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永遠不再》是配合人權館「白色恐怖歷史現場-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主題展」推廣人權教育的出版品,目的是輔助展覽並擴充觀展者,有關白色恐怖複雜歷史及臺灣威權體制,更多結構性與脈絡性的知識介紹,一來可讓觀展者透過人權視角審視自身白色恐怖記憶,並回顧與檢視昔日人權侵害的歷史;二來可讓觀展者更深入了解,關於白色恐怖歷史現場展之人權教育推廣議題及概念。
目次
館長序/洪世芳
推薦序/陳俊宏
序章:轉型正義在臺灣/孫世鐸
第一部.壓迫
第一章:黨國體制/陳冠瑋
— 第一章附錄:黨國體制下的法律體系/陳冠瑋
第二章:社會控制/黃齡萱
第三章:軍事審判/高毅
第四章:軍事審判下的人權侵害/高毅
第五章:刑罰執行空間的演變/張維修
— 第五章附錄:白色恐怖史蹟點的調查及意義/張維修
第二部.抵抗
第六章:一九五○年代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的形成脈絡/林傳凱
第七章:「外省」軍人的白色恐怖歷史圖像/林傳凱
第八章:兩個世代的原住民族案件/高毅
第九章:馬祖列嶼的「前線白色恐怖」/林傳凱
第十章:臺灣獨立運動/林運鴻
第十一章:民主化運動/林靖豪
附錄一:轉型正義下的人權教育/何友倫
附錄二:轉型正義人權教育的指引/何友倫
編/著/譯者簡介
主編
蔡雨辰,沃時文化執行總監。曾主編「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書籍、主持「畫話: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並為多家文學、電影、藝術媒體撰寫評論與人物專訪。近年工作重心為知識轉化與教育培育。
•
作者
何友倫,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現任職於司法院,規劃加強司法與社會對話相關工作。曾任國家人權博物館專案助理,承辦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主題展、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校園人權素養課程等。致力於人權與歷史教育,希望透過文字與影像轉化生硬的議題。
陳冠瑋,臺北人,臺大法律系公法組碩士,曾任職於律師事務所及公部門,現為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律系博士生,研究興趣為憲法和人權保障。
黃齡萱,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畢業。曾任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研究員、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副研究員,為促轉會二○二○年公布之「陳文成案調查報告」撰稿人之一。
林運鴻,文字工作者,熱愛人文社科與通俗文化,也關心不美好不正義的種種現實。發表見於鳴人堂、博客來OKAPI、Openbook 閱讀誌、《春山文藝》、《聯合文學》、《幼獅文藝》等。
高毅,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因參與第三屆模擬憲法法庭而接觸轉型正義,曾任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副研究員,即使過了好幾年天天埋首於古老檔案的日子,仍然還在學習如何把故事說得更淺顯易懂。現為執業律師。
林靖豪,現為雜誌撰述,近年報導主題包含臺灣人權、環境、勞權、土地、貿易等問題,亦曾跨國採訪中國勞工、香港反送中、一帶一路建設等主題。曾合著《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雨季不再來》。
張維修,臺大建築與城鄉所博士、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期關心空間正義議題,主要研究範圍為文化資產、都市政策及環境永續發展。
孫世鐸,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兼任講師,《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叢書共同作者,做以藝術和電影為方法的教師與兒少培力以及政治工作。
林傳凱,歷史社會學者,投注於戰後人民抗爭史,爬梳士、農、工、商、軍、公教等場域的抗爭軌跡。近年投入「歷史鄉鎮化」,嘗試將白色歷史帶回原鄉,邀請當代人迴響,並與創作、教育、群眾工作者與各地民眾協力前行。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人權、轉型正義、台灣威權體制、白色恐怖、台灣獨立、民主化運動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93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國家人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