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2,917
:::
臺灣北海岸客家阿里磅練氏族譜與地方社會

臺灣北海岸客家阿里磅練氏族譜與地方社會

  • 統一編號GPN:1011101099
  • 出版日期:2022/09
  • 作/編/譯者:洪馨蘭
  • 語言:中文
  • 頁數:496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6267119563
  • 出版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開數:16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630
書籍介紹

族譜,就像是為一個家族或宗族中的個人所畫下的連續生命線,讓人們從那些線條中,把個人生命的過往、現在和未來銜接在一起。而族譜中普遍存在著崇古輕今的情形,所以,研究者往往須從族譜以外,大量的歷史文獻或檔案資料中,找到可對應家族發展史的線索。再透過田野調察理解區域發展和交通、經濟樣貌,可理解先人們為了維繫家族或宗族這個生命連續體,或為了擴大親族群體的社會經濟影響力,所做的種種努力。

目次

目錄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序/ 楊長鎮 I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序/ 張鴻銘 II
作者序/ 洪馨蘭 V
推薦序/ 練肇嘉 X
圖表目錄 XIX
序 言 1
稀有姓氏 5
地名現蹤 9
練氏族譜 18
本書架構 26
第一章 地理舞臺 39
下角海岸 39
溪流埤圳 43
山海梯田 49
季風農業 52
周邊家族 55
第二章 開墾初期 69
離開武平 69
祖籍連帶 78
義葬靈應 92
立基海口 113
第三章 穩定發展 131
滬尾媽祖 131
鄞山定光 139
贊助神會 160
基隆地震 177
第四章 生存規模 185
資產家計 185
單姓村落 198
公號益成 211
葬十八王 224
第五章 石門練氏 239
請墾山埔 239
投資教育 261
社會秩序 279
經濟生活 290
第六章 客家底蘊 305
祖堂密碼 305
親屬稱謂 326
公廳神榜 336
歲時風俗 349
第七章 開而不散 375
電廠徵收 375
續修族譜 386
迷航定位 400
結論與討論:客家家族、地方社會與族譜實踐 413
族譜是家族主義的呈現,而家族的形成是地方社會經濟史的反映 417
族譜宗族是如何形成的:從經濟條件到主觀建構 426
族譜「慎終追遠」的組織學內涵:從社會關係到文化意義 433
族譜裡隱藏起來的社會:姻親關係、復興的宗族 439
始於族譜也永無止境的族譜客家研究 444
附錄 453
附錄一:練在君(練蕃榜)世系簡表(練肇嘉提供) 453
附錄二:家族古文書彙編(練肇嘉提供) 458
靈應公名次簿 458
立出墾批字給練萬龍、林榮華 460
立分山埔拈鬮字人練萬龍、林增秀 460
練兆科遺下仝立分關簿(四房龍富信字號) 461
練兆科遺下仝立分關鬮書(五房龍福仁字號) 475
立補給墾契字練益成等 483
練龍福遺下仝立分鬮書 484
參考書目 487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為洪馨蘭國立高胸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教授

