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親身參與過二二八事件的鄒族人士鄭茂李先生(1927-),難得在事發七十多年後,願意回憶當年事發經過,以及他從日治時期到戰後的生命歷程。先是其長孫女鄭佩茜(Sayungu)校長聽鄭先生述說,並整理記錄,自行印製成書〈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之後,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在其基礎上,請鄭先生口述,湯進賢(湯守仁之子)先生翻譯,嘗試重現較完整及全面性的,鄭先生個人生命史與大時代脈動激盪的歷程,並且在湯先生等人協助下,實地踏查鄭先生所經歷過的地方及事件發生地,從特富野、達邦、樂野、奮起湖、北門站、水上機場、嘉義市區、阿里山。彷彿將鄭先生的記憶,重新活過一遍。
鄭先生出身特富野部落,幼時因失去雙親,隨姊姊嫁人遷居樂野部落,進而展開其一生,樂野教育所畢業,在嘉義郡役所工作。加入日本海軍,於左營外海與美軍海戰;參加二二八事件,於嘉義與中華民國軍隊遭遇戰。倖免於白色恐怖,但被送外島勞軍,努力奮鬥生活,開了樂野第一家雜貨店、第一家鋸木場、第一家茶廠,買了第一台摩托車、第一台搬運車,第一個獨資種茶、第一個種甜柿。他是高一生的表弟,汪清山的妻舅,湯守仁的學弟、傳令兵,他的生命歷程跨越大日本帝國與中華民國,曾經與美國、中國世界兩大強權交手,也為自己生存而戰,他的記憶不只是個人,也是家人、鄒族、國家的共同記憶。
目次
序 言I
為什麼是「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IV
Tiaki’ana家的起源13
童年15
タッパン教育所15
特富野Kuba22
ララウヤ教育所28
入江繁雄35
機關學校設施44
樂野教育所45
樂野警察官吏駐在所47
防空洞56
樂野神社57
樂野療養所58
樂野交易所59
初入社會61
蚊香工廠61
嘉義郡役所63
興津吉郎67
二次世界大戰70
高砂義勇隊70
兄弟服役的經歷76
海軍志願兵85
飛行預科練習生88
與美軍對戰90
日本戰敗投降91
山中達男92
日治雜記93
疾病93
道路94
傳統94
角力94
日本警察95
公墓95
吳鳳96
內地參訪97
達邦運動會99
政權交替100
海軍退伍100
中國士兵101
回部落102
接收交易所102
百步蛇103
檢視往新高山陸橋104
二二八事件106
事件前夕106
下山支援107
3月5日107
3月6日116
3月7日116
3月8日118
戰鬥插曲123
3月9日125
部署訓練126
戰後生活138
樂野村第一鄰鄰長139
民生商店139
結婚142
民教班144
宗教信仰146
政治事件155
山地青年服務隊155
醬油工廠163
紅色的藏匿地點164
繳出手槍167
白色恐怖168
親人遇難軍方部署172
宣傳勞軍就近看管174
生活打拼176
雜貨店176
蓋房子178
拚經濟182
公共事務186
鄰長186
鄉民代表186
參與黨職195
坎坷與奇蹟199
我愛家庭202
鄒族過去、現在、未來205
鄒族教育205
部落之間的關係207
鄒族土地207
生活208
部落的共同生活209
阿巴里212
對族人的期許214
鄒族歷史與傳說216
鄒族祖先216
洪水217
巨人218
阿里山姊妹潭219
鄭成功軍隊攻打特富野社220
邵族222
久美鄒族223
鄒族認路224
納貢224
Maibayu(嘉義)224
Tamamio hicu225
麻豆、關子嶺225
山地人226
Takupuyanu226
歲月記憶227
鄭茂李227
汪華美244
兄弟姊妹250
岳母汪德貞257
家庭261
親友282
住屋300
舊家300
手島本部302
經濟生活305
水稻305
小米311
大黃瓜312
甜柿314 314
白蘿蔔316
鋸木工場318
興建茶廠320
養豬養牛322
樂野國(校)小324
部落規劃改建340
部落小孩及其時代兒童344
