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在這本書的中研院院士的十堂課中,我們會發現他們的科學興趣不少是來自中小學時老師的循循善誘和啟發。所以我們寶貴的中小學教師才是臺灣科學教育和成就的幕後英雄。不但把前端10%的學生培育成尖子發揮所長,也使後端10%也能夠發揮所長,這大概才是教育的眞正價値。
也希望這群對科學教育充滿熱情,生命力和目標的英雄教師能夠不辭勞苦,堅持到底,繼續努力,培育出新一代的中研院院士以及臺灣的諾貝爾獎主。
目次
2 序/周景揚
4 序二/朱俊彰
6 序三/葉永烜
10 沿著絲路探索造山的摩登地質學家 鍾孫霖院士
26 轉換挫折,潛心研究,臺灣結晶學之母 王瑜院士
44 序列演化超卓貢獻,敢於突破固有觀念 李文雄院士
62 作如其人,品質為其證,數位典藏計畫推手 李德財院士
82 臺灣水稻教母:成功三要件:「興趣、能力、努力」 余淑美院士
98 從漁船瞭望鏡到天文望遠鏡,一路「向上看」 王寳貫院士
114 五十物理之路,態度決定高度 李定國院士
130 致力物理基礎研究,領航臺灣科學嶄新篇章 陳建德院士
148 解碼腦神經開端,見微知著的腦科學秘密 江安世院士
168 以有限化無限,臺灣太空科學幕後推手 李羅權院士
182 編後記 採訪小組/陳佩欣‧陳麗君‧彭莉雅
編輯小組/邱舒妍‧許睿芯‧黃 名‧葉儀萱‧盧沛岑
編/著/譯者簡介
葉永烜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國籍:德國
學歷:香港中文大學 物理系 學士 1969
美國匹茲堡大學 物理系 碩士 1970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應用物理及資訊科學 博士 1974
主要經歷: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博士後研究 專任 1974-1975
美國加州大學 聖地牙哥分校 助理研究員 專任 1975-1977
德國 Max-Planck-Institute 大氣研究所 研究員 專任 1978-1992
台灣國家太空計畫室 首席科學家 專任 1991-1992
德國 Max-Planck-Institute 大氣研究所 研究員 專任 1993-1998
國立中央大學 天文所主聘 太空所從聘 教授 1998 迄今
國立中央大學 理學院院長 1998-2004
亞太地球科學學會(AOGS) 理事長 2004 迄今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科學家、科學教育、口述歷史、臺灣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95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中央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中央大學天文所
電話:03-4227151-65959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五權里中大路300號
E-mail:dawnchan@astro.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