序言/導讀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序 臺灣是多族群社會,正因文化多元多樣,造就當代人文薈萃的豐富面貌, 而客家文化正是「文化台灣」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對於這樣一份文化瑰寶, 唯有透過研究、保存與推廣客家的歷史文化,才得以挖掘出珍貴的文化資產 及豐厚的常民生活底蘊,藉此可感受到客家先民開疆闢土、保家衛民的堅韌 精神,也可一窺客庄人文特色之堂奧。 本會自 2004 年起,即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合作,每 5 年為 1 期,如今 已邁入第 4 期,並已完成《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臺三線客家鄉鎮文化 產業》等 20 冊專書之出版,以厚植臺灣客家研究的根基,保存客家彌足珍 貴的歷史軌跡與文化。 第 4 期《臺灣北海岸客家:阿里磅練氏族譜與地方社會》一書即將付梓, 延續前 3 期計畫的研究成果,又為這套客家研究系列專書再添新猷。本書雖 由族譜出發,但不只討論族譜,而是經由族譜挖掘更多「過去」的資料,研 究團隊嘗試從家族的「歷史」,重建臺灣北海岸一個汀州武平縣客家移民家 族和地方社會的互動發展,展現出族譜的意義不僅是家族的,更是區域史的 一部分,甚至藉此得以管窺臺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微氣候,對建構臺灣社會 整體面貌提供了素材與視野。 在此,謹向所有為專書撰述的研究成員致上無上的敬意與謝忱,因為有 你們辛勤的筆耕及探究真實的研究精神,才使得每一期的研究卓然有成,豐 富並深化了臺灣客家的學術能量;期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能持續深耕客家學 術研究,朝著更多元的研究面向發展,出版更豐碩的研究成果! 主任委員  楊長鎮   謹誌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序 多元與獨特一直兼容並蓄,存在於臺灣的歷史文化中,其之所以多元,以臺灣處於東北亞及東南亞交叉點的重要地理位置,自史前時代以來,即有許多族群為追求新的契機與生存空間,於各時期遷徙或移入;而經由不同族群交融薈萃出多采多樣的文化特質,則建構成為臺灣今日獨特的風貌。所以,多元族群的文化融合,不只是臺灣這塊土地需要被傳承的珍貴人文寶庫,更是臺灣社會前進創新的養分及沃土。 此其中,相對於原住民各族鮮明的色彩,客家在漢人族群中則有別樹一格的語言、文化特色。所謂「客家」一詞,早現於清初文獻之中,至遲在 17世紀晚期已經見到使用,而臺灣的客家族群,可溯自 17 世紀漢人移民來臺,其間歷經生存環境的挑戰、社會文化演變及不同族群融合過程,在對傳統的堅持和外在現實的適應下,型塑自身的文化、語言,其人口數量方面居於臺灣第二大族群;惟早年或因清代以籍貫約化分類的影響,或以社會族群械鬥等事件而有所成見,加上早期的臺灣歷史研究常將客家文化簡約於漢民族中而不顯,使得過去的臺灣社會中,客家一直有「隱性的族群」之稱,甚至產生文化、語言相對弱勢、流失的趨向;但在有識之士的耕耘下,臺灣客家的相關研究仍縷縷不絕,經過民國 70 至 80 代初如火如荼的客家運動沛然成河,並於民國 90 年客家委員會成立後,承續並開展出更新更寬廣的氣象及格局。 而本館長期以來所致力的目標及願景;正是對臺灣文獻的蒐集、保存及歷史文化的研究、推廣;隨著近年臺灣史研究如繁花似錦的盛況,對不同族群的深入探討亦蔚為顯學;有鑑於此,本館除於臺灣史相關文獻檔案之研究典藏、臺灣全志修纂、史料採錄編輯等之既定業務方向外,又思考如何在臺灣原住民族、客家族群等通論史專書的修纂後加以深化延展;適逢客家委員會的成立,以資源共享而分別於民國 93 年度、98 年度及 103 年度與客委會合作進行第一期「臺灣客家族群史專題計畫」、第二、三期「臺灣客家研究 專題計畫」,規劃有關客家產業、發現客家、客家語言調查、客家家族、客家婦女研究及年輕世代客家認同調查等各種主題進行委託研究,期能傳承已有之成果,繼續深入對客家族群歷史、文化各面向之專題研究及基礎史料的彙整,以助益拓展臺灣客家研究的領域,並提供更多研究者發表之場域。 此項合作計畫於民國 108 年邁進笫四期,名稱續為「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並維持前三期之合作方式,於 5 年內進行各項主題案之委託研究並依結案成果陸續出版專書;本期計畫主題共進行「日本時期檔案中的客家 -以乙未戰爭史料為研究」、「族譜與客家家族」、「客家民俗與信仰的研究」、「發現客家」及「族群關係研究」等項委託研究。 本書即為第四期合作計畫主題—「族譜與客家家族」的成果出版,書名定為《臺灣北海岸客家阿里磅練氏族譜與地方社會》。族譜,就像是為一個家族或宗族中的個人所畫下的連續生命線,讓人們從那些線條中,把個人生命的過往、現在和未來銜接在一起。而族譜中普遍存在著崇古輕今的情形,所以,研究者往往須從族譜以外,大量的歷史文獻或檔案資料中,找到可對應家族發展史的線索。再透過田野調察理解區域發展和交通、經濟樣貌,可理解先人們為了維繫家族或宗族這個生命連續體,或為了擴大親族群體的社 會經濟影響力,所做的種種努力。 本計畫主持人為現任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洪馨蘭教授,除主導本書撰寫外,並邀請練肇嘉先生參與執行。研究者期待能在本專書中,讓讀者看到從族譜出發,慢慢地將清代來臺的汀州客家移民家族的文化密碼,包括過去與現在的、顯性與隱性的,以一個較為全貌觀察的方式,敘述屬於阿里磅練氏家族的故事。 欣見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第四期之研究成果陸續付梓,謹綴數語為誌,爰為之序。 館長 張鴻銘    謹識 2022 年 9 月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地理舞臺,開墾初期,生存規模,石門練氏,客家底蘊,開而不散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姓名:石瑞彬 電話:049-2316881-402 地址:南投市光明里光明一路2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