部落青年355
部落及其時代人事物359
慶典祭儀372
颱風378
蔣中正總統八秩晉三華誕392
香林國中395
達邦運動場396
阿里山火車399
廣播收音機執照 407
日野賀鐵線橋410
日本旅行413
國內旅遊421
真耶穌教會425
榮譽440
樂野教育所同學會443
樂野部落老人日間關懷446
附錄一、鄭茂李訪談過程唱的歌460
昭和の子供460
大きくなったら兵隊さん461
誉れの軍夫462
紀元二千六百年頌歌463
月月火水木金金465
軍艦行進曲466
附錄二、族名、日本名及漢名對照表467
附錄三、Ava’e Tiakiana家族譜系469
附錄四、鄒族氏族系統表470
參考文獻471
圖片來源說明478
編/著/譯者簡介
口述: 手島義矩(Avai/Ava'e Tiaki'ana/鄭茂李)
鄒族,出生特富野,樂野教育所畢業,任職於嘉義郡役所,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二二八事件。曾任職於民生商店、阿里山鄉民代表,致力於農業。
翻譯:Voyu(Vo'e Yulunana/湯進賢)
鄒族,湯守仁之子,曾任阿里山鄉民代表、嘉義縣議員,務農並致力於推廣鄒族文化。
口訪紀錄: Moe'o(胡斐穎),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組長
Pa'elravang Gusing(陳隼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纂
序言/導讀
序 言
長期以來,整體社會對原住民族的認識,以及原住民族歷史的書寫,往往流於簡化、表面化、刻板化,甚難深入核心,更少有經歷部落或國家社會重大事件的原住民當事人,見證歷史的案例可供探討。
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間,本館籌辦「臺灣原住民族與二二八」展覽,經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轉介得知,鄒族鄭茂李先生(1927年出生)曾經參與過二二八事件,難得在事發七十多年後,用鄒語口述,由其長孫女鄭佩茜(Sayungu)女士(曾任阿里山國民中小學教務主任,茶山國民小學校長)整理記錄,並自行印製成書〈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第一版2017年,第二版2018年)。鄭校長又與本館卑南族同仁Pa’elravang Gusing(陳隼東)曾經在阿里山國中小共事,因而前往拜訪,請教二二八事件相關問題。
詢問過程中發現,鄭先生與高一生為表兄弟;他的姊夫汪清山,是夫人汪華美的同母異父兄弟,都經歷大日本帝國及中華民國。日治時期生活、教育所學習或是郡役所工作,加入海軍,與美軍於左營海戰,適逢鄒族近現代化的過程。戰後親身參與二二八事件,擔任湯守仁傳令兵,與國軍於嘉義遭遇戰。時局變化與白色恐怖壟罩時期,高一生、湯守仁、汪清山等族人被汙名織罪槍決。而他也在艱困環境下,渴望為自己及家人努力打造一個美滿的家。其跨時代、重大事件及部落種種的經歷,可能也是極少數仍在世,尚可言談的長輩。
先前已有臺日學者人士對他做過部分主題的口述訪談或紀錄片,但本館嘗試刻劃重現較完整及全面性的,鄭先生個人生命史與大時代脈動的激盪歷程,並且實地踏查鄭先生所經歷過的地方及事件發生地。
這本口述訪談是在鄭校長〈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的基礎上,再深入訪談、查找資料佐證及踏查記述而成。原本以為「單純」口述訪談,卻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挑戰。鄭先生熟悉的語言是鄒語及日語,而鄒族的訪談,如果未對其歷史、文化、語言稍有瞭解,單是地名、部落名,就已是一頭霧水。家族名、人名更因皇民化及漢化更迭,在鄭先生那一代人,他的長輩尚且用鄒族名,到他「年輕」世代幾乎都是用日本名相互稱呼,再下一代用國語。