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111年人工增雨計畫

111年人工增雨計畫

  • 統一編號GPN:1011102281
  • 出版日期:2022/12
  • 作/編/譯者:國立臺灣大學
  • 語言:中文
  • 頁數:157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5333522
  • 出版單位:經濟部水利署
  • 開數:A4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500
書籍介紹

人工增雨,除了有助於提高水源供應可靠度之外,亦是因應乾旱之緊急防救措施。國內研究顯示,以臺灣鄰近區域的大氣環境而言,只要天氣型態具備降水潛勢,暖雲增雨並無過度種雲之慮,且全年均適合進行。服務團實作經驗顯示,具較佳種雲成效的施作環境,多伴隨具有特定特徵的天氣系統出現。於今年度計畫開始後,服務團持續密切守視降雨系統影響臺灣之程度,適時建議啟動地面焰劑燃放作業。本報告依序記載各工作項目的執行成果,包括:
(一)本計畫最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即為「辦理人工增雨實際作業」項目,今年度共協助水利署進行4次地面與22次機動作業。
(二)「提供氣象預報及人工增雨守視資訊」項目,服務團固定於每週一、四,評估未來七日內人工增雨施作條件,供水利防災中心參考,並公布於人工增雨資訊網以利各單位參考運用。另根據天候改變狀況或依水利署要求,不定期於工作群組中提供天氣分析說明,年度內公告資訊總計176則。
(三)「提供五日種雲條件預報至少200天」項目,繼續租賃師大計算平台並每日執行WRF預報,充分支持每一波降雨系統的作業條件分析,達到將客觀化的作業條件評估展延至五日之目標。
(四)「提供人工增雨技術之諮詢服務」項目,配合媒體採訪或協助水利署回應民眾建議等。
(五)「人工增雨教育訓練」部分,已於阿公店水庫、台水公司、鯉魚潭水庫等辦理5場次實作訓練。
(六)維護及更新「人工增雨資訊網」項目部分,持續更新天氣條件與各項旱情資訊以利作業訊息交流與傳遞。
(七)「維護及更新地面增雨器材」項目,製作10組新型增雨支架進行更換,另製作10套乾電池式控制器組備用,並協助永和山等單位更換零組件。
(八)「購置暖雲增雨焰劑204支」部分,因受限ICE產能,今年度未順利購得焰劑,已辦理契約變更與減價。
(九)「人工增雨效率驗證」部分,沿用2016年方法,將今年3、4月之月雨量併入1996年起之歷史資料並完成迴歸分析。

目次


目錄
摘 要I
Abstract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
壹、前言1
一、目的1
二、工作內容3
三、執行進度與成果5
四、報告架構說明6
貳、執行成果7
一、提供氣象預報及人工增雨守視資訊7
二、提供五日種雲條件預報至少200天9
三、辦理人工增雨實作及聯繫作業12
(一)111年人工增雨作業記錄12
(二)99年迄今人工增雨作業綜合檢討21
四、提供人工增雨技術諮詢服務28
(一)協助水利署回覆台南市南化區里長建議事宜28
(二)協助民間全民電視公司專題報導拍攝29
五、人工增雨教育訓練30
(一)辦理人工增雨教育訓練暨演練至少一場次30
(二)依水利署要求對作業單位實施人工增雨教育訓練31
六、維護及更新「人工增雨資訊網」35
七、維護及更新地面增雨器材40
(一)製作增雨支架10組40
(二)協助各使用單位維護地面暖雲增雨器41
(三)製作地面增雨作業告示看板42
(四)購置乾電池式控制盒與10公尺纜線各10組43
八、購置暖雲增雨焰劑204支44
九、人工增雨效率作業檢驗證47
叁、檢討與建議52
肆、參考文獻53
附錄55
A. 作業條件守視(111年2月19日)55
B-1. 服務團於水利署工作群組報告研析結果之文字訊息範例59
B-2. 服務團公告於「向老天多要一點水」群組之文字訊息範例61
C-1 111年人工增雨計畫第一次作業報告(1月22日)63
C-2 111年人工增雨計畫第二次作業報告(2月7日)80
C-3 111年人工增雨計畫第三次作業報告(2月19日)95
C-4 111年人工增雨計畫第四次作業報告(3月23日)110
C-5 111年人工增雨計畫第17次機動作業操作過程概要122
D. 服務團對「南化區里長業務聯繫會報」建議回覆內容126
E. 南區水資源局燕巢辦公區操作訓練簡報129
F. 焰劑軌跡校驗方法說明136
G. 期中審查意見回覆138
H. 期末審查意見回覆144

編/著/譯者簡介

臺灣大學大氣資源與災害研究中心「111年人工增雨計畫」執行團隊(以下簡稱服務團),於111年期間,依合約應於年度內完成九項工作項目;本報告記錄計畫期間各工作項目之執行成果。

序言/導讀

中研院與跨領域學者進行「臺灣乾旱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將加大臺灣乾旱的風險(https://udn70.udn.com/wish/sustainability_10)。隨著平均溫度增加,臺灣乾、濕季節的差異將愈加明顯,未來在地球暖化最嚴重的情境下,豐水期的平均降雨量將會增加,枯水期平均降雨量則會減少,每年連續不下雨的天數將會拉長。近期在全球暖化影響下,不論臺灣或全球,都出現「大雨變多、小雨變少」的降雨強度變化趨勢(涂等,2011),導致極端降雨情況時有所聞。臺灣降雨的區域與季節分布特性本就明顯,中南部降雨多集中於夏秋兩季,冬春季則偏乾,致冬春季乾旱發生頻率向來大於夏秋季,而北部雨季雖長,全年皆有降雨機會(Chen and Chen 2002),但冬、春季降雨量,相對於夏季仍偏少,乾旱亦偶有所聞。 就水資源管理的角度而言,回顧臺灣大學大氣資源與災害研究中心參與人工增雨計畫的研發與執行迄今,幾乎每年都會遭遇到影響程度與範圍不一的乾旱情境,其後續伴隨的水資源的區域或季節不均現象,直接衝擊農工商業發展及國民生計。尤其去年至今年上半年期間,臺灣遭逢逾半世紀大旱,多縣市進行了嚴格的節限水措施,在水資源供應的可靠度日漸降低的情況下,進行人工增雨適時增加降雨量,除作為緊急因應乾旱之防救措施外,亦是提高水源供應可靠度的方法。因此,積極投入人工增雨作業與研究,尋求緩解甚至預防旱象之道,便成為氣象與水文領域裡的重點工作項目。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Supporting program on cloud seeding in Taiwan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人工增雨 ,五日種雲條件預報
  • 附件:DVD
  • 頁/張/片數:157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水利防災中心 姓名:蕭健雄 電話:02-37073189 地址:台北市信義路3段41-3號1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