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出版品為本館2022年所辦理各項重要業務與成果績效之年度報告,依業務類項分為展覽、典藏管理、教育推廣、研究發展、圖書資料單元,及本館地理位置、建築理念、展覽設施、服務願景、服務團隊之簡要介紹,並附錄「年度出版品一覽表」、「年度紀事」兩項彙總資料及參觀資訊、本館樓層介紹,除了提供讀者能藉以了解國美館2022年之工作成果,並可作為未來臺灣藝術史及藝術行政研究的基本資料。
目次
國立臺灣美術館 年報 2022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Annual Report 2022
藝術‧生活‧美的文化生活圈
Art‧Life‧Cultural Living Sphere of Aesthetics
目次
CONTENTS
緒言
Preface
地理位置
Location
建築理念
Architectural Concept
展覽設施
Exhibition Facilities
服務願景-i CARE
Service Ideals – i CARE
服務團隊
Museum Team
展覽
呈現臺灣美術特色,與國際思潮互動交流
Exhibition
Showcasing the Features of Taiwanese Art, Interact and Exchange with International Trends of Thought
典藏管理
建構典藏‧永續守護‧創新開發
Collection Management
Enriched Collection, Sustainable Preservation,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教育推廣
詮釋分享‧互動體驗
Education
Interpretation, Sharing, Interaction and Experience
研究發展
蒐羅‧分析‧深化美術論述
Research
Compiling, Analyzing, and Expanding Discourses on Art
圖書資料
蓄積美術知識‧推廣藝術閱讀
Library Services
Art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Art Reading Promotion
附錄
Appendix
2022年出版品一覽表
2022 Annual Publications
2022年度紀要
2022 Event Summary
參觀資訊
Visitor Information
編/著/譯者簡介
本書係本館年度各項重要業務與成果績效之年度報告,爰無編/著/譯者簡介。
序言/導讀
國立臺灣美術館開館迄今超過半甲時光,始終以臺灣美術為主軸,致力於臺灣美術之推展。在美術研究方面,歷年來持續辦理各項研討會、座談會、論壇等學術活動深入探討美術相關議題,近年並接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及「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兩項出版計畫,將臺灣重要藝術家之生命印記及藝術典範傳承予以記錄與保存,具有建構臺灣美術史之重要意義與成效。展覽方面,因應時代多元發展,積極引介國內外藝術潮流及數位科技與新媒體創作,創設「亞洲藝術雙年展」、「臺灣美術雙年展」,辦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覽,並接辦「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以拓展國際合作網絡,建構臺灣與國際藝術交流的平臺。
國美館近年亦加強數位科技在教育推廣之應用,於2016年製作「i藝國美館」APP,嘗試將館訊電子化,以推廣藝術知識及本館藝文活動,此外,亦積極推展社群媒體如Facebook 及YouTube,讓藝術訊息更易觸及年輕及網路族群;「國美館藝術漫步APP」則提供館內外的導航及導覽服務。此外,國美館在2013年經文化部指定為身心障礙者文化參與之視障服務示範館所,為落實文化平權,創造多元適性之無障礙文化美學場域,除了發展常態性視障服務,亦開發製作「國美友善導覽」APP,包含口述影像語音及手語導覽影片以服務視、聽障民眾,服務對象擴及具有特殊需求的弱勢族群團體;2017年起本館擔負文化部多元語言示範館任務,2019年在館介影片製作新住民多元語言內容,擴大服務面向。2022年「臺灣兒童藝術基地」正式開幕啟用,包含教育展示空間、教育推廣空間,為親子提供美術館學習的體驗服務。在運用科技提供觀眾創新服務方面,2022年「漂浮島城——VR藝廊」開幕,為臺灣首座以藝術為主要內容的VR常設空間,觀眾得以獨特感官媒介來體驗藝術。
在積極拓展觀眾族群並深化在地參與下,2022年參觀人數受到進行「邁向國際級美術館建構計畫」相關工程及及5月活動因新冠疫情影響而取消或延期,入館參觀總人數為48萬7,718人次,惟亦透過加強園區活動能量,開館時間在館內及戶外園區活動人數估計為163萬6,786人次。本館以「i CARE」(客製服務Customization、零障礙Accessibility、社會責任Responsibility、寓教於樂Edutainment)之服務理念與努力成果,亦獲得行政院「第八屆政府服務品質獎」的肯定。本館啟動「國美躍昇——邁向國際級美術館建構計畫」,持續提升場館軟硬體設備,以帶給觀眾更好的參訪經驗。此外,代辦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中心計畫』」,未來國美館將與其所維運管理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共同戮力於推動臺灣美術的典藏、研究、保存與發展,從不同面向深化與建構臺灣的文化記憶,推動臺灣藝術與國際之交流與對話。
有關2022年本館各項業務的推展重點與成果,概述如下:
