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43
:::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

  • ISBN/ISSN:9786267171660
  • 出版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 開數:17公分x24公分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900
書籍介紹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專以「行板」概念,象徵藝術家劉生容(1928~1985)在繪畫、音樂、養鴿等不同領域自由轉換的才能,也借指藝術家幾度往返於臺日之間的生命旅程。同時,更代表劉生容將音樂感性自由帶入畫布,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歷程。本展依照劉生容創作幾大階段,呈現其重要作品,並透過相關檔案信件的對照,展現「藝術家劉生容」的不同側面:他對音樂和養鴿的熱愛、對家人的情感,與臺日藝術友人之間的往來共鳴等。

目次

專文  總論|李玉玲
  1960年代劉生容旅日檔案之觀察|徐柏涵
  移動與地方性──劉生容戰後藝術的當代路徑|陳嬿晴
  臺灣賽鴿與劉生容的鴿子|李立中
圖版
  序曲
I 藝術源起
II 覺知:新的藝術態度
III 燒金與常民轉譯
IV 超越時空的對話
年表與附錄 Index

編/著/譯者簡介

執行編輯:徐柏涵/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著者:李玉玲/《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策展人、曾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徐柏涵/《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策展團隊成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陳嬿晴/《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策展團隊成員、曾任職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現任職於新北市美術館
李立中/《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委託創作藝術家,長期從賽鴿出發進行藝術創作。
翻譯/貝美達/專業譯者

