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839
:::
臺灣攝影家: 潘小俠

臺灣攝影家: 潘小俠

  • 統一編號GPN:1011201403
  • 出版日期:2023/12
  • 作/編/譯者:鍾宜杰研究主編.主筆
  • 語言:中文
  • 頁數:216
  • 裝訂:精裝
  • ISBN/ISSN:9789865329327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 開數:26.5公分 x 21公分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980
書籍介紹

資深媒體記者潘小俠(1954-2023),於從業初期便透過攝影積極展現他對臺灣政治、歷史、人文與土地的關懷與實踐。潘小俠創作題材觸角極廣,曾深入當年治安不佳的艋舺一帶,走入茶室近身拍攝萬華夜生活的樣貌,因而深諳市井文化,時常遊走在底層生活的晝夜與巷弄之中。此外,潘小俠也用光陰捕捉蘭嶼真實動人的面貌,他以鏡頭為畫筆,描繪交織於土地、人民、生活、祭儀的島民與海洋文化,斧刻達悟族現代化過程中流動的人文圖像。他並以其美術專長與人權理念,長期記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受難者、美術家與文學家,為臺灣本土的歷史重建工程不遺餘力。

目次

4 部長序
6 館長序
8 攝影家自序
10 專文
12 自覺與認同─潘小俠的紀實攝影之路
36 從街頭狂奔到紅燈暗巷─潘小俠
57 作品
167 口述訪談
191 傳記式年表
216 潘小俠簡歷
218 圖板索引

編/著/譯者簡介

研究主編兼主筆/鍾宜杰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系助理教授、臺灣新聞攝影協會常務理事。曾任《自立早報》、《中國時報》攝影記者、《路透社》攝影主任、紀錄片導演,亦曾為《報導者》、吳三連獎基金會專訪潘小俠,並撰有專文。影像作品: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舞影者》、大愛電視台《大愛全紀錄》、《地球的孩子》。

序言/導讀

本人閱讀劉其偉老師所著《台灣土著文化藝術》一書,看見蘭嶼雅美族人的丁字褲、獨木舟、飛魚、海洋民族生命的禮儀,深受吸引,自此便掉入蘭嶼的影像世界。 1980年我二十六歲,某日清晨與我一同從臺東搭乘蘭嶼輪的乘客共十多人,我與朋友在橫渡海峽的航程中聊起蘭嶼島上達悟族生活情形,甲板上一位皮膚黝黑、眼睛很大的年輕人望著我們問: 「朋友,你們去蘭嶼做什麼」 我微笑回答:「我想看看達悟族人的天堂。」 最初至蘭嶼攝影的我是個剛拿起照相機、對報導充滿熱情的青年、追求蘭嶼當地人與部落的影像記錄者。在早期拍攝過程中,傳統達悟族人並不喜歡成為被拍攝的對象,當地的耆老認為攝影會吞噬人的靈魂,所以在蘭嶼任意拍照可能會招致辱罵或以石頭丟擊驅離。我在部落總是先與達悟族人飲酒同歡,彼此認識成為朋友後,才開是自然拍攝他們的生活照片。每每酒過三巡才能拍到一張照片,一天從早到晚要喝個五、六回才能拍到五、六張照片,四十年來的影像記錄靠的是米酒、保力達B以及相機間的對撞,才能完成《蘭嶼記事1980-2022:潘小俠影像》的故事。回憶過去的往事,部落裡的生老病死每年都在真實生活中展演,有時我愛莫能助,啤酒與嘆息往往就是我枯坐在一位耆老的涼台上,望夜空聽濤聲的麻醉品,第二天當我醒來,老阿嫂坐在我身邊慈祥地說:「男人應該要早起。」我十分高興,她把我當達悟族人看待,於是請她幫我拍幾張我穿丁字褲的照片。我知道,當她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她已不再懷疑像機會抓走人的靈魂了。 本文節錄自潘小俠於《蘭嶼記事1980-2022:潘小俠影像》所作之〈自序〉,由本書研究主編鍾宜杰代為整理,並於2023年6月6日經潘小俠同意作為本書之〈攝影家自序〉。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Photographers of Taiwan: Pan Hsiao-hsia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攝影、攝影家、臺灣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1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中辦公室 姓名:王建鈞 電話:04-22298728-509 地址: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