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60
:::
水產試驗所2022年年報

水產試驗所2022年年報

  • 統一編號GPN:1011200677
  • 出版日期:2023/06
  • 作/編/譯者:蔡惠萍總編輯
  • 語言:中文
  • 頁數:146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本所為支持國家海洋政策,實現漁業施政效能在各領域之工作。建構健康友善與適地適養之養殖生產模式,持續精進育種與繁養殖等相關技術,穩定產業發展,建構高效體系,鏈結國際市場,精進安全控管,打造健康福祉。期望本所研究團隊的研究及創新技術,能為臺灣漁業帶來創新及永續利用的貢獻。

目次

壹 重要研究成果
一、沿近海底棲魚類資源生態調查研究 1
二、沿近海洄游魚類資源調查評估與管理之研究 6
三、漁業資源復育與回復技術 18
四、離岸風能海域漁業資源與藻場應用 21
五、綠能養殖新產業模式之開發應用與推廣 25
六、水產繁養殖模式及技術開發 31
七、重要水產生物育種及餌飼料研究 48
八、水產病害及免疫技術之研究 61
九、水產資材於保鮮與保健產品之開發及加值應用 69
十、資通訊技術於水產的應用研究 79
貳 試驗船調查航次 85
參 研究報告
一、學術期刊 87
二、一般期刊 94
三、技術報告 97
四、研討會報告 99
五、出國報告106
六、其他106
七、水試所電子報107
肆 技術移轉、創新育成及專利
一、技術移轉109
二、創新育成110
三、專利110
伍 資訊業務
一、資訊管理111
二、資訊傳播112
三、圖書管理112
陸 出版品
一、學術刊物113
二、推廣刊物113
三、其他115
柒 研討會、教育訓練及演講
一、研討會、座談會及講習會116
二、教育訓練118
三、專題演講121
四、相關活動121
捌 重要紀事125
玖 國際交流
一、國際訓練132
二、國外來賓參訪人數統計132
三、國外人士參訪132
拾 為民服務
一、技術諮詢與推廣134
二、國內來賓參訪人數統計138
拾壹 人事業務
一、現職人員139
二、進修及出國139
三、特殊獎勵140
拾貳 重要儀器與建設
一、儀器設備141
二、硬體建設141
拾參 預算經費142
附錄 通訊地址146

編/著/譯者簡介

總編輯:蔡惠萍(水產試驗所企劃資訊組組長)

