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一封信、一件繡襦,蘊藏多少往事?進京應試的滎陽公子鄭生,被長安名花(妓)李娃的美貌深深吸引,從此深陷歡樂銷金窟,千金散盡,當了火山孝子。初識之時,李娃對待鄭生並無真情,純粹一場風花雪月,逢場作戲。當鄭生床頭金盡,李娃便配合老鴇設計驅趕,但心生一絲悲憫,猶備薄金,讓鄭生得以返家,重新做人。誰知陰錯陽差,命運作弄,使鄭生流落長安,並受父親嚴苛責打,棄之荒郊,淪為乞兒!李娃面對這段情感,將如何在是非道義中抉擇?遭逢人生驟變的鄭生,如何超脫困境?李娃在白行簡筆下,真是青樓女子的人生勝利組嗎?《長安花》「熟戲生寫」,試為李娃找到專屬的「繡襦」。
目次
序文
監製 陳悅宜P4
製作人 陳修程P5
藝術總監 王海玲P6
創作群
編劇 劉慧芬P8
導演 殷青群P10
音樂設計 周以謙P12
音樂設計 張廷營P13
舞臺設計/多媒體設計 王奕盛P14
舞臺設計 李臻P15
服裝造型設計 蔡毓芬P16
舞蹈設計 張宇鏵P18
燈光設計 楊秉儒P19
唐人傳奇的現代綺想
劇情簡介P20
場次及角色介紹P21
導聆P22
蕭揚玲 飾 李娃P26
劉建華 飾 鄭生P28
朱海珊 飾 鄭父P30
演職人員介紹P38
劇團簡介P48
編/著/譯者簡介
臺灣豫劇團簡介─梆聲旅人印記
Taiwan Bangzi Opera Company - A Journey of Bangzi Travellers
1949年,戰爭改變了豫劇的旅程,遠從河南一路風險一路傳唱,正以為要在越南落腳,才將安身立命的「中州豫劇團」招牌掛起時,豈知風雲乍變,只得再次收拾行囊飄洋過海,來到臺灣,暫居左營。豫劇皇太后張岫雲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好遂以「中州豫劇團」為底,在國防部支持下組建了「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
時代變遷,飛馬豫劇隊也隨歷史巨輪向前推進,1996年1月1日改隸教育部,更名「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2008年改隸文建會,更名「臺灣豫劇團」;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成立,正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
一甲子的時光,我們從未虛度。衣箱挑起的是「戲曲薪傳」,肩頭扛起的是「精進劇藝」,屢屢應邀赴海外巡迴演出,行旅踏遍韓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新加坡、香港及中國大陸等地。此外,也積極辦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聯演與論壇,2002年起,連續五度榮獲行政院陸委會「兩岸文化交流績優獎」殊榮!
臺灣豫劇團每年製作全新大戲,融合傳統現代,擷取中西精華,嘗試跨界合作,推出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傳統經典劇目:《包公誤》、《白蓮花》、《三打陶三春》、《西出陽關》、《貍貓換太子》(正、續)、《巧縣官》、《七品芝麻官》、《孟麗君》、《楊金花》、《王魁負桂英》、《穆桂英》、《新對花槍》、《香囊記》、《洛陽橋》、《王月英棒打程咬金》、《唐伯虎點秋香》、《大祭樁》、《寒江關》、《紅娘》、《閻惜姣》、《三娘教子》、《佘太君討彩禮》、《陳三兩爬堂》、《求你騙騙我》、《打金枝》、《金殿抗婚》,新編劇目:《秦少游與蘇小妹》、《武后與婉兒》、《田姐與莊周》、《少年齊桓公傳奇》、《慈禧與珍妃》、《拜月亭》、《花嫁巫娘》、《蘭若寺》、《飛馬行》、《觀.音》、《武皇投簡》、《龍袍》、《鏢客》、《長安花》,跨界之作:《杜蘭朵公主》、《豫韻-台灣情》、《阿彌陀埤》、《約╱束》、《量.度》、《巾幗.華麗緣》、《天問》,移植劇目:《大腳皇后》、《劉姥姥》、《梅龍鎮》、《一樹紅梅》,本土題材:《曹公外傳》、《美人尖》、《梅山春》、《金蓮纏夢》,實驗劇:《試妻!弒妻!》、《劉青提的地獄》、《未來處方箋》、《白水》,兒童劇:《豬八戒大鬧盤絲洞》、《龍宮奇緣》、《錢要搬家啦?!》、《聽說,年獸來了》,少年豫劇:《快打三國》。其中《慈禧與珍妃》榮獲2008年電視金鐘獎最佳傳統戲劇節目獎項,《花嫁巫娘》獲2011年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
為了傳送梆聲豫曲,臺灣豫劇團不曾停下腳步,總在每一個轉角處整裝再出發,期能開創更寬廣的豫劇藝術新領域、持續接軌國際舞臺,以精湛的表演藝術呈現傳統戲曲美學風格,散發更耀眼的臺灣豫劇新風采!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The New Tale of Li Wa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劉慧芬,王海玲,蕭揚玲,豫劇,劉建華,李亞仙,繡襦記,戲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研究推廣科
姓名:臺灣豫劇團研究推廣科
電話:07-5828753-66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實踐路1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