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全書架構以教育本質、教育基礎、教育制度、學習者、學生管教與輔導、師資、課程與教學、家庭社區和國際教育、教育政策、教育行政、教育評鑑與教育改革、教育問題與研究為主軸,尚納入教育選擇、另類教育、重大議題教育等較新的主題。全書共計18章,各章內容的撰寫接軌時代和社會,理論實務兼顧,文字力求生動有趣、淺顯易讀。
目次
第一章教育的意義、目的與功能1
第一節 教育的意義、類別與範圍 ⋯⋯⋯⋯⋯⋯⋯⋯⋯⋯⋯⋯⋯⋯⋯4
第二節 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目的 ⋯⋯⋯⋯⋯⋯⋯⋯⋯⋯⋯⋯⋯⋯⋯⋯8
第三節 新時代的教育功能 ⋯⋯⋯⋯⋯⋯⋯⋯⋯⋯⋯⋯⋯⋯⋯⋯⋯ 12
第四節 教育的未來性 ⋯⋯⋯⋯⋯⋯⋯⋯⋯⋯⋯⋯⋯⋯⋯⋯⋯⋯⋯ 17
第二章教育的哲學基礎27
第一節從哲學的界定看教育哲學 ⋯⋯⋯⋯⋯⋯⋯⋯⋯⋯⋯⋯⋯⋯29
第二節教育哲學中的關鍵要素 ⋯⋯⋯⋯⋯⋯⋯⋯⋯⋯⋯⋯⋯⋯⋯32
第三節重要哲學派別與教育 ⋯⋯⋯⋯⋯⋯⋯⋯⋯⋯⋯⋯⋯⋯⋯⋯38
第四節教師哲學 ⋯⋯⋯⋯⋯⋯⋯⋯⋯⋯⋯⋯⋯⋯⋯⋯⋯⋯⋯⋯⋯43
第三章教育的社會學基礎51
第一節 社會與教育 ⋯⋯⋯⋯⋯⋯⋯⋯⋯⋯⋯⋯⋯⋯⋯⋯⋯⋯⋯⋯ 53
第二節 教育的社會功能 ⋯⋯⋯⋯⋯⋯⋯⋯⋯⋯⋯⋯⋯⋯⋯⋯⋯⋯ 59
第三節 教育階層化與社會再製 ⋯⋯⋯⋯⋯⋯⋯⋯⋯⋯⋯⋯⋯⋯⋯ 68
第四章教育的心理學基礎77
第一節 人類各面向發展與教育 ⋯⋯⋯⋯⋯⋯⋯⋯⋯⋯⋯⋯⋯⋯⋯ 80
第二節 不同時期心理學理論的學習觀 ⋯⋯⋯⋯⋯⋯⋯⋯⋯⋯⋯⋯ 88
第五章教育制度101
第一節 我國教育制度 ⋯⋯⋯⋯⋯⋯⋯⋯⋯⋯⋯⋯⋯⋯⋯⋯⋯⋯⋯103
第二節 我國各類教育系統 ⋯⋯⋯⋯⋯⋯⋯⋯⋯⋯⋯⋯⋯⋯⋯⋯⋯106
第三節 我國教育制度重要議題 ⋯⋯⋯⋯⋯⋯⋯⋯⋯⋯⋯⋯⋯⋯⋯117
第六章另類教育123
第一節 另類教育的意義與發展 ⋯⋯⋯⋯⋯⋯⋯⋯⋯⋯⋯⋯⋯⋯⋯125
第二節 另類教育的發展與實例 ⋯⋯⋯⋯⋯⋯⋯⋯⋯⋯⋯⋯⋯⋯⋯131
第三節 另類教育辦理的成功要素與挑戰 ⋯⋯⋯⋯⋯⋯⋯⋯⋯⋯⋯136
第七章教育的選擇145
第一節 教育選擇及其社會功能 ⋯⋯⋯⋯⋯⋯⋯⋯⋯⋯⋯⋯⋯⋯⋯147
第二節 教育選擇與實施 ⋯⋯⋯⋯⋯⋯⋯⋯⋯⋯⋯⋯⋯⋯⋯⋯⋯⋯160
第八章學習者169
第一節 個別差異之評量 ⋯⋯⋯⋯⋯⋯⋯⋯⋯⋯⋯⋯⋯⋯⋯⋯⋯⋯172
第二節 個體認知與情意面向的差異與學習需求 ⋯⋯⋯⋯⋯⋯⋯⋯175
第三節 特質可能改變嗎? ⋯⋯⋯⋯⋯⋯⋯⋯⋯⋯⋯⋯⋯⋯⋯⋯⋯182
第四節 成為終身學習者 ⋯⋯⋯⋯⋯⋯⋯⋯⋯⋯⋯⋯⋯⋯⋯⋯⋯⋯184
第九章學生管教與輔導193
第一節 輔導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196
第二節 全校性輔導計畫 ⋯⋯⋯⋯⋯⋯⋯⋯⋯⋯⋯⋯⋯⋯⋯⋯⋯⋯199
第三節 班級經營 ⋯⋯⋯⋯⋯⋯⋯⋯⋯⋯⋯⋯⋯⋯⋯⋯⋯⋯⋯⋯⋯206
第十章議題與教育217
第一節 議題與議題教育 ⋯⋯⋯⋯⋯⋯⋯⋯⋯⋯⋯⋯⋯⋯⋯⋯⋯⋯219
第二節 議題教育的內容 ⋯⋯⋯⋯⋯⋯⋯⋯⋯⋯⋯⋯⋯⋯⋯⋯⋯⋯222
第三節 議題教育的融入與實施 ⋯⋯⋯⋯⋯⋯⋯⋯⋯⋯⋯⋯⋯⋯⋯228
第十一章課程241
第一節 課程的基本概念 ⋯⋯⋯⋯⋯⋯⋯⋯⋯⋯⋯⋯⋯⋯⋯⋯⋯⋯243
第二節 正式課程 ⋯⋯⋯⋯⋯⋯⋯⋯⋯⋯⋯⋯⋯⋯⋯⋯⋯⋯⋯⋯⋯248
第三節 國際教育課程 ⋯⋯⋯⋯⋯⋯⋯⋯⋯⋯⋯⋯⋯⋯⋯⋯⋯⋯⋯254