序言/導讀

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公布2022年全球能源的碳排放量創新高,上升0.9%,達368億噸。大氣層中溫室氣體 (含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 含量達新高,加倍全球暖化進程。過去一年,所有人都意識到全球暖化加劇,氣候危機迫在眉睫,高溫乾旱衝擊水資源與糧食供應、全球季風降水強度改變、極冷和極濕等極端氣象引發暴風雪和洪災的頻度和幅度加大。臺灣連續3年「反聖嬰」效應,春雨減少、夏季颱風數量低於平均值,令全臺水資源匱乏,影響民生及各行各業。缺水會導致養殖池水質惡化及池水鹽度上升,造成魚蝦體內滲透壓增加,影響成長;加上氣溫變化引起的熱逆境及寒害亦擾亂魚蝦苗的成長與繁殖期,造成生產率下降。台南養殖烏魚子因氣候因素,產量減少三成。再逢天災意外頻傳,如臺南9月地震令虱目魚驚嚇跳出,損失2萬台斤、10月尼莎颱風豪雨帶來土石流造成宜蘭10噸鱸魚死亡;又面臨國際衝突干擾農產品供應鏈及貿易市場,衝擊飼料成本及漁獲銷售管道,加重漁民的生產壓力與風險。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在2022年公布了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總結報告 (Synthesis Report of the IPCC 6th Assessment Report,簡稱IPCC AR6 SYR),提到氣候變遷已經對陸地、淡水、冰凍圈、沿海和海洋生態系造成重大破壞及損失。冰川消退帶來的水文變化、海水溫度上升與海水酸化導致海洋生態系下魚蝦群死亡或棲地遷移,使原本的漁場豐度改變,影響我國遠洋及沿近海捕撈漁業的漁獲量不平穩,如旗魚、飛魚、魩鱙、烏魚、黑鯧產量大減;烏魚、鰻魚的魚汛期延遲等,導致我國重要遠洋及沿近海漁業產值衰退。 因應瞬息萬變的氣候變遷與國際衝突,本所藉由強化科研能力,針對養殖漁業與海洋漁業之產業技術缺口進行相關研發工作,協助處理漁業困境。本所團隊積極育種高生產力、高品質水產品及研發高效能生產系統,以維持我國養殖產業的穩定成長。如針對近年養殖罹病率較高之經濟性魚貝類如文蛤、吳郭魚、午仔魚、白蝦等,成立魚蝦藻類種原庫與篩選培育韌性養殖品種,配合機能性益健飼料、增養殖技術與生物安全管理,建構健康、友善、安全、永續之生產模式;針對人力老化及產業轉型,導入永續低碳及智慧感測等農工科技的智能化養殖系統,如創新工廠模組化之自動飼料投餵系統及自走巡場車系統、綠能環控溫室之貝類立體養殖系統、魚菜共生多溫層多營養階層養殖系統及災害預警系統。此外,配合淨零排碳政策發展漁電共生,開發各式新養殖型態的光電養殖設施,進行環境監測、水產品影響評估及經濟效益等調查,以落實零碳能源和漁業升級的永續共存目標。 針對海洋漁業方面,通盤分析海洋環境變動對漁場與海洋生物造成的影響,強化重要經濟魚種資源動態、漁期、漁場及產卵熱區之調查以及跨域洄游魚類資源動態評估,建立漁場預測模式,輔助漁民捕撈作業與提供漁業管理組織作為資源評估與管理策略之參考。此外,結合養殖與漁業研究人力,開發大洋、陸棚與定棲性物種人工繁養殖技術,經嚴密評估後,進一步建立妥適的放流策略,以增裕我國沿近海漁業資源。另外,對離岸風機設立場域進行環境監測及資源影響評估等調查,秉持保護、合理開發及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為研究目的。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全面探討貝藻類的碳匯價值,配合淨零碳排趨勢,制定適當的研發與利用策略。 本所團隊在創新產業加值應用方面,結合生物科技等前瞻技術,開發藻類與水產副產物的創新高值應用技術與相關產品,增進養殖與加工業者之收益。蒐集大宗漁獲市場調查以研析加工設備需求,並優化加工製程提升製程率,且完備冷鏈物流系統與鮮度檢測技術,確保水產品衛生品質與食用安全。 推廣教育方面,本所三處水族展覽館,對國內外民眾推廣海洋環境之豐富、活力及食農教育,並透過農民學院舉辦多場養殖管理技術訓練,輔導漁民及經驗傳承;本所邀請國內外海洋研究專家前來演講及技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此外建構創新育成體系,調整或扶育產業成長、轉型,讓傳統產業永續發展;本所及漁業署同仁到全國各地辦理照顧漁民-漁民福利與漁業發展座談會,與漁民對談,協助處理產業困境。 以上本所為支持國家海洋政策,實現漁業施政效能在各領域之工作。建構健康友善與適地適養之養殖生產模式,持續精進育種與繁養殖等相關技術,穩定產業發展,建構高效體系,鏈結國際市場,精進安全控管,打造健康福祉。期望本所研究團隊的研究及創新技術,能為臺灣漁業帶來創新及永續利用的貢獻。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2022 Annual Report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水產養殖,海洋漁業,水產加工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4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企劃資訊組 姓名:陳威克 電話:02-24622101-2517 地址:基隆市和一路1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