一、展覽:展覽核心業務分為幾個軸線進行:以臺灣美術史建構之研究規劃展、雙年展、國際性展覽、競賽性展覽及其他年度特展、數位藝術展及大型計畫案等,如「島嶼溯遊:臺灣計畫三十年回顧展」、「賦:袁旃個展」、「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中華民國第20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臺灣藝術雙年展」、「揭幕——尋探立陶宛攝影中的認同」、「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科技斡旋‧亞洲觀點」、「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中華民國第37屆版印年畫「福虎生豐——虎年年畫特展」等共計27項展覽,其中年度內開幕新展計6檔,跨年度展覽計3檔。此外,本年度內辦理之徵件活動如「111年全國美術展」、「2022數位藝術策展案」、「2022數位藝術創作案」等計7案,統籌執行之大型計畫案如「科技藝術共生計畫」及「5G文化科技人才培育暨跨域應用計畫」計2案。
二、典藏管理:典藏管理組持續推動多項計畫,以強化臺灣藝術家代表性作品典藏、保存科學研究的能量,以及擴散藝術品多面向應用的價值。2022年藝術品典藏方向,系統性地蒐藏臺灣各時期重要經典作品,進行大範圍與時代脈絡縱軸的盤整蒐羅,以豐厚國美典藏對於臺灣美術系譜之建構的完整性逐步補實。總計新增入藏作品1,856件,分級收藏為典藏級1,794件、館藏級62件。在典藏保存維護方面,計修復作品71件;本年度執行「文化部藝術品及相關檔案搶救修復寄藏計畫」之後續工作,將本計畫修復之成果製作專書《修復一個時代——文化部藝術品及相關檔案搶救修復寄藏計畫》。為厚植及延伸對藏品了解的豐富性,持續增進和拓展科學檢測的應用能量與成果,近年逐步配置多項材質分析、巨觀與微觀解析設備,針對特定藝術家進行顏料基因庫數據蒐集,著眼重建臺灣美術材料史。此外,並擴充本館典藏庫房管理功能,如典藏品儲位管理系統、建置智慧IoT環境監測分析資料庫、藏品AI智慧辨識系統等,便利化作業流程提升整體庫房的效率。基於文化交流與資源共享概念,本館藏品除了於館內各展覽展出外,亦借展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等機構所舉辦之展覽,2022年本館館內展覽11案共有241件藏品展出,館外借展有23案共出借322件作品。藏品管理與盤點共計點檢新媒體藝術、裝置藝術、觀念藝術類典藏品124件。藏品圖像數位化共完成535件,申請圖像使用授權共計168案,藏品圖像計4,039件。此外,委託學術單位及學者專家撰研典藏品詮釋資料525件,持續登錄至本館與文化部文典系統中,以充實資料庫之數位內容。為使藏品多元加值創發與推廣,近年來導入數位媒體、VR、AR、MR等先端科技輔助應用,打破畫作的觀看侷限,推展臺灣重要美術創作。
三、教育推廣:教育推廣活動及業務包括:(一)配合展覽與典藏規劃各類教育活動,如:兒童遊戲空間及親子學習體驗活動活動 22項、文化體驗教育活動6項15場、教師研習活動3項7場、館校合作活動2項11場、藝術講座15場(實體活動11場、線上活動4場)、專家導覽17場、數位藝術專家導覽8場、數位藝術講座、論壇及工作坊8場、節慶活動及頒獎活動24項34場、文化近用活動54場、藝術下鄉2場、午後鋼琴頌4場、線上活動6項。(二)志工業務,如:導覽培訓12場、志工研習及活動37場、志工會議6場、學生公共服務培訓課程2場。(三)導覽服務。(四)教育及推廣宣傳出版品,如:展訊、館介等。(五)民眾陳情及建議事項處理。(六)觀眾服務。(七)新聞媒體公關業務。(八)實習業務。
四、研究發展:研究推展與學術出版項目及內容包括:(一)臺灣美術研究相關學術活動:邀請臺灣美術研究之專家、學者、藝術家及民眾參與,計舉辦學術研討會與論壇等共6項、巡迴講座14場。(二)「臺灣美術」相關研究出版:(1)《臺灣美術》學刊3期,(2)研討會論文集2冊,(3)美術叢書:《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紀叢書》10冊、《臺灣藝術論叢》2冊(4)藝術家影音紀錄片:《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5部,(5)《國立臺灣美術館年報》1冊。
五、圖書資料:圖書資料辦理事項包括:(一)美術圖書資源徵集與利用:以臺灣地區美術文獻、國內外雙年展、國外美術館出版品、館內展覽主題、館務發展參考資料等為主軸,並推動與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34個知名美術館館際出版品交換(交流)計畫,收藏相關圖書、期刊、電子資料庫、多媒體資料,本年度總藏書量達144,760件。資料中心對外提供閱覽服務,全年服務讀者計26,447人次。(二)本館出版品長期交贈計畫:除寄贈國內各藝術相關機構學校及政府出版品指定寄存圖書館共112個單位外,亦積極將本館出版品推展至13個文化部駐外館所,及31間國外美術館。(三)推廣與深耕藝術閱讀:如兒童繪本區2022年總藏書量為16,910件,全年參觀人數達30,478人次,全年辦理說故事、常態性、系列性活動共計4,947場(組),共計17,528人次參加。(四)辦理書籍分享會及讀書會。(五)辦理「團體參訪資料中心」計畫。(六)科技應用:2022年「漂浮島城——VR藝廊」開幕,觀眾得以數位身分(Avatar)遊歷虛擬VR美術館,探索國內外具代表性的藝術VR作品。2017年上線之「國美館藝術漫步APP」,2022年優化後新增模擬導航、語音支援、樓層路徑預覽、停車定位打卡與找尋車位等功能,並延伸原室內定位系統至行政區,簡化洽辦業務訪客或施工廠商之入館程序、提升行政效能。
《國立臺灣美術館年報2022》為本館2022年所辦理各項重要業務與成果績效之年度報告,依業務類項分為展覽、典藏管理、教育推廣、研究發展、圖書資料單元,及本館地理位置、建築理念、展覽設施、服務願景、服務團隊之簡要介紹,並附錄「年度出版品一覽表」、「年度紀事」兩項彙總資料及參觀資訊、本館樓層介紹,除了提供讀者能藉以了解國美館2022年之工作成果,並可作為未來臺灣藝術史及藝術行政研究的基本資料。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annual report 2022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國立臺灣美術館,年報
- 附件:DVD
- 頁/張/片數:15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發展組
姓名:蔡明玲
電話:04-23723552-347
地址: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