許多人僅知其日本名發音,未知真正漢字或漢名。尤其,日本漢字一樣有同音異字的現象,更增加理解上的困難。此外,日治時期原住民族的整體發展,雖有紀錄,但若細節到各部落實際樣貌,許多地方文獻不復存在,背景資訊陌生,畢竟山上的鄒族與平地漢人在很多地方的發展還是不同。再者,因鄭先生年紀已長,部分事件雖記得,但確切的時間、人物或地點,有些模糊,不免錯置或矛盾。鄭先生及其他族人常常感嘆,若是早幾年作口述,那時候事件參與者都還有人在,大家可以一起回想,更能夠把事情說清楚。其實,本館原本也希望鄭先生能親至事件發生地點口述,可惜身體狀況不允許。
所幸在這過程中,得到鄭先生家族友人的協助,尤其湯進賢先生(湯守仁之子)一直陪伴本館同仁,擔任翻譯反覆追詢。不僅如此,還根據鄭先生所敘述事件發生的地點,實際帶本館同仁現勘,不論是披荊斬棘到武器彈藥可能埋藏地點,或是長途跋涉到水上機場、嘉義市區巷弄探索,鄭先生搜索國軍,與國軍戰鬥地點考察,或找尋耆老、相關人士請教,都不遺餘力。
本書除了感謝「傳令兵故事主角」鄭茂李,多年之後,終於願意說出他親身經歷,而且,溯源日治時期文獻上的鄒族人士及故事。其家人鄭校長及其母親楊蘭英女士、叔叔鄭義成、姑姑鄭秀英及鄭秀蘭,還有武高松(前樂野村長)、高英傑(高一生之子)、高春英(高一生之女)、梁錦德(梁義富校長之子)、湯保富(前阿里山鄉鄉長)、汪枝美(汪清山之女)等許多熱心的人士提供資料、照片及文物,並給予本館在山上訪談活動的便利。可以說能夠成書,幾乎可說是家族及部落共同的成果。
2021年8月22日在進行訪談時候,本館同仁與湯先生進門寒暄後,鄭先生突然問本館是甚麼單位?現在他跟我們說這麼多事情,將來對他的子孫會不會有影響?我們解釋說不會,而且稿子會經過他看過。之後,雖然不再問,但還是不時擔心這樣訪談是否會有負面影響?或許我們無法真正體會經歷過威權及白色恐怖下的恐懼,但是,卻可以看出這些創傷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
鄒族與泰雅族是白色恐怖下受創最深的兩個族群,分化也很深。儘管本館努力,成就本書,仍力有未逮,而未臻完整,但期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關心,繼續投入原住民族史料,不論是口述或紙本文獻的保存。我們也相信歷史事實的呈現,更能有助於大家理解探討過去,正視自己各方面,才能為自己開創未來新的局面。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 張鴻銘 謹識
2022年9月
為什麼是「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
Sayungu口述,Gusing與Moe’o整理
當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直覺上內容應該是談論封面上這位老先生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秘密,而且還有「手島」的日本姓氏。不過,閱讀內容才發現,原來是有關一位鄒族的老先生Avai(Ava’e Tiakiana/手島義矩/鄭茂李),他大半生跨越日治及戰後民國時期的經歷。於是,請教鄭先生的大孫女,也是原來〈二二八小小傳令兵的秘密〉整理記錄者鄭佩茜(Sayungu),這本家族口述紀錄的緣起。
我開始記錄爺爺的事情是因為我的父親鄭義信跟我說,爺爺曾經參加過二二八事件,應該知道黑色火藥藏在哪裡?但是無論我父親怎麼問,爺爺都說不知道。可是父親堅信爺爺一定知曉。於是就慫恿我說:「爺爺很疼你,你去問可能爺爺會告訴你」。但是,爺爺那時候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不像現在你們看到的樣子,對我們都很嚴格,會罵人,要求也很多,並不是讓孩子們那麼喜歡親近。所以,我從高中開始,就試圖跟爺爺建立關係。我會先問一些對爺爺好奇的事情,諸如:爺爺你的日語怎麼學的?