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51
:::
看得見的臺灣史. 人間篇

看得見的臺灣史. 人間篇

  • 統一編號GPN:1011201006
  • 出版日期:2023/08
  • 作/編/譯者:石文誠主編
  • 語言:中文
  • 頁數:296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本書透過30件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區分四個主題「多元臉譜:大時代之人」、「百工行業,職人大集合」、「人群往來,複合的人群」、「人群往來,複合的人群」,共30篇專文,介紹臺灣歷史上豐富多元的個人及人群的生命故事。

目次

目錄
張隆志─發現新臺灣,書系總序看見臺史博
石文誠─導讀一歷史中的人情與世事
陳志豪─導讀二寫給意猶未盡的人們
主題一多元臉譜,大時代之人
01被展示的人《京日日新聞》七百二十六號
02離開的人 劉永福為臺灣民主國成立曉諭臺灣人民告示
03攻打臺灣的人 伊富貴石松《義顯歷史》
04參戰的人 明治三十四年佐野龜吉寄給親人家書
05受爆的人 蘇百齡昭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寄蘇長齡信箋
06出征的人 臺灣人日本兵林清春遺物盒
07消失的人 陳澄波遺書
08代言反共的人 一九五四年《奔向自由》影片
09失語的人 《尋母三千里》
10有家歸不得的人 「掃除黑名單還我返鄉權」示威橫幅
主題二百工行業,職人大集合
11看風水的人 張家《有不知問於我》
12當官差的人 臺南府正堂執事牌
13補碗的人 補碗與玉環攤
14撐船的人 林家單桅手撐船
15揀茶的人 總督府殖產局出版《福爾摩沙烏龍茶》
16製銀的人 金足成祖舖銀製竹筏
17比賽的人 昭和六年至昭和十年張星賢日記
18編織的人 林何賽秋勝家model 555 編織機
19製麵的人 沈家落地型壓麵切麵機
主題三人群往來,複合的人群
20移動的人 長崎版畫──荷蘭人與來自咬𠺕吧(雅加達)的僕從
21交換物資的人 建興庄公館賞生番賞壹號與賞伍號木籤
22傳福音的人 宣教師巴克禮名片
23交流的人 西拉雅族白底肚兜
24往返的人 中華民國馬祖臺灣地區往返同意書
25做工的人 印尼貨運行JAYA NUSANTARA EXPRESS照片集海報
主題四引路之人,開闢新道路
26移墾的人 道光三十年墾戶邱祐墾照
27發現臺灣的人 約翰古爾德繪〈臺灣藍鵲〉
28建設的人 北浦義三拍攝臺東里壠水道施工情形底片
29抗爭的人 祁家威自費印製「危險倍減.快樂倍增」反愛滋海報
30與神共同防疫的人 三郊營仔脚朝興宮温陵廟防疫公告
年表
作者簡介

編/著/譯者簡介

主編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博物館的工作目的是要跟眾人的生活產生更多的關連與影響力,我們的館藏與書寫,能產生怎樣的效益與影響力?而不只是把故事說完寫完。這是「博物館歷史學」所需思考與面對的。