第十二章教學263
第一節 從異文化看臺灣的教學 ⋯⋯⋯⋯⋯⋯⋯⋯⋯⋯⋯⋯⋯⋯⋯265
第二節 教學的理論及取向 ⋯⋯⋯⋯⋯⋯⋯⋯⋯⋯⋯⋯⋯⋯⋯⋯⋯268
第三節 新的教學圖像 ⋯⋯⋯⋯⋯⋯⋯⋯⋯⋯⋯⋯⋯⋯⋯⋯⋯⋯⋯273
第四節 教學的脈絡 ⋯⋯⋯⋯⋯⋯⋯⋯⋯⋯⋯⋯⋯⋯⋯⋯⋯⋯⋯⋯279
第十三章師資287
第一節 對老師角色的期許 ⋯⋯⋯⋯⋯⋯⋯⋯⋯⋯⋯⋯⋯⋯⋯⋯⋯290
第二節 少子化脈絡下的師資培育 ⋯⋯⋯⋯⋯⋯⋯⋯⋯⋯⋯⋯⋯⋯298
第三節 從時代的挑戰看教師的專業成長 ⋯⋯⋯⋯⋯⋯⋯⋯⋯⋯⋯301
第十四章家庭、社區、社會與國際教育307
第一節 家庭與教育 ⋯⋯⋯⋯⋯⋯⋯⋯⋯⋯⋯⋯⋯⋯⋯⋯⋯⋯⋯⋯309
第二節 社區與社會教育 ⋯⋯⋯⋯⋯⋯⋯⋯⋯⋯⋯⋯⋯⋯⋯⋯⋯⋯315
第三節 教育的國際化 ⋯⋯⋯⋯⋯⋯⋯⋯⋯⋯⋯⋯⋯⋯⋯⋯⋯⋯⋯324
第十五章教育行政333
第一節 教育行政的意義與內涵 ⋯⋯⋯⋯⋯⋯⋯⋯⋯⋯⋯⋯⋯⋯⋯335
第二節 教育行政的組織與職權 ⋯⋯⋯⋯⋯⋯⋯⋯⋯⋯⋯⋯⋯⋯⋯339
第三節 教育行政的歷程 ⋯⋯⋯⋯⋯⋯⋯⋯⋯⋯⋯⋯⋯⋯⋯⋯⋯⋯344
第四節 教育行政的發展趨勢 ⋯⋯⋯⋯⋯⋯⋯⋯⋯⋯⋯⋯⋯⋯⋯⋯350
第十六章教育政策357
第一節 教育政策的意義與模式 ⋯⋯⋯⋯⋯⋯⋯⋯⋯⋯⋯⋯⋯⋯⋯359
第二節 教育政策的規劃與合法化 ⋯⋯⋯⋯⋯⋯⋯⋯⋯⋯⋯⋯⋯⋯363
第三節 教育政策的執行與評估 ⋯⋯⋯⋯⋯⋯⋯⋯⋯⋯⋯⋯⋯⋯⋯368
第四節 我國中央政府遷臺後的教育政策 ⋯⋯⋯⋯⋯⋯⋯⋯⋯⋯⋯372
第十七章教育評鑑與教育改革379
第一節 教育評鑑的相關界定與實施 ⋯⋯⋯⋯⋯⋯⋯⋯⋯⋯⋯⋯⋯381
第二節 教育評鑑對教育改革的影響 ⋯⋯⋯⋯⋯⋯⋯⋯⋯⋯⋯⋯⋯388
第三節 臺灣教育改革的發展與展望 ⋯⋯⋯⋯⋯⋯⋯⋯⋯⋯⋯⋯⋯391
第十八章教育問題與教育研究401
第一節 教育研究的基本觀念 ⋯⋯⋯⋯⋯⋯⋯⋯⋯⋯⋯⋯⋯⋯⋯⋯403
第二節 教育研究的分類、程序與倫理 ⋯⋯⋯⋯⋯⋯⋯⋯⋯⋯⋯⋯407
第三節 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415
第四節 教育問題與教育研究舉隅 ⋯⋯⋯⋯⋯⋯⋯⋯⋯⋯⋯⋯⋯⋯419
第五節 教育研究結果的運用與參與 ⋯⋯⋯⋯⋯⋯⋯⋯⋯⋯⋯⋯⋯424
編/著/譯者簡介
黃政傑
美國邁迪遜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主修課程與教學)Ph. D., UWM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終身榮譽教授
(本書召集人)
王麗雲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行政、規劃與社會政策學程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暨教育政策與教育研究所教授
(第五、六章)
吳靖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第一、二、十七章)
吳麗君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哲學博士Ph.D.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
(第十一~十三章)
唐淑華
美國雪城大學心理系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第四、八、九章)
