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在地狹人稠的天然條件限制,以及各種經社活動急遽擴張下,我國環
境負荷日趨沉重。有感於環境保護的重要以及民眾對於優質環境的期待,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於焉成立。環保署自民國 76 年 8 月
22 日成立以來,至今(111)年屆滿 35 週年。
在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規劃成立環境部之際,藉此 35 週年署慶,出刊
本署紀實,整理記錄環保署歷任署長及全體同仁共同努力推動各項重要環
保政策與執行成果,作為回顧專輯,以供各界瞭解我國環境保護之發展歷程。
目次
序言 3 目錄 5 歷任署長、副署長及主任秘書 9 環境保護大事紀 13
第壹篇 總論
第一章 環境負荷與社經變遷 105 第二章 環境保護工作與組織沿革 129 第三章 環境保護法律制定歷程 139 第四章 環境保護政策演進及目標 164 第五章 環境保護經費預算變動情形 196
第貳篇 環境保護業務回顧
第一章 綜合計畫 199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199 摘要 202
第一節 環境保護計畫 203 第二節 科技發展、國際合作及永續發展 219 第三節 環境教育 236 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估 261 第五節 未來展望 276
第二章 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 278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278 摘要 281
第一節 空氣品質管理歷程及防制規劃 283 第二節 固定污染源管制 327 第三節 移動污染源管制 354 第四節 噪音及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管制 405 第五節 未來展望 432
第三章 氣候變遷因應 434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434 摘要 437
5
第一節 氣候變遷政策規劃 438 第二節 溫室氣體排放管理 460 第三節 減碳行動推動 476 第四節 氣候變遷調適 483 第五節 未來展望 487
第四章 水質保護 490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490 摘要 493
第一節 水體品質保護 498 第二節 事業廢水污染防治 542 第三節 污水污染管理 582 第四節 水污染防治費徵收 593 第五節 畜牧糞尿資源化 604 第六節 飲用水管理 615 第七節 水污染事件緊急應變(含海洋污染管理) 653 第八節 未來展望 679
第五章 資源循環回收再利用 682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682 摘要 685
第一節 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 688 第二節 一般廢棄物清理 748 第三節 資源循環再利用 767 第四節 事業廢棄物管理 780 第五節 未來展望 854
第六章 環境管理 856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856 摘要 859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估監督 861 第二節 清潔隊照護及垃圾清運優化 872 第三節 環保設施效能提升與管理 896 第四節 焚化廠興建營運管理 911 第五節 環境衛生管理 922
第六節 環保設施工程查核 956 第七節 向海致敬 963 第八節 未來展望 968 第七章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 970
6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970 摘要 973 第一節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理歷程及現況 974 第二節 土壤及地下水施政成果 987 第三節 未來展望 1034 第八章 化學物質管理 1081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1081 摘要 1082 第一節 法規及政策 1082 第二節 跨部會合作及推動國際公約 1090
第三節 食安源頭管理 1098 第四節 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評估管理 1103 第五節 化學物質登錄及資訊整合利用 1109 第六節 綠色化學推動 1112 第七節 毒性化學物質事故預防及緊急應變 1121 第八節 環境用藥管理 1142 第九節 未來展望 1154
第九章 推動全民綠生活及管制考核 1157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1157 摘要 1161
第一節 環保事務管考 1163 第二節 全民綠生活 1176 第三節 公害糾紛處理 1226 第四節 未來展望 1268 第叁篇 環境保護監控性業務回顧