序言/導讀

文/李玉玲 每一篇樂譜的開頭,往往都會有作曲家標示其演奏速度的記號。「行板」(Andante),就是其中的一種速度標示,代表了不疾不徐行走那般,優雅而從容的演奏速度。本次高雄市立美術館《¬¬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以「行板」為名,象徵藝術家劉生容(1928~1985)在繪畫、音樂、養鴿等不同領域自由共融的涵養,也比喻藝術家幾度往返於臺日之間的生命旅程。 此次展覽是藝術家劉生容睽違多年,再一次於臺灣的美術館展出。儘管展覽籌備期間恰逢新冠疫情影響最劇烈的時刻,我們仍排除萬難,在疫情趨緩的2023年終於讓展覽與觀眾見面。 回到1997年,藝術家劉生容第一次於臺灣美術館舉辦的《方圓之間:劉生容紀念展》,是我仍任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期間參與籌辦的展覽。來到2023年,在我擔任高美館館長的任內再次舉辦劉生容研究展,不得不說也是奇妙的緣分使然。 劉生容強烈的創作能量,從其毅然捨棄具象畫風轉往抽象、幾度遠赴日本追求繪畫突破可見一斑。回顧劉生容投身抽象繪畫的時代,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甫結束不久,國際間逐漸形成美俄對立的冷戰局勢,太空挑戰興起,臺灣則仍處於經濟復甦與戒嚴管制的矛盾之中,年輕的藝術家充滿了衝破桎梏的渴望。儘管從未受過學院的繪畫訓練,劉生容靠著自身對藝術的敏銳,發展出獨創的「燒金」拼貼,開創出融合民俗和現代藝術的蹊徑。 在抽象結構與色彩的探索上,劉生容也未曾放鬆。他汲取多方知識,從最初結合音樂,彷彿「行動繪畫」般揮灑的風格,逐步轉向平衡穩定的圓結構,持續探索造型與色彩的多種可能性。結合金紙燃燒後不定形的邊緣,展現畫面的韻律感,更呼應連接天與人、生與死的古老寓意。劉生容的創作在當時的臺日畫壇備受矚目,可說是連結二地的文化橋樑,他也是第一位為日本東京近代美術館、神奈川近代美術館典藏的臺灣藝術家。 有別於先前劉生容的個展,高美館以當代策展與檔案研究的角度切入二十世紀中葉臺灣前衛抽象的一道伏流,於展覽呈現藝術家劉生容的不同面貌。為此,我也提出以下三個面向,作為展覽討論劉生容的切入點: 第一個面向,是劉生容的「通才」特質。劉生容對藝術敏銳的感性,使其得以自在遊走於音樂、繪畫之間,為人風雅而好客。可以說,「文藝復興人」正是對他這樣人物的一個最好註解。所謂「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意指多方範疇感興趣的通才者,就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般兼擅多種領域的文化人。劉生容出生於臺南柳營望族劉家,父親劉如霖擅長演奏小提琴、母親蘇金鶴演奏鋼琴,雙親都對古典樂深有心得,在當時的臺灣可謂鳳毛麟角。劉生容的叔父劉啟祥身為臺灣第一代留學日本與法國的藝術家,也給予劉生容許多啟發,其臨摹的馬內(Édouard Manet,1832-1883)作品〈奧林匹亞〉(Olympia)等更開闊了劉生容的眼界。甚至,劉生容從小對養鴿的愛好,也呼應了日治時期推廣仕紳養鴿的歷史脈絡,一路延續並呼應了二十世紀中葉的東亞社會史脈絡。種種層面,構成了藝術家劉生容多變的面貌。 第二個面向,則是劉生容檔案的整理與爬梳。這次展出很多首次公開展示的檔案,我也非常感謝劉生容家屬──夫人劉陳香閣女士及子女給予高美館檔案調查的全力支持。在展覽中,觀眾可以透過劉生容的親筆書信、照片與請柬,甚至是1960年代的日本美術雜誌等,想像劉生容身處的時代氛圍,並一窺當年劉生容與藝壇友人的互動等。透過回顧劉生容於臺灣和日本藝壇留下的文獻與足跡,也能看到前衛抽象在兩個不同國度相似又迥異的脈動。本書也集合此次高美館年輕策展團隊撰寫的專文,含括新一代美術館策展人的觀察。 除此之外,高美館此次特別邀請長期關注東亞賽鴿史的藝術家李立中,重新檢視從未被正式討論過的「劉生容賽鴿檔案」,並以其為基礎創作出全新作品,展開跨時空的對話。事實上,除卻藝術方面的資料,劉生容曾留下大量賽鴿方面的筆記、獎狀獎盃和書籍文件,也精心描繪過心愛的賽鴿。同時,本次研究展也拍攝了立基於田野調查基礎之上的劉生容紀錄片,讓觀眾能透過影像聯想劉生容的生命故事。 第三個面向,則是繪畫與音樂的跨領域共鳴。因應劉生容創作與音樂的緊密關聯,本次特別於展場播放1919年小提琴家米夏‧艾爾曼(Michal Elman)所演奏的《冥想曲》(Meditation)歷史音聲。這段優美的行板樂曲,出自歌劇《泰伊絲》(Thais),是藝術家最喜愛演奏的曲目。音樂和繪畫的互相應和,回應了劉生容不只關注畫布,也重視音聲、旋律和節奏的藝術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劉生容生前與創辦奇美集團、奇美文化基金會的許文龍先生是多年好友,年輕時兩人經常一起欣賞古典音樂唱片,而他們的音樂生涯起點便是小提琴家艾爾曼演奏的唱片。感謝奇美文化基金會特別借出弦樂器瑰寶──名琴「姚阿幸‧阿爾曼(Joachim-Elman)」予展覽開幕演奏,紀念這段難能可貴的以樂會友。 最後,我在此要特別感謝美術館之友聯誼會、建弘文教基金會對本展的支持。更感謝家屬劉陳香閣女士、劉文彰先生、劉文裕先生、劉妙珍女士、劉文隆先生、蔡士宏先生對展覽的幫助。我也非常感謝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借出典藏劉生容作品予本展展出,並謝謝協助紀錄片拍攝的賴瑛瑛、李益成、劉耿一幾位老師。還要謝謝開幕音樂會帶來精采演出的演奏家──小提琴家林品任先生、鋼琴家黃伊珊女士、劉文彰先生,以及展覽期間演出大提琴的黃伊宣女士(黃伊珊、黃伊宣女士都是藝術家劉生容外孫女,也都是非常傑出的演奏家,可見劉生容先生音樂與藝術的傳承!)。   儘管藝術家已經離開多年,劉生容先生的子女透過音樂跟繪畫,將他的影響長久的傳承下去。無論是在日本岡山的劉生容紀念館,或在臺灣持續舉辦與劉生容相關的活動,都可以見到劉生容留下的影響力。很榮幸藉由展覽,再次將藝術家劉生容所留下的「緣分」牽連在一起。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Andante: Liu Sheng-Jung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劉生容,戰後藝術,抽象繪畫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9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高雄市立美術館 姓名:徐柏涵 電話:07-5550331-282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