014 年,頁40)。我慚愧未能窺蕭先生學問殿堂之 縫隙,但在寫作這部書時,都盡力搜羅第一手史料,廣泛參考 當代相關研究文獻,並遵照蕭先生指示的12 字原則進行研究工 作,希能免於隕越。 在「躲進小樓成一統」(魯迅詩),與中朝日儒學者親切對 話,寫作這一本書時,我常常感受到思想史與哲學之間的互補 性及其張力。誠如卡西勒(Ernst Cassirer, 1874-1945)所說,包 括思想史事實在內的歷史事實之「內在統一性」(inner unity) 與「邏輯一致性」(logical homogeneity)(Ernst Cassirer, An Essay on Man: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44, p. 176)的建立,都有賴於史 學家的「主觀性」的照映,思想史的「古今之變」的客觀意義, 只有通過史學家主觀的「一家之言」才能被彰顯、被解讀。 我寫作這部書,一方面從數量可觀的韓日孟子學第一手資 料,選擇我主觀認定具有思想史意義的文件,又將這些文件中 與本書論述內容具有直接關係者,選編成為2 篇附錄,並加詳 細註釋及評議;我又從孟子學立場出發,衡量這些文本的理論 意趣。劉述先(1934-2016)先生曾說他做研究時,「用思想史 的觀㸃去校正哲學的觀㸃,也要用哲學的觀㸃去校正思想史的 觀㸃,這才不至於陷入一偏之見,而能維持比較全面而平情的 觀㸃。〔……〕我們要研究思想本身的理論效果,釐清其本義; 也要檢討思想所引生的實際效果,觀察其作用乃至流弊」(劉述 先:《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允晨文化公司,1986 年,頁198), 劉先生所揭櫫的研究方法極具啟發性,我寫這部書時依循劉先 生的方法,勉力以赴,希望從對第一手資料的主觀性篩選與解 自序 iii 釋之中,體現主客平衡的效果。馬一浮(1883-1967)先生嘗懸 「通而不局」、「精而不雜」、「密而不煩」、「專而不固」四項, 以為讀書之要道。我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懸為鵠的,黽勉 從事。 本書寫作過程中,李欣庭同學與陳芝吟同學協助我借書、 查核資料、打字校對等工作;金葉明女士協助本書排版、校對 並製作索引;詹巧燕小姐對本書出版事宜,貢獻諸多心力,我 非常感謝他們的鼎力相助。書稿第7 章承蒙蔡振豐先生審閱, 提出諸多意見;全書承蒙陳立勝先生、張崑將先生、姜智恩先 生、陳威瑨先生與呂政倚先生閱讀乙過,提出諸多高見,均惠 我良多,謹敬申謝意。立勝與崑將二位畏友對全書提出諸多意 見,對於我修改書稿助益極大。文哲所所送2 份匿名審查人撰 寫的審查意見書,對我改稿極有裨益,衷心感謝。這部書是我 從韓日孟子學資料之中,選擇其特具孟學思想史之意義與理論 意趣者,試作探討,所謂「以管窺豹」,所見不免斑文一點,所 論不免拘於一隅,未及全貌,讀者諸君子其有憫我之所不足, 匡我之所不逮者,則幸甚焉。 黃俊傑 2021 年10 月15 日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周)孟軻,學術思想,哲學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791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姓名:詹巧燕 電話:02-27895751 地址:115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