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透過檔案學、歷史學與土木工程學的專業角度重新檢視、梳理檔案內容,輔以其他相關的歷史材料,重現了石門水庫從構思到建設的長遠歷史,並挖掘出檔案中工程師、地方居民、民間團體及來訪賓客等各種人物的小故事,進一步賦予此一劃時代水利建設更豐富的社會文化意涵與價值。
目次
第一篇 《石建會檔案》
第1 章 憶起築壩的人們
挖掘國家水利工程檔案中的故事⋯⋯⋯ 18
第二篇 大壩身影
第2-1章 大壩烏托邦
日治時期「石門水庫」的構想緣起與規劃設計⋯⋯⋯ 62
第2-2章 築壩之業
戰後石門水庫的設計與籌建⋯⋯⋯ 90
第三篇 人物群像
第3-1章 水庫建設中的「基礎建設」
外籍工程師與石建會的初步接軌⋯⋯⋯ 128
第3-2章 三群主角的故事
石建會、水庫移民與安置區的原墾民⋯⋯⋯ 156
第3-3章 不只是水庫
官派專家與民間團體的都市計畫夢⋯⋯⋯ 176
第3-4章 集體記憶的形塑
參訪石門水庫的外賓們⋯⋯⋯ 200
結語⋯⋯⋯ 228
引用書目⋯⋯⋯ 233
謝誌⋯⋯⋯ 239
編/著/譯者簡介
王麗蕉、李依陵、吳佳恩、何函育、陳嬿而、簡佑丞、羅文君、顧雅文
序言/導讀
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間,中研院台史所團隊在北水局駐紮了19 個月,就在檔案誕生的這個場域中,我們盤點庫房中整理好了的檔案,清查塵封在中山堂堆積如山的紙箱中未整理的文件,重新編排成《石建會檔案》,試圖摸索出它們被生產的脈絡。
本書既是寫給關注水歷史的研究者或水利從業人員,也是寫給對與水相關的工程、環境或文史議題有興趣的大眾。其目的並不在探討石門水庫到底為灌溉、防洪、發電或民生用水帶來哪些真實的效益。我們試著要做的,是從一批珍貴的檔案探求水庫的過去,從人物與故事中尋找它所留下的文化價值。這些文化價值對現在或是未來的水庫建設有何意義,則是本書結語想要帶領讀者們共同思考的議題。
本書筆下的石門水庫歷史,將不是一段單純的技術發展或工程建設史,必須置於長時期及多元尺度的政經脈絡之下來理解;而建築大壩之際,榮光的背影後藏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交織著喜怒哀樂的故事,我們試圖捕捉、儲留歷史長河中的這些光與影,希冀它們能成為澆灌臺灣水文化的養分。據此,本書呈現的水庫面貌,也將不會只是一個冰冷的建築、一項經濟建設或是一處景點,它映射出的是不同時代的不同群體對水的認識、治理水的思維,以及其中的衝突與挑戰、選擇與妥協、智慧與教訓、挫折與成功。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Retaining the flows: water history from the Shihmen Reservoir construction archive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水利工程、石門水庫、檔案應用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4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發行室
姓名:杜曉梅
電話:02-26525393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七樓7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