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82
:::
里山根經濟: 社區林業的知與行20年= Deep economy

里山根經濟: 社區林業的知與行20年= Deep economy

  • 統一編號GPN:1011201491
  • 出版日期:2023/10
  • 作/編/譯者:陳美惠潘美玲
  • 語言:中文
  • 頁數:279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20年前臺灣發起一種政府與社區攜手保育生物多樣性與森林生態的行動,20年來已超過1000個社區參與其中,居民從盤點家鄉的自然與文化資源開始,透過不斷地學習與培力,漸漸的凝聚居民的共識與行動,喚醒更多人珍惜先人留下來的生態與文化資產,世代相傳。

而這樣的社區保育行動,迎來一波新的發展契機。20年後,在臺灣各地逐漸長出一種新型態的經濟模式,那是以友善環境、社區培力、網絡鏈結、在地共好,永續為核心的「根經濟(Deep Economy ),正在各地風起雲湧的開展….

社區林業是什麼?
2002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開始推動「社區林業--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逐漸開啟新林業新趨勢。
保育與經濟,並非得是對立面,但保育不流於打高空,保育自然生態也要關懷周邊社區的社會經濟,讓資源保育與社區經濟形成正向循環,里山才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本書詳實書寫了一位森林系教授在社區蹲點近二十年,以「社區林業」的知識與行動,產官學合作,為社區部落建立一套小而美的山村經濟模式,自給自足之外,也能創造青年留鄉或返鄉的基礎。

這本書是深入了解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社區保育、地方創生、社區永續的本土實踐寶典。

目次

推薦序
.林華慶(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
.陳錦煌( 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中村伸之(日台里山交流會議會長)
.林曜松(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前院長)

自序
.陳美惠 ∕ 潘美玲

什麼是「社區林業」?
.社區林業細說從頭
.臺灣新林業思維

一、林下經濟三部曲
(一)森林養蜂
1. 甜蜜森林計畫
.森林養蜂創造三贏
.「讓環境更好」的起心動念
.從養蜂門外漢到開班授課
.有學有術,升級養蜂產業
.養蜂可以賺大錢嗎?
2. 森林蜜
.喝到一座森林
.森林蜜的滋味
.養蜂學員回娘家
3. 莫忘里山初衷
.養蜂職人王智聰
.森林養蜂的技術與風險
.如何解決森林假蜜問題
.推驗證、立法源
4. 愛蜂社區
.山海蜂情(花蓮鹽寮社區)
.養蜂啟動善循環(苗栗明德社區)
(二)段木香菇
1. 盛開在林蔭下的菇蕈小傘
.尋找菌種弱化的解方
.菇農面臨的階段性挑戰
.香菇為何不見了?
.全臺第一個原鄉菌種培育中心
.從香菇到鍬形蟲的循環利用
.科學養菇,找到最佳段木樹種
2. 段木香菇為林農另闢蹊徑
.臺東清亮生態農場
(三)臺灣金線連
山村種植 產學加值(嘉義公興社區)
.「末代林農」的林下祕境
.從野外採集到組織培養
.建立金線連教學網絡
.山村種植 產學加值
.林下經濟,重質不重量
(四)山林友善養雞
山村循環經濟(屏東牡丹鄉山林養雞)
.山林間自由徜徉的雞隻
.以山林養雞作為地方創生重點
.從土法煉鋼到專家指點
.全臺十一個山林雞據點
.為臺灣雞保留本土基因
.部落設置小型屠宰場之必要
.動物福利的最後一哩路

