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手冊名為「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為本所繼2022年建立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將「使用碳排」納入評估後,為進一步推動全方位之淨零建築政策,參照當前國際最新的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的情境模擬方法學,針對建築物興建及更新拆除階段的「蘊含碳排」所訂定,將作為我國整體推動「淨零建築」的基礎,讓減碳從改變設計開始,在設計階段就做好低碳的決策,進一步強化我國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成效,有效提昇我國居住環境品質。
目次
目錄
序I
圖目錄IV
表目錄V
英文縮寫檢索與說明VI
第一章 淨零建築緒論1
1-1 2050淨零路徑1
1-2 淨零建築的雙軌標示制度3
第二章 低碳建築評估系統LEBR概論6
2-1 國際建築物蘊含碳排管制的動向6
2-2 LEBR評估原則緣起與功能目的8
2-3 LEBR方法論11
第三章 基本規定14
3-1 建築構件的評估範疇14
3-2 LEBR不接受評估之建築類別與範圍15
3-3 建築構件生命週期標準與更新次數標準16
3-4 建築構件碳排標準資料庫18
3-5 不同樓高不同平面分棟評估原則19
3-6 低碳循環建材與低碳工法之認定事宜21
第四章 LEBR生命週期四階段碳排評估法23
4-1 主結構碳排計算法23
4-2 製造運輸與更新修繕兩階段碳排計算法32
4-3 施工階段碳排計算法36
4-4 拆除廢棄階段碳排計算法37
第五章 LEBR分級評估40
第六章 LEBR分級評估與標示法44
第七章 建築減碳設計重點指引47
參考文獻48
附錄一 ABRI初級資材碳排資料庫(P- LCC3-1, 2022)51
附錄二 建築構件碳排資料庫B-LCC55
附錄三 LEBR評估實例64
附錄四 低碳循環建材認定原則92
附錄五 低碳工法認定原則97
編/著/譯者簡介
國立成功大學林憲德教授:長期致力於建築減碳、建築節能、城鄉生態、建築設備及永續環境的研究,對我國低碳建築、綠建築及建築能效標示政策的催生提供莫大的貢獻。
序言/導讀
序
在地球環境危機日漸惡化的今日,2015年的《巴黎協定》掀起了淨零排放的浪潮,呼籲全球推動淨零排放立法,最遲於2050年全面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2021年國際能源署提出了2050淨零路徑,以作為各國政府的行動準則。為因應此國際趨勢,2022年我國的國家發展委員會亦發佈「台灣2050淨零路徑及策略」,具體宣告了淨零碳排的時程,並由本部主責「淨零建築」路徑規劃及推動,訂出2050 目標為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綠建築標章自1999年施行以來已逾二十年,讓我國的營建產業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能夠落實永續發展的社會責任。這個堅持平價技術、尊重設計、自然優先的制度,也成為具備亞熱帶特色的模範評估系統。然而,綠建築標章是一個兼顧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的綜合型指標,碳排放量的減量雖在綠建築的內涵之中,但仍需建立針對碳排放量進行評估的標示,以利國內外對於淨零碳排評估與各項政策的需要。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碳足跡,包含了建築物能源使用部分的「使用碳排」以及建材製造運輸與施工的「蘊含碳排」。依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建築部門約占37%,其中建築物的「使用碳排」約占28%,而建築物的「蘊含碳排」約占9%。本所為推動全方位之淨零建築政策,已於2022年建立了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將「使用碳排」納入評估,而本手冊則是接續補足「蘊含碳排」的評估方式。這兩個標示制度,除了同樣符合平價技術、尊重設計、避免過度商業化綠色採購模式的特質之外,也適用於設計階段的簡易評估,同時是依據當前國際最新的建築全生命週期碳足跡評估標準所建立,可以將國內外對於淨零建築、零碳建築的期待具體化,成為我國達到淨零建築的量化工具。期許我國營建產業在碳排評估的雙軌制度之下,讓減碳從改變設計開始,在設計階段就做好低碳的決策,才是落實碳排減量的具體有效之策。後續將配合現行實施成效良好之綠建築標章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成效,有效提昇我國居住環境品質。
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加速實現永續發展的趨勢之下,我國當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際夥伴。吾人當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一步一腳印來落實國人對於淨零建築的期許。在此,本人謹對手冊編輯委員及相關工作同仁們的辛勞與付出,致上最誠摯的感謝之意。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所長謹誌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綠建築,建築節能,碳排放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11
授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