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高雄,早稱「打狗」,聚落的發展可追溯至荷治時期之前,清治時期先後於興隆庄(左營)及下埤頭街(今鳳山)兩地設置縣治,聚落依著政治、軍事與經濟發展逐漸成形。二十世紀初,隨著縱貫鐵道通車與築港工程陸續完工,市街配合都市計畫及基礎設施的完善, 打狗港邊的埋立地初見城市雛型,吸引了更多日本及臺灣各地商販絡繹不絕的前來此地貿易,讓打狗成為臺灣南部重要的聯外門戶。
1920年,配合地方制度改正及行政區域重新調整,臺灣總督府考量城市發展性,州廳設置的地點由人口聚集的鳳山設置到於鄰近港區的新興街道上。1924年6月高雄街人口數已有4萬餘人,已有城市發展規模。1924年12月25日,高雄郡廢除,將高雄街改制為高雄市。此後,高雄城市伴隨港口發展日趨繁盛,市界日益擴張。1936年更出現以40萬人口規模的都市計畫。1940年以後,高雄市超越臺南市成為全臺灣第二大城市。1976年高雄市人口達到百萬人口之譜,3年後升格為院轄市。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升格,擴大了高雄市的範圍及人口。
1924年高雄市的成立,反映幾項重要意義。首先在實施市制的高雄市,在預算、行政權力獲得相對的自主權,形成了以公共自治團體的都市發展機制,與鄰近的岡山、鳳山,形成不同的地方行政體系。其次,市制改變反映在1908年高雄築港工程完工後,港區建設、工商貿易及城市人口飛躍性成長,人口成長幅度甚至已超越鳳山、左營及岡山等舊有聚落。回望百年城市發展的現下,1924年實施市制的高雄市,亦是「城市發展」的起點,更是凝聚市民屬於自我都市認同感至關重要的一年。
典藏高雄的吉光片羽
成立於1998年10月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下稱高史博),是臺灣首個由地方政府成立的歷史博物館。作為一座城市博物館,高史博𦚌負兩大核心任務:首先,向在地市民及遠道而來的旅客介紹高雄的城市歷史,並承擔教育與推廣的使命。其次,透過博物館的專業,保存與城市記憶相關的文物,透過嚴謹的典藏制度、妥善保存這些文物及其背後的歷史脈絡。
高史博目前典藏約有3.5萬餘件藏品,種類豐富,當中,以紙質文物最多,約佔三分之一,達一萬餘件。此外,博物館系統地收錄高雄相關影像,這些影像主要分為數位影像及實體照片兩類。其中,記者石萬里、謝惠民、攝影家洪清雹、侯川宗等人捐贈大量珍貴影像。臺灣中油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及高雄市各單位也共享大量影像與文物,涵蓋高雄政壇人物、選舉活動、常民生活、民俗信仰及風俗地貌等多樣範疇。
除了影像外,博物館還典藏了大量實體文物,包括石器、漆器、織品、金屬及木質家具等。其中不乏具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如臺灣關地界碑、黑漆鑲嵌彩繪蝴蝶蘭紋方瓶,以及體現原住民文化的木雕彩繪獨木舟形漆煙盒、朱漆彩繪杵歌紋小瓶、木雕彩繪原住民圖紋漆煙具組等,這些珍貴的文物也都在本書中加以討論。
在文物典藏的過程中,博物館遵循一個關鍵原則:確保文物的脈絡完整,並展現其時代特性。每件文物不僅記錄了個人的生命經驗,還蘊含著時代的痕跡,透過這些物件,我們得以窺見整個時代的歷史故事。
如何挑選/敘事?
當我們著手策劃此書時,首要的挑戰是如何從3.5萬餘件典藏品「精選」出能講述故事的文物,因為每件藏品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故事。我們嘗試與高雄市發展的時代脈絡結合,並依據各個時期常民生活的特徵,挑選出與之契合的文物。使文物得以更具意義地回歸時代脈絡,這樣的方式不僅賦予文物更豐富的時代意義,更能在高雄市迎來100歲生日之際,讓讀者從不同層面理解城市的歷史變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經過20多年積累的典藏品,其詮釋與照片資料的完整性成為另一項挑戰。幸運的是,這也給了典藏人員一次重新檢視與補充文物資料的機會,讓文物的基礎資料能更加完備。
因此,本書規劃了10個篇章,依據時間順序安排典藏品,讓這些文物得以融入百年歷史的主軸。自1924年高雄設市起,通過影像與文物,講述了城市的誕生、港口擴建、戰時體制下的高雄,以及戰後的復甦與發展。二戰後的篇章則從交通、休閒、產業等多個角度,展現了高雄的轉變與繁榮。這樣的編排不僅脈絡分明,也讓每一件文物、每一幀影像在訴說這座城市的百年故事時,更顯得生動具象。
目次
讓我們用文物說說高雄100歲的故事
緣起──回顧高雄100歲
典藏高雄的吉光片羽
從1924年開始──高雄市的誕生與茁壯
州轄市高雄(1924-1945)
〔Topic:高雄人投票初體驗〕
省轄市高雄(1945-1979)
直轄市高雄(1979-2010)
〔Topic:高雄市升格秘辛〕
華麗轉身的打狗港──邁向國際大港之路
邁向現代化大港
〔Topic:橫空出世的哈瑪星〕
浴火重生
港口的現在進行式
〔Topic:與海爭地的南星計畫〕
工業城市的印象──高雄工業發展的始未
新式工業的萌芽
重工業的進駐與奠基
〔Topic:河堤與美術館社區的前世〕
經濟奇蹟的大功臣
〔Topic:加工出口區女工的故事〕
戰爭歲月──烽火下高雄人的身分轉變
一張公民宣誓登記證的故事
戰爭動員準備
〔Topic:神社變身忠烈祠〕
躲空襲的日子
那段戒嚴的時代──爭取民主政治的高雄
戒嚴的實施
戒嚴的生活日常
〔Topic:禁歌理由有點瞎〕
衝決羅網
運輸大進化──高雄人的日常出行與交通
進化的軌道運輸
〔Topic:輕軌慢慢遊〕
四通八達的公車客運系統
〔Topic:水上的公共運輸〕
新世紀高雄交通系統建置
〔Topic:高雄特色的數字道路命名〕
瀰漫的香甜氣息──高雄的熱帶水果王國
從蓬萊塗說起
香蕉王國誕生
〔Topic:華麗轉身的香蕉碼頭〕
鳳梨及罐頭傳奇
〔Topic:香蕉鳳梨以外〕
戲說高雄──高雄人的娛樂文化
看電影、看戲隨人愛
〔Topic:高松豐次郎與高雄〕
你的表演得被准許
多元娛樂選擇
高雄去哪玩?──高雄的休憩空間大解謎
跟著繪葉書去旅行
〔Topic:阿祖級的遊樂園〕
百變壽山
一碧萬頃澄清湖
〔Topic:飛天鑽地的遊樂場〕
誰是高雄人──是誰把高雄變大了?
一點一點加入的高雄人
多元的高雄原住民
煞猛打拼的客家移民
來自海島上的澎湖移民
「物」的故事:未完待續的百年記憶
編/著/譯者簡介
李文環/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高雄歷史,典藏,設市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0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綜規管理部
姓名:劉雅婷
電話:07-5312560-231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