第一章 環境監測及資訊 1271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1271 摘要 1273
第一節 空氣品質監測 1276 第二節 環境水質監測 1315 第三節 環境感測物聯網 1329 第四節 環境資訊系統及網路發展 1334 第五節 環境資料整合應用平臺及環境圖資整合應用平臺 1371 第六節 未來展望 1408
第二章 環境保護檢驗 1414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1414
7
摘要 1417 第一節 我國環境檢測業務推展 1417 第二節 國家環境檢驗大樓管理 1422 第三節 環境檢測技術研發及建立 1425 第四節 環境污染源檢測及溯源 1434 第五節 環境生物檢定 1442 第六節 未來展望 1448
第三章 環境保護訓練 1451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1451 摘要 1454
第一節 環境保護人員訓練 1455 第二節 環保證照訓練 1469 第三節 環境教育認證 1481 第四節 未來展望 1495
第四章 環境污染督察 1497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1497 摘要 1500
第一節 環境污染督察之演進 1501 第二節 督察重點工作之推展 1505 第三節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之夥伴關係 1530 第四節 公害陳情及處理 1537 第五節 未來展望 1546
第五章 環境公害裁決及訴願 1547 歷任單位主管、副主管 1547 摘要 1548
第一節 公害裁決 1549 第二節 訴願審議 1560 第三節 未來展望 1570
第肆篇 未來展望
第一章 環境保護組織改造必要性 1571 第二章 環境保護工作之展望 1576 附錄
附錄一 環保署歷年退休(職)人員名冊 1589 環保署職員性別、年齡與學經歷統計 1595
8
編/著/譯者簡介
劉宗勇、蔡孟裕、顏旭明、賴瑩瑩、蔡玲儀、簡慧貞、謝炳輝、
梁婉玲、邱怡璋、王永福、鍾美娟、譚文玲、林芬、洪淑幸、
王嶽斌、劉瑞祥、李健育、張順欽、馬念和、謝燕儒
序言/導讀
在地狹人稠的天然條件限制,以及各種經社活動急遽擴張下,我國環
境負荷日趨沉重。有感於環境保護的重要以及民眾對於優質環境的期待,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於焉成立。環保署自民國 76 年 8 月
22 日成立以來,至今(111)年屆滿 35 週年。在歷任署長及全體同仁共同
努力下,結合民間及政府各部門的力量與資源,積極推展環境保護工作,
加強污染防治、維護生態環境,對於提升國民生活環境品質具有重要貢
獻。在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規劃成立環境部之際,藉此 35 週年署慶,出刊
本署紀實,整理記錄環保署歷任署長及全體同仁共同努力推動各項重要環
保政策與執行成果,作為回顧專輯,以供各界瞭解我國環境保護之發展歷
程。
回顧過去 35 年,我國隨著人口、產業活動的增加,伴隨空氣污染、水
污染、噪音及大量廢棄物產生等環境問題,同時大規模開發產生生態環境
負荷過重之問題。76 年環保署成立之初即加強環境教育與宣導,建立國人
環保意識與倫理,同時推動公害防制與污染整治工作,制定相關環保法
規,且推動生活環境品質改善工作,追求寧適的居住環境。70 至 80 年代
重視全球環境保護議題,環保對策主要是因應聯合國呼籲各國重視環境保
護,並制訂國際環境保護公約,國內則配合公約,制訂相關法令並據以推
動。90 年代迄今推動追求國家永續發展工作,制訂我國「國家環境保護計
畫」作為我國環境保護施政之綱要性指導,明定環境保護目標、策略及措
施,謀求全體國民之福祉。近年來,透過淨零綠生活,將環保意識轉成生
活趨勢及普世的價值,透過生活轉型及行為改變,與全民共同建築永續共
榮的「2050 碳中和」未來。
我國整體環境保護工作已由環保署成立之初公害防治,提升為目前資
源永續利用;執行面亦由國內事務的解決擴大至國際的參與及合作。環保
署本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籌並顧」的共識原則,加強防範環境受損
於未然,及加速輔導改善現有公害污染。同時亦將持續重視民眾反映,戮力削減污染源,結合民間及政府各部門的力量及資源,共同參與環境保護
工作,以實際行動來創造健康、安全及寧靜的生活環境,並追求國家的永
續發展。
值此「環境保護 35 年回顧與展望」付梓之際,謹對於全體同仁在工作
上辛勞的付出及社會各界對本署的多方支持表示感謝之意,期許同仁持續
提升歸屬感、榮譽感、成就感、成長感、滿足感與使命感,共同將環保的
力量擴展出去,讓全民都能在生活中實踐環保、在環保中成就生活,具體
實現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永續發展願景。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環境保護之發展歷程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60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管考處
姓名:張和中
電話:02-23117722-2982
地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八十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