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琉芳千古  智慧的珠串

琉芳千古 智慧的珠串

  • 統一編號GPN:1011100789
  • 出版日期:2022/07
  • 作/編/譯者:梁佳美
  • 語言:中文
  • 頁數:191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5472405
  • 出版單位:屏東縣政府
  • 開數:A4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700


書籍介紹

在台灣,由於原住民各族間早期是完全沒有文字記錄的,所以大部分的資訊傳遞、生活技藝與傳統領域、知識系統,全都仰賴著無形的神話、口傳、古調吟唱等方式,伴隨著有形且古老的器物製作、傳家寶等實質性的物品來傳承延續這些古老的文化。排灣族因為地理環境、自然條件、活動領域、傳統祭儀與文化脈絡上,與卑南族、魯凱族較為相近,因此時常透過婚姻關係、結盟關係而擴展彼此的土地範圍與領域界線。
古琉璃珠是迄今仍在排灣群各族間談論婚嫁聘禮、結盟時的彼此餽贈、辨別家族名稱與來源地、社會地位中重要的物件,它的重要性來自於排灣群各族賦予它不同的社會地位與意義。在台灣近百年間,現代化的生活與知識體系建構產生對部落內部很大的衝擊,傳統文化與知識體系也隨之瓦解。透過古老的琉璃珠,成為部落內部維繫古老與現代之間極為重要的橋樑。本書主要是在魯凱族與排灣族這二種不同族群透過古老琉璃珠作為重要的部落傳統文化延續與聯繫,在傳統社會結構轉變與文化價值上的失落中,透過文化敘事來梳理部落間的社會意義和生活實踐方式。

目次


前言
CH1智慧的珠串
CH2古珠新作
CH3琉璃珠的文化價值與保存維護之路
參考文獻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目前任職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未來學院前瞻學士學位學程,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班,亦曾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近十年間投入在屏東縣排灣族與魯凱族文物普查、魯凱族與排灣族石板屋申請世界遺產之前期調查工作,爾後亦協助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與泰武鄉公所進行傳統木雕工藝調查與傳統琉璃珠文化詮釋等相關研究工作。對於一個來自屏東內埔的客家人,狂熱愛上家鄉境內的原住民族文化,並進行長時段的研究觀察與田野訪談,累積不少部落耆老的珍貴訪談紀錄。

序言/導讀

排灣三寶「琉璃珠、陶壺、青銅刀」,這些年來因為透過各種途徑的介紹,已有越來越多人知悉。又因為「海角七號」電影的關係,琉璃珠更曾在流行文化中風行過一段時間。但是,「寶」在哪裡?相信能細數者恐怕少之又少。這本書讓讀者可以真的看見、懂得、明白與及欣賞琉璃珠的「寶」在哪裡,確實是對臺灣這塊土地、排灣族、魯凱族族人作了基礎的田野工作與資料蒐集。 透過彙整相關文獻、訪談部落關鍵族人的方法,剖析琉璃珠在排灣族與魯凱族社會的地位:它是部落mamamzangiljan地位的代表、是部落信仰祭儀的對象、是個體一生生命禮俗(尤其是婚姻與喪葬)的重要信物、是個體功爵與榮耀的表徵、是家族財富的表示、是族人道歉賠罪的保釋金、是土地與物品交易的貨幣、是子民對mamamzangiljan表示忠誠的貢品,這些就是琉璃珠之所為寶的緣由。本書藉由部落族人親身的經驗、部落口傳故事、文獻紀錄與家族歷史事蹟,繪聲繪影地闡釋了種種傳達琉璃珠的「寶」,而不再只是文宣品上缺乏脈絡的廣告辭句,它使我們真實地接觸琉璃珠文化、感受到琉璃珠與排灣族社會有如臍帶的關係,將琉璃珠的「寶」完整地傳遞給大家。 當然,本書不僅剖析了琉璃珠的「寶」,從學術的角度而言,它也同時探究了琉璃珠對於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社會文化意涵、族人們對琉璃珠來源的說法、琉璃珠有關的口傳故事、古謠敘事、還有色彩繽紛、琳瑯滿目的大珠小珠名稱、各家族深藏少露的琉璃珠串型式,可說是一份非常完整與豐富的琉璃珠文化著作,而為臺灣文化界、學術界與教育界保存了重要的文化資產,也為部落文化傳承留下史料。這些得來不易且珍貴的田調口述與照片資料,雖然讀者在閱讀這些內容時,會以為分別屬於不同的文化概念之下,但若能以排灣、魯凱的貴族平民階級社會特質為核心來貫穿這些篇幅,就能懂得這些琉璃珠文化的所以然了。 對部落族人願意將家族中具有「寶光」的珍寶,以原住民族高貴的分享情操提供作者分析、比較,個人亦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意。因為為使讀者能確實掌握琉璃珠的色彩、紋樣與型式,作者竭盡可能的以彩色照片進行直接的說明,加深讀者的印象。所以書中在介紹各種單顆琉璃珠的名稱與涵意,或是配戴裝飾的琉璃珠飾品時,例如:項飾、耳環、手鍊、肩帶、頭飾、肩飾等等,都呈現了實物拍攝的琉璃珠照片。這些琉璃珠串紋樣、型式之擁有,如同個別專有家徽的特殊意義,過去部落或外界有一些人會侵犯各mamazangiljan家族的文化智慧財產權利,將這些展示在圖書中的珍貴文物紋樣與型式加以模仿、複製,以獲取個人的利益。所以,當本書展示了許多清晰與精緻的琉璃珠串照片,而且經由作者詳細的分析、說明各個珠子的特徵與等級時,不得不深深驚嘆與感謝族人們願意無私地分享文化,也敬佩貴族階級的王者氣度。另外,文中專章紀錄Umas Zingrur與江雅蕾伉儷,將古珠新作的研發心路歷程、材料試驗與琉璃珠製作的程序,文圖並茂地解析,從時間軸的角度而言,亦顯現本書能兼顧傳統與現代的銜接,表現文化變遷與傳承的生命。琉璃珠之父Umas Zingrur雖已仙逝,但是家人仍秉持著深耕文化、奉獻部落的初衷,分享長期的研發精華,提供作者採訪,展現傳承文化的恢弘氣度,亦令個人敬佩。若沒有這些收藏者與傳承者的無私與大方,我們恐無緣見識以及懂得其中精髓,而本書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嚴重流失以及過去未受重視導致研究不足,加上部落耆老快速流失的問題,一直以來是從事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研究者心中的痛與不捨,對此議題作者有著熱切的期盼與呼籲。常言道:「辛苦的人才知道辛苦的人的辛苦」,期待這本書本僅只停留在研究歷程中的階段性成果展示,更多的是以此書向部落族人們獻上感謝,能夠進而引發繼續投入研究者的研究溫度。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caquan tua sicusuan qata nipusuluane ka lrigilane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琉璃珠,排灣族,魯凱族,傳統文化,傳統部落社會
  • 附件:DVD
  • 頁/張/片數:191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屏東縣政府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姓名:邱鈺嵅 電話:08-7210234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