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國立中央大學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余紀忠講座」,2022年邀請中央研究院賀曾樸士主講〈史上首張直接觀測到的黑洞影像〉(First Direct Image of a Black Hole)。賀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籌備處主任及所長,協助該院參與世界幾個大型且重要的望遠鏡計畫,目前擔任東亞天文臺臺長。
在本講座中,賀院士首先引用龍應台〈最後的下午茶〉對於余紀忠先生的頌讚,借喻科學研究精神,並以此展開精彩的演講。他從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認為黑洞乃時空的特殊結構開始,說到觀測上如何以獨特的優異儀器與方法來偵測黑洞存在。賀院士進一步說明如何偵測黑洞或極緻密天體所產生的重力波,經過了科學家與工程師數十年努力,終於在2016年偵測到重力波。賀院士帶領臺灣團隊參與了2019年4月「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首次「看見」黑洞影像,將臺灣天文及天文物理學帶向國際研究頂尖。演講中賀院士說明自己參與這些研究計畫的心路歷程,提醒科學研究要高瞻遠矚,且有宏觀的胸懷,期勉臺灣在天文以及科學領域未來會有更卓越的成果。
目次
賀曾樸院士簡介
講座精彩照片簡輯
致詞一 /綦振瀛
致詞二 /林聖芬
引言 /劉兆漢
講座:First Direct Image of a Black Hole
史上首張直接觀測到的黑洞影像 /賀曾樸
對談:First Direct Image of a Black Hole
史上首張直接觀測到的黑洞影像 /賀曾樸‧葉永烜
回應一: /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卜弘毅
回應二: 黑洞與重力的表裡相應:由賀增樸院士於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之演講
「史上首張直接觀測的黑洞影像」談起/游輝樟
附錄一:賀曾樸院士著作目錄
附錄二:余紀忠講座編目
附錄三: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暨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介紹
編後記 /李瑞騰
編/著/譯者簡介
李瑞騰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文研究中心 主任、出版中心總編輯。研究領域為中國 古典詩、晚淸文學、臺灣現代文學、東南 亞華文文學、出版學。長期通過媒體和社 團推動文藝公共事務,著有文學論著、散 文集、詩集多種。
陳文屏(Wen-Ping Chen)
台灣天文學家,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並曾任所長。主要觀測天文學方向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是觀測天文學和恆星形成與紅外線天文學,並積極推動天文教育,且曾任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曾參與台美掩星計畫,也是泛星計畫台灣團隊的其中一位共同主持人。鹿林天文台一米望遠鏡和台美掩星計畫儀器設置是在他任職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期間完成。
序言/導讀
編 後 記/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大出版中心總編輯)
中央大學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合作辦理的余紀忠講座,2022年邀請中研院賀曾樸院士主講「史上首張直接觀測到的黑洞影象」。
首張黑洞影象公開是2019年,現在重談,是因中研院甫於五月間公布第二張黑洞影象,於記者會上簡報的即是賀曾樸院士。賀院士來中大這個天文學研究重鎮做此回顧,想談的是黑洞及其觀測、研究史。
賀院士的演講以一個非常人文的方式開頭,他從他的好朋友龍應台的一篇散文〈最後的下午茶〉談起,龍應台寫的就是余紀忠先生,賀院士的引文有五個「我看見」,對象是出身於「文風鬱鬱的江南」、成長於「大動盪大亂世」的余先生,他是「士」,有「一個高大光明的人格」。
其實此段引文前面已有五個「我看見」,對象是余先生生命歷程的五個形象。賀院士一方面稱美余先生、讚嘆余紀忠講座,更重要的或許是龍應台之連續類用的「我看見」,這將引出他針對有關黑洞研究的三面向:「聽到」、「感覺到」、「看到」。一直要到影像出現,才「看見」黑洞,這是黑洞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但這並不表示我讀懂賀院士講述的黑洞之「看見」史,那太難了。沒有天文的學科專業來支撐,要做好本書的編輯根本不可能,這方面完全倚賴天文所甫獲第六十六屆學術獎的陳文屏教授,他的天體專業太厲害了,且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有他協助處理稿件,甚至定稿,真是太好了;不僅如此,他為了方便讀者理解,在賀院士的講述文本中,捻出七個關鍵名詞,做了解說,編排上則隨文走,加上灰底以為區隔,讀者應可感覺到他的專業和用心。
為了讓本書更為圓滿,且多些問學的成分,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二位學者以書面「回應」賀院士的講座,從不同面向提供更多黑洞資訊,擴大講座影響力,盼引起更多有意義的討論。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黑洞、天文、天文與物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1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中央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姓名:中大出版中心
電話:03-4227151-57103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五權里中大路3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