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十九世紀末,留聲機傳入臺灣,開啟臺灣唱片工業的先聲。從何阿文等客籍藝人赴日本錄音起始,陸續有許多客家八音與採茶藝人投入曲盤錄音,為客家音樂留下難得的時代之音。本書統整各界曲盤資料,建立目前最完整的日治時期78轉客家音樂唱片目錄彙編。同時,對客家八音與客家採茶戲進行細膩的分析與探討,結構層次分明,論述考證詳實,圖文並茂,能引領讀者一窺1910-1940年代客家音樂的時代音聲。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章〈日治時期客家音樂唱片目錄彙編〉,係對臺灣各唱片典藏機構metadata 中出現「客家戲曲」、「客家八音」、「廣東茶歌」、「客家語」等資訊之唱片梳理與建置,並檢視其與唱片原始資料的關係。接著再以唱片圓標資料與聲音檔案為依據,剔除非客家音樂之曲目,拾遺補闕,建立日治時期78 轉客家音樂唱片目錄彙編。第二章〈日治時期客家八音唱片探析〉與第三章〈日治時期客家採茶戲唱片探析〉,是進一步對客家八音與客家採茶戲唱片的圓標文字、錄音曲目與劇目、演出者等進行綜觀性的論述與分析,希望能引領國人更深刻認識日治時期中後期1913 年至1940 年代客家音樂的歷史聲影,以及當時唱片工業繽紛多彩風貌之一隅。
目次
主任序言…………………....................................................................................... ix
推薦序言…………………………………………………………………………………………………….. xi
前言…………………............................................................................................... xiii
凡例…………………………………………………………………………………………………………….. xiv
第一章日治時期客家音樂唱片目錄彙編/蘇秀婷、劉美枝………..................1
第一節 78 轉唱片典藏機構簡介…………………………………………………...2
第二節 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典藏的客家音樂唱片目錄…………..10
第三節 日治時期78 轉客家唱片目錄彙編…………………………………..25
第二章日治時期客家八音唱片探析/劉美枝..……………………………………………67
第一節 客家八音唱片目錄彙編………................................................67
第二節 唱片圓標的樂種概念…………………………………………………………74
第三節 客家八音唱片的演奏者………................................................97
第四節 客家八音的曲目分析…………………………………………………………111
第三章日治時期客家採茶戲唱片探析/蘇秀婷.............................................147
第一節 唱片圓標的劇(曲)種概念……………………………………………..147
第二節 客家採茶戲唱片的唱奏者…………………………………………………156
第三節 客家採茶戲唱片的作品…………………………………………………….169
第四章 結論/蘇秀婷、劉美枝….....................................................................209
編/著/譯者簡介
蘇秀婷
臺灣苗栗人,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現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客家採茶戲發展史、客家八音文化、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客家民間文學等。著有《論客家採茶戲之劇藝風華與保存傳習》、《絃笛傳客韻-謝顯魁生命史》、《客家丑-張有財的戲曲人生》、《兩臺人生大戲-劉玉鶯與曾先枝》(合著)、《陳慶松-客家八音金招牌》(合著)等。
劉美枝
新竹關西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為臺灣戲曲音樂、客家音樂等: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著有《臺灣亂彈戲之腔調研究》、《回首四平風華:古禮達與莊玉英的演藝人生》、《萬軍主帥:邱火榮的亂彈鑼鼓技藝1-3》(合著)、《珠落玉盤聲鏗鏘:客家八音金招牌-陳慶松》(合著)、《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文資教學手冊》(主編)等。