張芬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博士Ph.D.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教授
(第十、十八章)
張德銳
美國奧瑞岡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輔仁大學退休教授
(第十五、十六章)
張鐸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第三、七、十四章)
序言/導讀
教育概論是教育學門的入門學科,由此通往教育學術和實務更深廣的探究與實踐。不論是主修教育或想當老師的人都必修這門課,家長和社會各行各業關切教育事務者也需要以此做為教養子女或推動教育訓練的基礎。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為培育學員的社會科學素養,亦開設教育概論的課,期許學習者充實教育學的基本知能,而有編輯相關教科書之需要。
由於社會變遷快速、知識發展蓬勃,學習者的需求也不斷改變,各學門的學術都需要持續更新,教育學門自不例外。做為教育學門入學學科的教育概論,其教科書定期更新調整亦屬必然。個人承託主編本書,一則延續過往教育概論的重要課題,二則積極回應當前及未來社會之需要,三則力求呼應空大學員的特質,納入新興重點。全書架構以教育本質、教育基礎、教育制度、學習者、學生管教與輔導、師資、課程與教學、家庭社區和國際教育、教育政策、教育行政、教育評鑑與教育改革、教育問題與研究為主軸,尚納入教育選擇、另類教育、重大議題教育等較新的主題。全書共計18章,各章內容的撰寫接軌時代和社會,理論實務兼顧,文字力求生動有趣、淺顯易讀。
本書邀請王麗雲、吳靖國、吳麗君、唐淑華、張芬芬、張德銳、張鐸嚴七位教授撰稿,他們都是當代教育學門各領域的一時之選,治學嚴謹,學識豐富。他們除了接受邀約分擔各章撰稿之責,也肩負同儕審查重任,使命必達,倍極辛勞,謹致上最高敬意和謝意。方顥璇教授擔任本科目教學設計委員,做為溝通協調的橋樑,協助規劃並檢視各章內容架構,進行教學設計審查,使本書形式和內容更趨完善,特致感謝之意。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對本書編輯的支持,空大出版中心對本書出版的各項協助,亦為本書順利出版之關鍵,在此一併致謝。本書之校對及中英文索引編製,承蒙楊喻晴小姐全力投入完成,亦致上謝忱。願本書成為空大學員認識教育的領航,也希望社會各界關心教育的朋友喜歡這本書。
分類
- 書籍分類 :教育學習>大學出版
- 出版品分類:圖書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施政分類:
教育及體育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教育概論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3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空中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出版中心
姓名:林怡禎
電話:02-22829355-5838
地址:新北市蘆洲區中正路一七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