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

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

  • 統一編號GPN:1011200600
  • 出版日期:2023/06
  • 作/編/譯者:林宇軒
  • 語言:中文
  • 頁數:361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5624910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開數:23*17公分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420
書籍介紹

文學創新與發展的關鍵,在於一群作家能展出共同的風格與特色,有別於文學史上先前的創作群體,最具體的差異辯證來自文藝思潮變革中,不同流派的激盪碰撞與此消彼長。在流派之外,文學史或是文學社會學也會標舉「世代」作為區隔的特徵,反映出當代文學前衛力量的崛起。《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一書掌握「世代」的特徵,廣泛訪談活躍於臺灣的千禧世代詩人,收錄沙力浪(1981-)到王柄富(1999-)共二十八篇深度專訪,同時選入三篇Podcast節目摘錄與三篇講座摘錄,以新世代的眼光切入討論臺灣當代文學場域的現況。

目次

序:千禧世代詩人崛起的身影/須文蔚教授
一、寫詩,並不是寫的時候才在運作
專訪王柄富|老派佛堂裡的快感
專訪煮雪的人|現代文明底下的溫度
專訪陳少|非虛構寫作的誠懇宇宙
專訪陳延禎|後山滋養的新鄉土之聲
專訪蔣闊宇|寫實主義廢墟中的臺味
二、寫自己的歷史,說自己的故事
專訪沙力浪Salizan Takisvilainan|用文學傳遞部落的燈火
專訪馬翊航|敲打自己的身分與記憶
專訪李桂媚|向著太陽,同時向著月光
專訪陸穎魚|堅強、溫柔,與小聰明
專訪黃璽Temu Suyan|優美或醜陋都是真實發生的
三、寫詩也可以是整理心裡的房間
專訪喵球|把詩分行的意義就在「這裡」
專訪小令|善感而危險的月亮伊布
專訪洪萬達|為什麼要習慣好作品落選?
專訪林佑霖|像我這樣的虛構的人
四、每個人都有尋求詩意的雪亮眼睛
專訪楊智傑|用直覺傾聽字詞的音樂
專訪陳昌遠|人性刻痕裡的文字工作者
專訪曹馭博|國民詩人的救贖與挑戰
專訪蕭宇翔|由構思領導創作的詩藝之路
專訪鄭琬融|神的殘酷,人的祝福
五、在文學裡,我們能實現各種可能
專訪李蘋芬|涉世,懷抱一顆通透的心
專訪林思彤|骨肉之間的華美與暴力
專訪郭哲佑|走過生命的銳利與寬慰
專訪廖啟余|恐怖分子的優雅與猙獰
專訪林餘佐|傷口是我們書寫的源頭
六、只要還有話想講,就繼續寫詩
專訪崔舜華|一顆心的眾聲喧嘩
專訪栩栩|身體是認識世界的原點
專訪蘇家立|我不相信有天意和鬼神
專訪ㄩㄐ|遁隱於社群的敘述者
七、這不是我們不寫的理由
以詩為匕首:淺談香港文學與自我拯救──韓祺疇Podcast對談摘錄
還原:符碼管理大師的凝視與代言──嚴毅昇Podcast對談摘錄
好燙好燙,你的狗臉充滿力量──若斯諾.孟Podcast對談摘錄
在詩行中尋找故事是否搞錯了什麼?──曹馭博X蕭宇翔講座摘錄
書店店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洪萬達X陳彥融講座摘錄
人設崩壞の危機?樸實無華的文學社群經營──ㄩㄐX方斐講座摘錄
附錄
後記:試論當代詩與千禧世代詩人/林宇軒