序言/導讀

歷史中的人情與世事 石文誠 「人世間」與「世間人」 這本書是《看得見的台灣史》書系的第三本,定名為〈人間篇〉。《看得見的台灣史》書系是要透過台史博館藏文物為出發點來探看台灣史,從前二本空間、時間的視角,這次談的是「人間」。「人間」顧名思義,談的是「人世間」的故事,也就是人的故事。當然「世間人」百百款,這本書也僅提出了30個物件裡「世間人」的故事。大家可能會注意到,我特別把「人世間」與「世間人」這二個概念加上前後引號,其實這就是我對於「人間篇」主題編輯策劃發想的一個源頭。 一開始發想〈人間篇〉的時候,我把腦海裡可以搜尋得到有關「人間」的關鍵字,好好想了一下。當時我想到一首我那個時代的流行歌「人間」,王菲歌中有一句這麼唱道:「天上人間,如果真值得歌頌,也是因為有你,才會變得鬧哄哄。」確實是啊,就是因為有不同個體的存在,組成了多聲道的複合人群社會,所以值得歌頌的就是多元跟差異。這給了我靈感,人間篇要談論、歌頌的正是一個鬧哄哄的多聲道的台灣社會與歷史觀。、 之後我又搜尋到莊子的著作,是我們知道的莊子沒錯。《莊子》書中的第四篇是〈人間世〉,「人間世」所探討的大致就是人跟人之間所發生的關係世界。我對莊子思想沒什麼高深了解,如果莊子的〈人間世〉談的是人與其所處世間的關係,也就是人怎麼處於世間,安身立命的方法是什麼?這樣解讀的話,「間」可以看作是動詞。相對「人間世」,我接著想到「世間人」的概念。「世間人」可以是個名詞,但也可以有「間」這個動詞意涵在內,也就是外在世界、外在環境如何改變影響人的生活。所以人之「間」於世、世之「間」於人這二個概念,恰好可以扣合這本書想要談的核心問題:人如何處世?世界又如何影響了人的生活? 大時代下,人如何處世? 〈人間篇〉書中的第一個大主題是「多元臉譜:大時代之人」,這個主題下有10篇專文。藉由這10篇文章,可以讀到大時代影響下的10個個體的生命故事。在大時代大環境的轉折、變化下,個人要怎麼處世?做出怎樣的改變跟選擇,又或是只能被時代浪潮推著腳步快慢不一的前行。此主題下有1874年牡丹社事件時,被日軍俘虜帶到日本,並且受日本化教育的排灣族少女阿臺(Aljuy)。也有1895年乙未戰爭後,選擇離開台灣內渡回中國的的高官大員跟有錢紳商們,更多的則是無法離開的普羅百姓們。以及1945年死於日本長崎原爆的台灣青年蘇百齡的故事,以死為生,文中所附日本長崎警察署發出的蘇百齡死亡證明書,讓蘇百齡的短暫人生故事再次活了過來。1947年陳澄波臨死前所寫的遺書,則訴說了他離世前的最後時刻,想跟家人、跟社會說些什麼。遺書中陳澄波沒有把絕望與恐懼傳達出來,他希望大家要保持希望好好的活下去。大時代的悲歡離合,或是沈重的氣壓讓人喘不過氣、看不到希望時,陳澄波遺書一文中寫道「極度黑暗中,仍有微光閃爍」,那個閃爍之光,就是人性之光。我想當集結眾人的光亮,那個集體之光將能照亮黑暗時代。 從「人物」到「人群」的故事 本書的第二個主題是「百工行業,職人大集合」,透過各個行業職人的維生工具與相關物件,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物」故事。「人物」這個概念我是這樣看,有「人」有「物」方形成人物。所以職人的主題談的是許多的「人物」故事,當中多數人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但卻能具體的見證大時代。此主題下有拿著堪輿、符咒簿的風水師;清代衙門內負責舉牌抬轎的官差;清末台北大稻埕的揀茶女,還有補碗、打製銀器、撐船運貨、編織、製麵等各種行業的職人與物件所交織出的故事。這些百工行業的職人及其所包含的一整套技術、技藝的物件知識,其實是從事博物館工作的我們,需要去面對及思考如何整體保存的課題。單一個物件保存不困難,但背後一整個技術史、社會生活史的部分的保存才是挑戰。 職人之後,第三個主題是「人群往來,複合的人群」。從各個人物再擴大到人群群體的概念。此主題有著介紹十六、十七世紀來到台灣的東南亞人士,被漢人貶稱歧視稱為「烏鬼」。還有館藏清代的二塊木籤,見證屏東排灣族望嘉部落與枋寮地區漢人的交易行為與族群互動關係。西拉雅原住民所保留延續至今的織品與刺繡技藝,同樣也見證族群文化交會縫合的痕跡。還有十九世紀末來到台灣傳福音的宣教士,其實也是不時會遇到不同文化觀之間的碰撞與內外在的衝突。戰後馬祖列島被劃入成為中華民國的一員,馬祖人被迫連結語言不通且遠隔海峽的台灣,馬祖人被迫成為持續往來台馬之間的一群人。另外1990年代以後來台灣工作的東南亞移工,同樣也是一群複合的人群組合,他們也一直在跨國、跨洋間移動往返。 人群中的引路之人 「引路之人,開闢新道路」是本書第四個主題。以此做為結尾,我們思考的是,人群中是哪些人引領了社會的變革,這些人的處世有時常是在艱難的世間作突破,試圖要去改變常規跟脫離常軌。此主題下我們看到十九世紀台江內海土地逐漸浮覆後,來此闢墾的先鋒者邱氏家族。十九世紀中後期來到台灣的西方博物學家跟自然學者們,是台灣自然史研究的先驅。1930年代日本人北浦義三為了改善環境防制瘧疾,在台東進行排水路的建設整備。1980、90年代以後挺身而出的同性戀族群,則推動台灣往更平權的社會前進。防疫的人作為本書的最後一篇,透過covid-19疫情期間的廟宇防疫公告,訴說台灣社會神與人共同防疫的過程。 歷史是以世事傳達人情 《紅樓夢》裡有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大意是說要做到「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像做學問和寫文章一樣,非常不容易。實際上要做到明暸「人情世事」,可能是比做學問寫文章來得更困難複雜多了。所以我們雖透過做學問、寫文章的方式講了「30件文物裡的人情與世事」,但書中談到的各個個體與群體的故事,他們真實所面對的人生課題可能遠比我們現在所能知道跟想像的還要更複雜得多。「人情世事」其實無法真的「看透透」,也無法「陪夠夠」,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讀者們可以在這本書中感受到我們所講述的許多「世事」,感受到我們想到傳達跟延續的屬於台灣的人情。這些人情因為我們在歷史跟文物中感受到了,也感動了我們,希望傳達給大家。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臺灣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組 姓名:石文誠 電話:06-3568889-3113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1段2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