不然你日文怎麼那麼好;或是一些關於山林動植物的知識,諸如此類可能不相關的問題。然後才慢慢引到跟二二八事件相關的議題上。甚至有一次我還跟爺爺說我們學校有作業,要做二二八事件整理報告(但其實沒有此項作業),爺爺欲言又止,反倒問我說學校為什麼要做這個,好像怕說這些事情對他或對我們會有影響,便直接說他什麼都不知道,不要問他。高中時期問了那麼多次,都沒有問出甚麼重要的資訊,雖然如此,至少我可以確定爺爺是有參加二二八的,而且他都推說他當時年紀小,不是正規軍,他只有17歲(實際上是20歲),只是湯守仁把他帶在身邊而已,要他做甚麼,他就做甚麼。反而特別的是,他自己先講他有被叫到奮起湖問話,會有人問他一些事。所以,感覺上,他對說出二二八事件的始末是抗拒的,也很恐懼,不願意,也不想講。
這樣一直持續到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我們這些有讀書的兒孫們回來,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見爺爺心情很不錯!我就再問他,他才透露說,當時他有坐計程車,經過水上機場,被國軍掃射。但他說這些事情的重點不是要說二二八事件,意思是說,你看,他經歷過這樣驚險恐怖的事情都沒有死,全是因為有主耶穌的保佑,所以要好好保守信仰!有點像是一起奇蹟的見證。但也從那次開始,我就一點一點去問他,像是去問他,聽說我們有鄒族的人被槍斃,或是有人去到南三村,是高一生強迫他們去的嗎?反正我也不知道,就隨便問。爺爺反而會跟我講,高一生做這些事情是有智慧的,他是鄒族非常優秀的人才,因為很聰明會讀書,所以日本人都盡心培養他。所以,要我好好讀書,認識字,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提升自己。那我也會順著他的回答,又再追問他,為什麼日本人要培養他,或是甚麼是蕃童教育所。這段時間的問題回答,他都是點到為止,經常也都是很隨興的提一下,但我就是會記下來,慢慢一點一滴去拼湊那段歷史跟他的經歷。
一直到爺爺88歲的時候,我已經當校長了,他突然希望我能寫類似他的回憶錄或自傳,想要讓自己的子孫知道我們鄭氏家族是從哪裡來的,以及爺爺在樂野部落奮鬥的歷程。爺爺開始要求我回家聽他說故事,而且他還會拿一些他的資料給我看,像是他的獎狀和一些照片,爺爺的房間是沒有人可以隨便進去的,孫子輩也只有我可以隨意翻箱倒櫃看他以前的東西。如果我有一段時間沒回家,他還會問我甚麼時候回去。當我聽他講述一些回憶往事時,有時候會錄音,回去再整理;有時候就直接記在筆記上;有時候沒帶筆記本,隨手拿張日曆紙也可以記錄。就這樣,我用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慢慢拼湊出爺爺的一生。並且決定在爺爺90歲生日之前完成,當作他的生日禮物。我曾經思考說,要不要以孫女的角度去詮釋他,但我想,還是直接呈現爺爺他自己講的話,我就只是好好記錄下來。最後,終於在他90歲生日的時候完稿,自行印製。原本只是想說分送給自己的親族朋友,沒想到,第一刷一下子就被拿光,又再第二刷、第三刷、第四刷都很快就被拿光了。總之,爺爺很高興我完成了那本書。
其實,我本來只是想說問問爺爺,二二八的火藥到底藏在哪裡?結果,我在這樣30幾年的追詢中,一點一滴的認識爺爺勤奮堅毅的生命歷程,知道爺爺父母親的遭遇;我們家跟高一生的關係;他有在嘉義郡役所工作;之前他到蚊香工廠,被人家叫「生蕃」,而要求我們後代子孫必須要好好讀書,努力向上,才不會被人瞧不起。
直到現在,雖然我還是沒有問到,火藥藏在哪裡?
但卻發現了爺爺深藏在心中的無價寶藏。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二二八事件,原住民族,口述歷史,鄒族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姓名:陳隼東
電話:049-2316881-303
地址:南投市光明里光明一路2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