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冊收錄109、110學年參與兒少服務行動的團隊經歷,從「當我們桐在一起」的故事中,看出偏鄉進入服務所遇到的挑戰;「恦日」、「原動力」、「三合願」三個團隊, 分別帶領孩子探索自我發展、團體合作、未來職業生涯;除此之外, 「榮譽馬可大拇指」、「沒有用的年輕人」兩團隊透過陪伴學習的方法,補強了偏 鄉國小基本敎育知識,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印尼同學會」、「敎育進行式」 從全球化視野出發,培育孩子國際
文化觀,開闊視野。
目次
1.推薦序
2.棋布星陳,綢思剝繭:南投兒少計畫簡介
3.服務,是從「行動」開始:南投兒少行動方案之反饋
良顯堂基金會陳綢兒少家園 徐瑜主任
4.善的循環:大學生行動服務的重要性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敎育中心兼人社中心 張力亞組長
5.服務印跡
6.兒少行動的N種方法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翻轉偏鄉敎育路
偏鄉協力隊服務 (當我們桐在一起)
「我就是我」,帶孩子認識自我
劇場表演體驗營(恦日)
一起手牽手,團體合作沒問題
溝通力營隊(原動力)
埔出人生心篇章
職場生活體驗營(三合願)
「合力共作,都能到達」
學共伴的偏鄉協力隊服務(榮譽馬可大拇指)
跨出螢幕,走進偏鄉
數位學伴2.0(沒有用的年輕人)
心心相「印」,認識異國文化
沉浸式英語敎學營(印尼同學會)
大手攜小手,打開世界的窗
靑年領導團隊培訓營(敎育進行式)
7.兒少行動起步走先聽聽他們怎麼說?
8.質量化效益
編/著/譯者簡介
自 2013 年始,暨大設置水沙連人社中心,扮演暨大與地方社群組織協力合作的窗口;執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透過「蹲點陪伴」及「城鎭公民審議」的方式,橋接地方公部門、社區與學校資源,帶動居民討論公共事務與地方議題;注重校內師生的培育,協助發展社會參與式課程,引導師生走進實務場域,創新敎學模式;歷年社會實踐的行動議題包括:空汙減量環保行動、地方創生課程辦理、食農敎育、學習型組織培力、地方知識調查、復興原民文化、桃米生態村轉型等。期待能搭建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的平台,關注相關議題並設計行動方案,打造跨域創新的水沙連大學城。
序言/導讀
面對多而複雜的社會議題,需要循序漸進的探索和理解,進而找到因應共處之道。由良顯堂陳綢女士提供經費,鼓勵暨南大學大學生自主提案並在地實踐,透過參與服務的過程了解社會議題,反思及回饋社會。服務對象大部分於偏鄉小校,其服務的難度與深度亦是大大增加,將每個團隊的服務過程透過文字與攝影的方式記錄下來,不僅是讓暨大師生看到所處地方的議題現況,亦是將團隊的感動血淚留下足跡。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1、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南投兒少計畫,3、偏鄉教育創新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6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單位: 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聯絡人姓名: 林芳慈
聯絡電話: 049-2910960#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