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整理雪山山脈及西稜線一帶相關史蹟、遺址的文獻史料、歷史故事並結合執行團隊現地踏查的所見所聞。內容以國家體制前、日治時期、國府時期三個時間軸作為分期,將雪山石屋遺跡與古道調查結果進行不同主題說明,各主題中選擇數個重要地點就相關歷史背景、特色及現況予以描述,並搭配歷史地圖、照片呈現今昔之差異。
目次
雪霸國家公園序
作者序
導讀
01/ 自然環境
02/ 國家體制前
一、族群遷徙
二、聚落建築群
03/ 日治時期
一、山地交通路網
建置與集團移住
二、埤亞南道
三、大甲溪道
四、國土調查 ‧ 博物誌年代
五、林業路徑
04/ 國府時期
一、山地交通路網建置
二、林業勘查道
三、戰後的大眾登山活動
05/ 結論
引用書目
特別感謝
地名對照表
編/著/譯者簡介
許勝發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助理教授
專長:建築史與研究方法、建築設計、風土建築、南島語族群文化
王雅恬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專任助理
專長:臺灣史
林秋婷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學檢測研究中心 主任
專長:地質學、岩礦鑑定、有形文化資產材料分析及調研、非破壞性檢測
序言/導讀
作者序
這是一本介紹雪霸國家公園相關人文史蹟的書籍,有別於國家公園較常見到的自然生態主題類別,本書整理園區及周邊地區族群互動變遷時序,述說各自的歷史發展脈絡,提供讀者另一種接近雪山山脈特有的人文與自然環境互動場域之方式,既是族群歷史敘事,也是在地生態關懷。
作為島嶼生態學中的陸橋島嶼,臺灣的人文歷史進程中,不能避免地不斷有來自海洋的異文化導入。回顧過往,島嶼先後抵達的人群,帶來各自的文化傳統並烙印出在地適應的時代痕跡。隨著文化群體規模的不斷拓展膨脹,樂土浮動邊界裡人們原以為得以掌控的自主性,很早之前就開始被來自海洋的另一股他者勢力所牽引著。書中見到始自2,000年前人群在高山稜線活動遺留下來神秘不語的砂岩石屋群,也見到仍活躍於山區的泰雅族人從部族自主社會轉變為國家體制邊陲一員,而這個國家體制在日人與漢人兩個殊異文化群體的輪替中接續完全覆蓋了整個島嶼,並且改變山區的地景與人文面貌。物換星移一路行來,本書呈現的,可以是族群間的傾軋交往,也可以是群體意識的格局取代。
文化與生態,是島嶼既脆弱又柔韌的命脈基底,期待往後的時光,我們都能因為多一點點的不同面向體認,而能更加珍惜這個我們共同生活的島嶼—臺灣。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史蹟,雪山,雪霸國家公園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7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保育研究課
姓名:黃奕絲
電話:037-996100-703
地址: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水尾坪1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