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洪旭(1605-1670),字弘藎,號念衷,金門後豐港人,南明時期之武將。初為鄭芝龍部將,南明隆武帝封忠振伯。芝龍降清後,轉依鄭成功,因治軍嚴整,成功甚重之。洪旭一生戎馬倥傯,輔佐明鄭三代,於經商、征戰、輔君治國皆屢建功績,誥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師忠振伯。在後豐港地方開發史、金廈地區於反清復明之南明史,乃至明鄭時期於臺灣、澎湖之開發與防禦史,以及十七世紀東亞海域貿易史中,皆扮演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
後豐港洪旭古厝,落成年代尚無史料記載,推論為明隆武元年(1645)時洪旭受封忠振伯後興建,同時期計興建3座三落大厝於後豐港,宗祠居中,南側大厝分給子嗣(即本案標的後豐港洪旭古厝,現由長房與六房後代繼承),北側大厝分給2位弟弟洪暄及洪曦 ,歷經多代繼承傳世至今。洪旭古厝曾於1949年國軍進駐金門時,佔用大廳為住所;三落大厝計曾有八戶使用人同時居住,後陸續於1970年代搬離。建築牆體、木構造無大規模增改建情形,然而,近年則因長期閒置,使屋頂嚴重損壞,故於2002年將第二、三落屋面之木桷仔、屋瓦等傳統屋頂構造改為鋼浪板。
建築格局為前座二落大厝併後座一落二攑頭之「類三落大厝」。面寬11.39公尺,深34.41公尺,總面積為391.93平方公尺。建築側立面以大面積出磚入石牆體為特色,三落規壁採「翹脊」與「圓脊」混合之形制,外觀全為圓脊,而屋脊在兩側規壁內收尾成翹脊。此屋頂形式,現今金門僅見於後豐港洪旭古厝與洪曦洪暄古厝。
古厝出磚入石的牆體構造,整體維持明末建築特色,亦為金門少數興建於明代留存至今的民居建築,具有高度的價值。故於2003年12月22日,登錄為歷史建築「洪旭古厝(宗祠左側)后豐港8、9號」;後於2017年2月7日,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後豐港洪旭古厝」。然而,古厝目前因年久失修、木構造受蟲蟻蛀蝕損壞,應進行適當的修復工程,將其恢復風華,使之能輔助彰顯明代建築與重要歷史人物價值之代表意義。是故,如何透過正式之修復保存工作,讓洪宅能回復其原貌,並進行適度的活化利用,讓此棟傳統建築能重新展現其形貌及空間格局,是當前重要的目標。
本計畫將透過適當的調查研究,除深入書寫洪旭之生平事蹟、家族變遷及建築生命史外,並對建築的構造現況與結構安全、建築裝飾、空間格局特色等提出詳細的調查結果,進而提出合宜的修復計畫與修復方式,以及可能的建築與空間再利用方案,盼在結合地方發展與活絡建物的基礎下,使洪旭古厝及後豐港聚落之建物、環境得以獲得另次生機。
目次
目 次
目 次I
表目次III
圖目次IV
照片目次VI
第1章緒論1
1-1研究緣起與目的1
1-2研究方法與流程5
第2章地方歷史背景與聚落空間現況7
2-1後豐港聚落歷史脈絡7
2-2後豐港洪氏宗族起源與發展13
2-3傳統聚落結構與特色20
第3章洪旭家族歷史及其事蹟43
3-1洪旭家族世系43
3-2洪旭生平──史籍之記載46
3-3洪旭事蹟──鄭氏抗清與洪旭的關係52
3-4洪旭之歷史影響及傳說軼聞64
第4章建築歷史與特色研究83
4-1金門傳統民居建築83
4-2洪旭古厝建築空間形制及構造97
4-3建築興修發展與使用歷程124
4-4建築材料與裝飾特色140
第5章現況調查與評估145
5-1周圍環境現況145
5-2建築構造與裝飾損壞調查150
5-3木構造現況調查與評估173
5-4結構系統與安全檢討222
5-5設施設備現況調查238
第6章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41
6-1文化資產價值評估與指認241
6-2古蹟保存建議247
6-3修復原則與修復方法建議253
6-4活化再利用與管理維護構想269
6-5相關法令與因應計畫研擬建議278
6-6修復經費概估283
參考資料285
附錄一 評選審查會議意見綜理表289
附錄二 期中報告審查會議意見綜理表293
附錄三 期末報告審查會議意見綜理表297
附錄四 期末修正報告書面審查意見綜理表301
附錄五 文化資產審議會審查意見綜理表303
附錄六 修復及再利用說明會紀錄305
附錄七 牆體基礎資料表313
附錄八 牆體垂直載重計算表315
附錄九 牆體水平耐力計算表317
附錄十 山牆評估表319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房屋建築,歷史性建築,古蹟修護,福建省金門縣
- 附件:磁片
- 頁/張/片數:33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金門縣文化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金門縣政府文化局
姓名:曾淑鈴
電話:082-325643-815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六十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