序言/導讀

文學創新與發展的關鍵,在於一群作家能展出共同的風格與特色,有別於文學史上先前的創作群體,最具體的差異辯證來自文藝思潮變革中,不同流派的激盪碰撞與此消彼長。在流派之外,文學史或是文學社會學也會標舉「世代」作為區隔的特徵,反映出當代文學前衛力量的崛起。 《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一書,林宇軒正是掌握了「世代」的特徵,廣泛訪談二十八位詩人,從最年長的沙力浪(1981-)到最年輕的王柄富(1999-),他們活躍在千禧年之後的詩壇,因此歸納為「千禧世代詩人」。 這一個世代的詩人處於出版環境巨大變遷的時刻,可謂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美妙,相較於一個世代的詩人而言,千禧世代創作有豐沛的社會資源,可提供傑出創作者源源不絕的獎補助,無論是來自於文化部、國藝會、各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的創作計畫補貼、文學獎、出版獎補助或是詩人流浪者計畫,都讓千禧世代詩人有嶄露頭角的機會。這個時代的限制,莫過於閱讀市場的快速萎縮,單一作品銷售量過低,也減損青年詩人可能的社會影響力。 千禧世代詩人長成在寫作教育健全的時刻,從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東華大學華文系與創作所(原為創英所後改為華文所創作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東海大學中文所的改制、臺師大創辦文學創作學程等,都宣告了文學創作教育在臺灣的大學立科,加上台灣文學系所重視文化理論,文藝思潮與文學理論的閱讀與吸收,都成為千禧世代詩人的養分與力量。書中陳延禎暢談新鄉土主義,蔣 闊宇逼近寫實主義、沙力浪反思後殖民主義、林佑霖重探浪漫主義、廖啟余追溯現代主義等,都可以發現不同的主張與更新穎的創作實驗。 由於寫作教育的基地在陽明山、花東縱谷、關渡、大度山或臺北老城區,千禧世代詩人也就有了青年壯遊的經驗,臺灣鄉土滋養了他們的認同,讓青年有機會深入部落文化,也更能從多元文化的角度開發新題材。更有詩人獲得臺灣詩人流浪計畫補助,往南太平洋、香港、東京等地漂流探險,探索新世界,重新認識自己,寫出迥異前世代世界觀的詩篇。 臺灣的網路文學傳播起源於1996 年,大量的詩集上網,「每日一詩」電子報普及推廣,詩人設立新聞台,都是締造現代詩復興的契機。 千禧世代詩人適逢社群媒體風起雲湧的時刻,臉書席捲讀者的耳目,無論是「晚安詩」、「每天為你讀一首詩」、「詩聲字」或《好燙》的推陳出新,以不同的風格與形式,讓愛詩人日常就能賞讀現代詩。 在本書中,王柄富、小令、曹馭博、郭哲佑等新銳詩人都曾參與「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編選或文章寫作,讓關心新生代文學傳播者有機會一窺究竟。本書也採訪了煮雪的人,深入《好燙詩刊》的編輯理念,其中還提及: 近日 Podcast 逐漸崛起,原先隨著收音機一起沒落的大眾耳朵,再一次從視覺中獨立了出來。藉由這個機會《好燙詩刊》開始徵稿詩朗讀作品,投稿者可以沉穩地讀,也可以如美國詩擂臺(Poetry S lam)或是日本詩拳擊(詩のボクシング)般肆無忌憚地讀。 更進一步展現出,隨著數位傳播技術的推動,現代詩的文學傳播正持續開展新的感官,也伸出新的觸角探索新的閱聽眾。 林宇軒敏於時代的變遷,竭盡所能訪談重要的千禧世代詩人,或許這一群詩人還在探索詩學與詩藝,創作風格與論述和「七年級詩人群」尚難分離,誠如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醒讀者:作者的生理年齡和藝術年齡未必相同,一個年輕作者也可能不受到世代的限制,創作出「過時」的文學思潮;一位年長的作家自然也有可能和新世代一樣,實踐出屬於當代的美學風格。因此期望宇軒能再接再厲,掌握當代詩學中的流派與詩學特徵,界定出專屬於千禧世代的特質,突出當代詩獨一無二的聲音。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詩,詩人,世代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61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出版中心 姓名:陳靜怡 電話:02-77495229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