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我們在此相遇

我們在此相遇

  • 統一編號GPN:1011201197
  • 出版日期:2024/03
  • 作/編/譯者:蔡秀娟謝慧諭
  • 語言:中英對照
  • 頁數:176
  • 裝訂:精裝
  • ISBN/ISSN:9786267109731
  • 出版單位:嘉義市立美術館
  • 開數:16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600
書籍介紹

移動,改變觀看的角度;對話,則產生理解的尺度。嘉義市立美術館今年以「在變動時代中的創造」為題,回看大疫後的歷史意義,也遙想過去的藝術家如何在動盪的時局中持續開創、以藝術回應時代。

本展與天美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過去十年基金會支持逾54位臺灣青生代藝術家參與「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參訪國際當代藝術場域,與各地藝術家工作室進行交流。這段生命旅程對於創作產生了何種意義?或許這些相遇都有必然發生的原因。本展以英國藝術評論與文學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作品「我們在此相遇 Here is where we meet」為題,借喻生命中不同階段的相遇,沒有物理時空指涉,只有精神的交錯對話,營造一個與過去、現在相遇和對話的空間。

本展邀請20位藝術家回顧移動經驗,在創作中與何人相遇?是過去,明天,或未來的自己?移動的際遇中,彼此有些交集,也有錯身而過,但移動經驗使創作增加了厚度,或和過去互相觀照。生命中的「移」,創作中的「轉」,而終在展覽中呈現的「遇」。創作當下生命樣態的再現,除了與過往的自己相遇,也創造了觀眾與作品共時的對話。

目次

嘉義市立美術館序
董事長序—蔡秀娟
移動性,是我們理解世界的一種關係—高子衿
我們在此相遇—策展論述—黃又文
我們在此相遇
生命中的移與遇觀看轉向與理解遇/預·見
錄像廳
檔案室
天美藝術基金會歷年支持計畫
我們的這個時代—紀錄天美藝術基金會與藝術家走過的一些痕跡—谷浩宇
台灣當代藝術家海外參訪計畫
台灣當代藝術家紐約計畫
台灣當代藝術家出版計畫
天美藝術家入校園授課計畫
基隆太平國小創藝計畫
天美前輩畫家畫作修復計畫

編/著/譯者簡介

嘉義市立美術館自籌備期起即以「保存及發揚畫都嘉義之精神與榮光」、「結合美學、藝術及文化創意扎根於生活與教育」、「豐富嘉義地區人文城市內涵」等多元藝術發展為主要基礎,形塑本館作為一座城市美術館的重要特質。

序言/導讀

我們在「此」相遇/嘉義市立美術館 序 移動和對話,做為日常的經驗,似乎是再平常也不過。然而,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這樣的經驗可以帶來甚麼樣的可能性和啟發性? 嘉義市立美術館在 2023 年所進行的第二檔展覽「我們在此相遇」,與天美藝術基金會合作,在策展人黃又文的策劃中,共同回溯過去十年,由基金會所贊助的藝術出訪者們,在海外參訪與自身移動的過程中,如何展開藝術和生活的對話。這樣的移動與對話經驗,不僅對創作內涵與思想,產生了不同面向的影響與建構,也讓出訪者重新省思自身作為藝術創作者的身分和路徑。 對於嘉美館來說,藉由參與這一檔展覽的策劃,從一個未知的起點出發,重新參與這些當代藝術創作者的移動思考與作品詮釋的多重可能,也共同擴張了此次展覽中各種的閱讀經驗與想像空間。因此,「我們在此相遇」的「此」,層疊了多重的意涵,不僅是嘉美館作為展出場館的「此」,也是過去參訪者與不同的人事物相遇於各地的「此」,更是民眾來到此展覽參觀時,與作品產生閱讀連結,而在個體內心中所創造的感知經驗的「此」。 感謝天美藝術基金會的合作、策展人黃又文的參與策劃,以及所有藝術家的作品展出,在嘉美館展開藝術創作和對話能量中所具有的有機性格,讓我們藉著回看過去也同時面對未來,在不斷擴張視野的同時,重新引導我們回到自身、回到藝術思考的過程。此展覽同時感謝合作單位亞紀畫廊、安卓藝術和 TKG+,無私提供和協助作品的展出,以及館內對此展覽投注心力的同仁與志工伙伴的支持,讓展覽得以完整地呈現予大眾。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Here is where we meet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變動時代,創造,海外參訪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7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嘉義市立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嘉義市立美術館 姓名:許琇惠 電話:05-2788225-703 地址:嘉義市忠孝路27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