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被譽為「臺灣攝影獨行俠」的黃則修(1930-2014),亦為專題攝影的先驅。他以細膩敏銳的觀察,對龍山寺進行長達十年的寫實攝影,賦予美學視角的人文意涵,呈現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的美好情誼,表達傳統社會裡含蓄而安逸的古老情感。而野柳系列作為自然景觀方面的專題攝影,黃則修展現電影鏡頭的特性,掌握「純粹攝影」的表現方式,將野柳的奇岩異石之造形,與大自然之鬼斧神工表現得淋漓盡致。黃則修除了攝影的成就之外,在臺灣報業的彩色平版印刷及分色技術上厥功甚偉,「臺灣報紙.彩印教父」之稱可謂當之無愧。
目次
4 部長序
6 館長序
8 代序
專文
12 黃則修及其專題攝影複現的「地方感」
28 人的發現─黃則修的人文紀錄攝影
51 作品
157 口述訪談
183 傳記式年表
208 黃則修簡歷
210 圖板索引
編/著/譯者簡介
研究主編兼主筆/姜麗華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暨美術學系教授,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先賢祠—索邦)造形藝術暨美學博士。攝影藝術研究者、策展人,著有:《臺灣近代攝影藝術史概論:1850 年代至 2018 年》(2019)、《時延影像:時間演繹
之影像研究》(2016)、《旅法生活•記憶拼圖》(2014)等。
專文/呂筱渝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博士、造形藝術學系碩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現為臺灣博物館文化學會秘書長、策展人、藝術評論人。多篇論文散見於《現代美術學報》、《臺灣美術學刊》、《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等。
序言/導讀
有人曾說:「歷史家以史為鑑,攝影家卻以鏡頭寫史。」我的父親,被譽為「臺灣攝影獨行俠」,則是透過鏡頭,將他對自然歷史、人文鄉土的由衷關愛與熱情,呈現在世人面前。
而今,父親離世轉眼以十年,在此,僅以女兒的視角書寫,即是雪泥鴻爪,也是我對父親無盡的思念。
父親一生受師範教育養成及家庭教育影像至深,他秉持著使命感及傳承精神,將藝術美感融入生命中,以不同形式呈現在每個階段。曾經有人讚譽他作品是「對臺灣民俗面貌的影響記載與詮釋」,作品中可見「對於在地文化的熱情」、「對景物造型與美感深具洞察力」、「生命歷程連結臺灣歷史文化舊記憶」等等。但對我而言,父親就是一個擁有天生藝術根氣的人,生活中言行自呈藝術。
印象中,曾有人問父親:哪一幅作品才是他的代表作?父親不置一詞。雖然父親未明說,但我卻能理解他的心境。父親有感時按下快門的當下,那瞬間的「喀擦」,生命情感立意自在其間。對父親而言,在「喀擦」聲中,賦予每張作品生命,沒有哪一件作品是特別的,而是每一幅作品對父親都有特殊的情感。
隨著時空輪軸的轉動,存在其中的人、事、物,都會消失,但精神卻是可以永存的,父親於我便是如此。
感謝姜麗華老師及呂筱渝老師,她們透過多方訪談和深入研究我父親的作品與資料,遺憾沒有時光機,若有的話,相信父親與二位老師一定相談甚歡,暢快淋漓。另特別感謝鄭綸、林志峰老師,一直以來,總是不遺餘力協助父親;還有洪世聰老師及左右設計編輯群。凡此一切,不勝感激。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Photographers of Taiwan: Huang Tse-hsiu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攝影、攝影家、臺灣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1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中辦公室
姓名:王建鈞
電話:04-22298728-509
地址: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