二、生態旅遊VS.生物多樣性保育
美惠老師談「生態旅遊」:
對環境負責任的旅遊
(一)恆春半島的生態旅遊實踐
1. 本土生態旅遊的典範(社頂部落)
.南臺灣社區林業的起點
.家園一夕變成國家公園
.從火爆抗爭到耐心溝通
.保育家園,從虎皮蛙開始
.找尋成功的眉角∕祕訣
.最在地,最國際
1–1. 傳承,一棒接一棒(里山生態公司)
.里山夥伴變家人
.地方的奇異之旅
.地方溝通,轉譯價值
.新生代新風格
.跨不過去的坎,難行仍行
2. 從獵人變身保育尖兵(里德社區)
.壯觀的起鷹、落鷹
.獵人變身保育員
.故鄉的一切都是寶
.一本自然與人生的活字典
3. 守護陸蟹的公民科學家(港口社區)
.恆春半島的陸蟹寶藏
.生態教育從小開始做起
.生態監測守護家園
.生態旅遊改變港口村
.優質長照,源自愛屋及烏的孝心
(二)鰲鼓濕地森林園區
侯鳥的「過境旅館」(嘉義鰲鼓濕地生態旅遊解說服務團隊)
.從「人定勝天」到回歸自然
.從素人變身鳥類專家
.傳承交接 步履謹慎
(三)臺灣第一個原鄉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
永續山林的遠見
.以法制守護家鄉
.巡守監測 協護山林
.文化傳承不能中斷
.有魔力的「阿禮風古謠樂團」
.風災、疫情加速山林管理腳步
.智愛山林
(四)臺灣第一個社區參與經營的自然保護區
十八羅漢山自然人文協會
.居民就是「帶路人」
.自然保護區的難題與契機
.877制度落實人員管理及永續精神
.找到永續發展的根基

三、深耕里山夢田
社區參與保育共生計畫
(一)我家住海邊
.石滬 海廢 保安林(桃園新屋愛鄉協會)
(二)棲地復育 蝶、魚現蹤
.棲地復育 蝶、魚現蹤(新北臺灣美麗夷洲協會)
(三)菱田裡的大腳印
.棲地營造 物種復育(臺南官田水雉園區)
(四)找到回家的「鹿」
.返鄉青年的逆襲(臺東永安社區)
(五)人心決定一切
.富有,從來都不是用錢來衡量(嘉義茶山部落)
(六)從土裡淹沒 也從土裡重生
.災難過後,韌性再起(高雄寶來人文協會)
(七)從魔鬼到天使
.「權利分享、責任分擔」的山林共管(苗栗南庄賽夏族)
(八)農夫有智慧,里山有希望
.豆類保種、草生栽培(臺中斯可巴社區)
(九)守護家鄉濕地瑰寶
.青銀共創好未來(臺東富興社區)
(十)山是海的戀人
.森川里海環環相扣(花蓮復興部落、新社部落)
(十一)蕨類步道 手作自然
.紅茶故鄉的森呼吸(南投澀水社區)
(十二)友善農耕 石虎出沒
.生態監測落實動物保育(南投富州社區)
(十三)雙白奇緣
.茭白筍與白魚的共好之旅(南投一新社區)
(十四)從傳統中找到未來
.原民植物變身里山資本(臺東都歷部落)
(十五)畫一個同心圓
.禮運大同篇的理想願景(花蓮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社區林業中心
社區林業中心網絡據點

編/著/譯者簡介

陳美惠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 教授
陳美惠教授在林務局服務期間,深知社區與保育共生共榮之發展需求,因此開創社區林業計畫,雖然成功將計畫推廣於數百個社區,但深深覺得需要建立實作的示範。2004年進入屏科大森林系任教並成立社區林業研究室,開始帶著學生蹲點社區,深耕生態旅遊,2006年輔導屏東「社頂部落」開創社區生態旅遊模式,並且點線面拓展至更多社區部落。2009年陪伴霧台鄉「阿禮部落」莫拉克災後重建,建立永久屋與原鄉部落的連結。
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26 線)、屏北原鄉部落(台24 線、屏185線)、六龜區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建立森林與社區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2008年及2013年兩度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行動計畫類第1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9國家農業科學獎」最優團隊獎項。
呼應國際里山倡議的精神,組成產官學研的跨域專業團隊,投入里山資本的保全及活化。近年致力於發展友善環境的根經濟,研發生態旅遊、林下經濟、友善農業、混農林業與產業六級化的社區發展模式,輔導陪伴青年創業,並在學校設立森林養蜂場及段木香菇場的人才培訓基地,教導學生及社區居民林下經濟知識與技能。
潘美玲,《經典》雜誌副總編輯。著有《茶知錄》、《茶域經緯》、《籽木林森:台灣森林錄》等書。其他專題作品曾獲金鼎獎、金輪獎與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多次入圍卓越新聞、曾虛白、吳舜文新聞等獎項。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社區林業,里山倡議,根經濟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79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保育管理組 姓名:翁梨娟 電話:02-23515441-655 地址: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