序言/導讀
客發中心主任序
音樂是時間藝術,稍縱即逝。19世紀末,留聲機引進臺灣,一種聲音紀錄的新技術,一個嶄新的視聽娛樂模式,帶領國人進入前所未見的聲音革命年代。面對這股時代新潮流,日本蓄音器公司臺北支店長岡本樫太郎於1914年帶領15名客籍藝人赴日錄製唱片,開啟臺灣唱片工業的元年。爾後各大唱片公司紛紛成立,直到戰前,臺灣當代流行的各類樂種、劇種的錄製,此起彼落,繽紛多采,盛極一時。這批戰前78轉唱片的錄音資料,是臺灣日治中後期民間音樂的忠實紀錄,更是臺灣音樂文化彌足珍貴的聲音遺產。
這些日治時期78轉蟲膠唱片裡,「客家」的身影既燦爛又輝煌。燦爛的是,這些歷史聲音體現當時客家族群多采多姿的音樂樣貌,有客家八音、客家歌謠小調、客家採茶戲、勸世文、北管等,訴說著客族民間音樂生活的蓬勃發展與豐富多樣性。輝煌的是,客籍藝人不僅錄製各類客家戲曲音樂,也錄製歌仔戲、閩南歌謠小調、閩南流行歌曲等,如1914年錄製臺灣第一批具劃時代意義唱片的何阿文等藝人,以及1930年代閩南流行歌天后純純等,都是當時戲曲音樂界的「客家之光」,顯現客籍藝人跨越族群藩籬所擁有的豐滿多元之藝術才能。
本中心推展客家文化不遺餘力,除透過展覽、講座等活動傳揚客家文化之外,亦積極保存與典藏客家文物,也與學者專家或文史工作者合作進行深度的相關研究,以期宣揚與傳承客家文化之美。《客音繞樑78轉:日本時代客家八音與採茶戲》是本中心委託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以本中心典藏的78轉蟲膠唱片資料與聲音音檔為基礎所完成的著作。
《客音繞樑78轉:日本時代客家八音與採茶戲》一書,結構層次分明,論述考證詳實,圖文並茂,是認識日治時期客家唱片音樂的專書,能引領讀者一窺1910-1940年代客家音樂的時代音聲。這本書有四個特點,首先是將本中心78轉蟲膠唱片的資料,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及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等之唱片目錄,進行統合性的梳理,建置目前可知的客家唱片300張左右,這應該是目前最完整、詳細的78轉客家音樂曲目資料。第二,在繁多的客家唱片音樂中,此書針對客家八音與客家採茶戲兩種類別,進行細膩的分析與探討,包括從唱片圓標的文字訊息解析樂種/劇種的意義、描述唱片曲目/劇目的特色等,同時也對一些易被誤解的唱片圓標文字如「鼓吹」等詞彙進行辨析。第三,昔日民間戲曲音樂從業者於社會的地位一向不高,但這些藝師是客家戲曲音樂藝術瑰寶承繼的功臣,他們對客家音樂文化的貢獻應名留青史,本書有專門的篇章介紹當時這些「客家之光」的客籍藝人可考之生平事蹟。第四,本書是一本以文字敘述為主的專書,但作者論述日治時期客家八音與客家採茶戲的特色,係以唱片錄音的聲音檔案為基礎,並輔以對唱片錄製者的後代彭宏男、彭金春與黃秀滿等藝師進行田野訪談以深化內容;也就是本書對日治時期客家唱片的解析,加入了傳統戲曲音樂圈「內行人」的視角。
在時代推演下,客家音樂於現今也有當代新的樣貌。但今昔對照,我們發現這批臺灣最早的客家有聲資料中,許多曲目、劇目於今已失傳,部分精湛的音樂技法於今不復見,傳統的古樸韻味僅存於老唱片的音軌中。希望《客音繞樑78轉:日本時代客家八音與採茶戲》的出版,能喚起大家對這些已逝歷史聲音的重視,也期許這些曾經存在過的客家庶民音樂瑰寶能有被活化的機會。
本書能夠出版,特別感謝日本奈良教育大學劉麟玉教授、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黄均人教授的顧問指導,審查委員清大音樂系楊佈光副教授、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許馨文副教授、臺史博黃裕元副研究員的協助審查,以及鄭榮興教授協助辨析唱片的錄音內容。同時,期盼未來能夠跟更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考掘並再現客家文化豐富精彩多元的內涵,讓客家傳統珍貴的樂音能夠永續傳承。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客家,客家八音,採茶戲,日治時期,唱片研究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35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發展組
姓名:梁惠珠
電話:037-985558-208
地址: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