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本行2

本行2

  • ISBN/ISSN:9786269618668
  • 出版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開數:18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300
書籍介紹

《本行》為收錄華語劇本創作之專業叢書。第二期內容主要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二〇二二年北藝大戲劇系春季學期製作《申生》導演與劇評人對談、《申生》導演本片段及演出劇照,第二部分則是第二屆姚一葦劇本獎的得獎作品、決審紀錄與決審評審的觀察評論。

目次

●編輯室報告
●姚一葦紀念專欄
《申生》演後對談與導演本摘錄:宋厚寬X林乃文
●第二屆姚一葦劇本獎
【決審劇本觀察評論】
場燈亮,劇作家上台 /吳明倫
框的創造,景的凝視 /陳建成
從創作的反身意識到多面向世界的生成 /汪俊彥
【決審會議紀錄】
【得獎劇本】
首獎劇本〈極樂〉/鄒景峰
優等獎劇本〈奧斯維辛之後〉/劉勇辰
優等獎劇本〈歸年〉/李子瑄

編/著/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林乃文
編劇、劇評人、戲劇顧問。現任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演藝術評論臺駐站評論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前衛劇場美學。曾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度藝評臺首獎。著有《跨界劇場.人》、《表演藝術達人祕笈》等,譯有《羅伯.勒帕吉創作之翼》。
宋厚寬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戲劇學士、臺北海鷗劇場團長。編導作品跨足現代劇場與傳統戲曲:歌仔戲、京劇、布袋戲皆有其創作身影,三度獲臺新藝術獎提名,多項作品入圍傳藝金曲獎。
近年作品:《申生》、《海鷗之女演員深情對決》、《女子安麗》、《化作北風》、《GG冒險野郎》、《英雄再見》。
王思蘋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班就讀中,研究主題為劇場空間相關。曾為北藝大藝遊誌撰稿人,寫有〈不存於此時此地的力量:戲劇學院2022春季公演《申生》〉等文章。現為明信片咖啡廳工讀生。
陳樂菱
劇場遊牧民族,變動星座。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程畢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創所劇本創作組就讀中。北藝大劇作集成刊物《本行》創刊號與第二期編輯助理。
吳明倫
嘉義市人,台大戲劇所畢業。現為阮劇團編劇,近作有阮劇團《十殿》。曾任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駐館藝術家(2019-2020年)。創作企圖透過現代眼光重看民間信仰、連結在地文化,期望說出屬於臺灣的故事。
陳建成
臺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戲劇博士,現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當代英國劇場與戲劇理論。同時從事劇本創作,已發表劇本包含《日常之歌》、《解》、《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與《解離》等。
汪俊彥
臺大中文系學士、戲劇所碩士、康乃爾大學劇場藝術博士。曾獲菁英留學獎學金、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等;現任教臺大,開設文化研究與藝術批評相關課程。長期撰寫劇評,研究涉及美學與文化翻譯。2021-22擔任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鄒景峰
澳門人;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編劇及戲劇構作碩士;現為英語教師及編劇;編劇作品《破浪》曾獲邀參加香港《編劇工場》讀劇演出;最近作品包括《潛在課程》(編劇)和《九聲》(戲劇構作)等。
劉勇辰
高雄出生,新北住民。就讀成功大學中文系、台北藝術大學劇創所,並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拿到戲劇博士;曾出版劇本集《平行線》。現為大學講師、台南鐵支路邊創作體駐團作家。
李子瑄
北京城市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曾參與話劇《萬家燈火》演出,獨角戲編演,大學時期就讀曲藝專業,重慶戲劇愛好者。

