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半世紀多前,我剛上小一,爸爸為家裡訂了一份《國語日報》。透過學校裡正在教的注音符號,我可以涉獵「看圖說話」、「淘氣的阿丹」、每天一則的主題故事、帶狀連載的《保母包萍》、《柳林中的風聲》等等「青少年文學傑作選」、小朋友作文的「兒童園地」( 如今都還記得「歌姬」崔苔菁小時投稿的文章 )、洪炎秋先生與何凡(夏承楹)先生以及子敏(林良)先生的「茶話」,尤其林良先生『大男人寫家』,讓我們每個禮拜像追劇般的聽他娓娓道來家裡的三個女兒和一隻小白狐狸狗;每逢週五(好像是週五?)黃 驤先生從時代或新聞週刊翻譯的科學新知、雙週一次的「書和人」、齊鐵恨先生和曾永義先生主編的《古今文選》等等。
還有每個暑假或寒假必出一盒的「世界兒童文學名著」,藉著現在所謂的「繪本」,使我得以沈浸在世界名家為兒童們所創作的美麗畫作與想像世界;相對的,天天刊出的世界新聞,讓我完全知道美蘇的冷戰與太空競賽、阿波羅號太空船即將帶著人類登陸月球、學生運動迫使戴高樂出逃巴黎、美國第七艦隊旗艦停泊臺灣,甚至披頭四合唱團可能復合無望了...
當時全球冷戰、兩岸對立,白色恐怖瀰漫、意識形態掛帥;國語日報社的報紙與讀物在物資環境並不豐裕的年代中與經濟條件極為有限的條件下,為臺灣的兒童與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美麗世界的可能,為那個時代 的我輩展現了更美好的普世價值與遼闊視野,也完全印證了那個時代的美國吟唱詩人兼抗議歌手 Phil Ochs 所說的:「在如此醜陋紛擾的世局,真正最好的異見就是美。」
《國語日報》交給我一套工具,注音符號。這套工具,以現代流行的說法,就是一組編碼 (code),一套程式語言。運用這套工具以及它所發展出的方法,我得以可以漸漸認識文字,但又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聽見異見、說出意見、看見美、發現世界;也得以讓我串連世事與知識、連結文字與文化、結合藝術與科學,沒有學科分野、沒有領域邊界。
正如《國語日報》的工具與方法,美感 / 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的理想就在交給老師們與孩子們一套工具與方法,讓師生們得以感知世界、觀察世界、理解世界;讓他們可以碰撞問題、思索問題、解決問題甚且鼓勵重新提問問題;讓現象與感受成為發現、認知的一種指引力,讓思索與理解成為突破、創新的一種素養力,讓嘗試與尋求成為面對困境的超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希望美感 / 設計課程創新計畫能為當代臺灣教育與未來世界公民在學習的過程中注入「美感智能」,另一種「AI, (Aesthetic Intelligence*)」。我們期望能為臺灣孩子們養成「韌力 (Resilience)、培力 (Empowerment) 與美力 (Brilliance)」。
目次
發行人語 曾成德 02
序言 殷寶寧 03
建造師資增能的橋樑 04
〈美感是信念,教育是ㄧ生的志業〉 黃琬雯 p.06
〈美感與藝術本位研究〉 陳育祥 p.10
〈藝起玩美〉 陳育淳 p.14
〈社群共備的成長〉 賴玉萍 p.16
〈府城尋美藝嘉人〉 魏士超 p.18
〈那些年我們一起成長的日子〉 張意佳 p.20
師生共學世代的美感教育 22
● 國小美感體驗課程
〈自然浸潤的美感環境:國小美感體驗課程〉 凌 天 p.24
● 美感智能閱讀:《安妮新聞》
〈魔幻校園:我們的校園迷宮地圖〉 余旻諺 p.32
〈閱來悅美〉 官意千 p.33
〈閱讀《安妮新聞》,才能領略她的千嬌百媚〉簡鴻瑩 p.34
〈興趣引領閱讀〉 蘇郁涵 p.35
〈空間敘事,讓美感發酵〉 許涵宣 p.36
● 國中基礎美感通識課程
〈把美的感受帶給學生〉 林雪倩╳張銘修╳張燕琪╳廖定詳╳凌天 p.38
● 高中職美感與基本設計課程
〈從同理心及生活實踐出發的美感設計課程〉 高嘉宏 p.46
〈比例美感變身術〉 陳潔婷 p.48
〈為專業加乘的職人美感素養〉 許懷之 p.50
〈18 堂基本設計線上課程〉 黃美甄 p.52
序言/導讀
《美感練習誌》第七期與第八期邀集了「教育應該不一樣」的領航者嚴長壽先生、「環境景觀美學」的推動者林盛豐先生、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總計畫團隊的夥伴,以及教學現場參與投入的師生、友人與「同志」,一起描繪我們的想望:在當代的教育體制內,我們要「創造改變 (Create Change)」。
*「美感智能」一詞轉借自 Pauline Brown 著 Aesthetic Intelligence ,中譯:《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一書。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Aura in life. vol.8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青少年,成人(業務參考),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美感,練習誌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55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教育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師資藝教司藝術教育科
姓名:黃茹舷
電話:02-77369470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