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討論近代漢詩面向的海域與詩路,經由島嶼、港口與海路組成的文學板塊,跳脫陸地視野的「詩路」概念,而是以跨洋航路構成文學路徑,觀察航路上風土對文學發展的形塑。本書藉由十八世紀以降的東亞航道與南海的文學線索,聚焦南海航線上的華人遷徙、詩與筆記打開的南島世界、殖民地港埠的地緣政治與華人社會、方音與土話構成的赤道與南洋風土,以及戰火衝擊下「華文」的危機和存續。這是南方詩學,或境外漢詩跟海洋詩學的對話。
目次
目次
序文──華夷研究與海國詩學
導論
第一編 島嶼視界:技術、聲音與華夷風土
第一章 測量、博物與東亞海域──徐葆光與森槐南的琉球漢詩
第二章 風和馬來世界──王大海《海島逸誌》的華夷風土觀
第三章 風景與風土的共振──新馬華人的竹枝詞、粵謳與粵語政治
第二編 南海詩路:使節、地方感與地緣政治
第四章 海和陸的調焦──近代漢詩與南海視域
第五章 帝國、斯文、風土──左秉隆、黃遵憲與新馬華文文學
第六章 南溟、離散、地方感──楊雲史與使節漢詩
第三編 烽火彼南:華教的詩與史
第七章 戰爭與華教──作為「記憶之場」的檳城鍾靈中學師生殉難事件
第八章 家國與詩──檳島詩人管震民的文教與地方認同
結論
徵引文獻
文章出處
後記
編/著/譯者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近現代文學、馬華文學、近代漢詩、民國舊體詩。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漢詩,南洋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7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姓名:紀淑玲
電話:02-33669983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