序言/導讀

二〇二二年適逢姚一葦老師百年冥誕,《本行》第二期也配合相關活動,內容主要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二〇二二年北藝大戲劇系春季學期製作《申生》導演宋厚寬與劇評人林乃文的對談、《申生》導演本摘錄及演出劇照,第二部分則是第二屆姚一葦劇本獎的得獎作品、決審紀錄與決審評審對於作品的觀察評論。 在宋厚寬與林乃文的對談中,宋厚寬談及對於《申生》文本的詮釋與具體的導演手法,內容主要包含聽覺的營造,如:歌隊的處理、臺詞改寫與官話的選擇,此外,也解釋了文本改編的戲劇性邏輯。而在視覺呈現上,則提到如何透過身體塑造場景、服裝設定的來源,及服裝與演員身體之間的關係。接著,談到《申生》中的悲劇層面及當代觀眾的感性方式,最後,則是提及戲曲與現代戲劇之間形式與內容的關係。除了訪談之外,宋厚寬也從導演本中節選片段及相關劇照,與訪談內容相對應,使讀者在閱讀訪談時,能更具體理解導演理念與文本詮釋,並透過視覺資料理解實際演出。 本期第二部分則進入到第二屆姚一葦劇本獎的得獎作品、決審紀錄與觀察評論。此次劇本獎由姚一葦基金會與北藝大戲劇系主辦,《本行》編輯委員會企劃執行,經過初審、複審及決審過程,結果如下:首獎為鄒景峰的〈極樂〉,優等獎分別為劉勇辰的〈奧斯維辛之後〉以及李子瑄的〈歸年〉。從決審評審紀錄可知,此次劇本獎的參賽作品在形式與內容上皆具多樣性,主題從自我內在凝視到國際性的議題,展現出當代創作者的多元視野。 首獎作者鄒景峰來自澳門,劇本〈極樂〉書寫深圳三和人才市場當中的臨時工處境,對於底層人物的生命狀態描寫入微,劇本最後結束在疫情來襲,也映照出疫情對於中國經濟,乃至個體生命的影響,作品深具當代意義。評審獎得主之一的劉勇辰來自臺灣,作品〈奧斯維辛之後〉以如蛛網的多線形式,寫出潛藏於當代台灣各個角落的陰暗面,劇情涵蓋親子、夫妻、校園、網路交友乃至陌生人之間等各種關係,以隱晦且懸疑的方式描繪出當代社會的惡的圖像。另一位評審獎得主李子瑄來自中國,作品〈歸年〉以獨角戲形式,書寫一名中國女子從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中葉的人生,作者巧妙運用各種聲音、物件乃至場景想像,勾勒時代流變與個體遭遇,對於戰爭以及各種殘酷事件,也展現出了高度內省與歷史意識。 除了收錄得獎作品之外,也收錄了決審的會議記錄以及評審的觀察評論。吳明倫首先指出了劇本獎的劇本之可貴,就在於讀者能讀到劇本進入演出之前,劇作家恣意發揮的版本,但她同時也提醒,劇作者仍須意識到如何在自由創作時維持與讀者的溝通,減少「非受迫性失誤」本身就是一種創作技巧。陳建成則觀察到當代編劇有朝向異質性構劇的傾向,並提出此傾向出現的意義。在此次參賽作品中,他觀察到當代作品中的內向性、概念化、複數語言層次、多重視角與框架解放等構劇特徵,而最後則歸結到此提問:如何與為什麼創造框架,乃至於如何以及為什麼凝視世界。汪俊彥則認為劇場有其具體的社會物質性,創作者須有問題意識,思索如何在議題與形式上挖掘新意。同時他也觀察到近期作品中「私劇場」與「散文化」的傾向,期許創作者能創新劇場美學,與觀眾聯繫交流。最後,他指出吸引人的作品能夠質疑既有框架,拓者觀眾對世界的認識,並希望容納多世界生成的構劇取徑能成為「劇場台灣」的基礎。 《本行》創刊時即期許成為當代劇本發表與交流的平台,而本期內容規劃從《申生》的當代導演詮釋、三齣得獎的新劇本,以及針對當代劇本的觀察評論,都是在此方向上。未來《本行》仍將持續拓展刊物內容的廣度與深度,以期豐富當代劇本的出版生態。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舞臺劇,戲劇劇本,劇評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9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電話:02-28961000#3215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