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邁進——周景揚校長與中央大學

邁進——周景揚校長與中央大學

  • 統一編號GPN:1011301927
  • 出版日期:2024/12
  • 作/編/譯者:李瑞騰 主編
  • 語言:中文
  • 頁數:290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6267617052
  • 出版單位:國立中央大學
  • 開數:18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380


書籍介紹

周景揚校長治校12年任滿之際出版《邁進——周景揚校長與中央大學》,正是在校史寫作架構下以校長分期理念的實踐,旨在總結歷史經驗,提供未來修史之參考。從校史編纂角度出發,除了提供周校長的基本資料,我們分從教務、學務、總務、研務以及國際事務等展開規劃,各項要務之寫作,除訂出編寫體例,並與各主事單位充分溝通之後,由他們自組寫作團隊,約經半年而集稿完成。此外,我們全面檢視中大新聞,清理出二十幾則與校務攸關的新聞事件,經由會議討論後整合成十道題目,徵選能文的中大學生以報導的方式加以特寫。

目次

編例4
前言 /李瑞騰5
■輯一:基本資料
周景揚校長簡介10
周景揚校長治校理念及其實踐11
周景揚校長行政團隊名錄15
中央大學大事紀要(2013.2-2025.1)21
■輯二:五項要務
01教務:創意創新創業,跨域自主共享32
02學務:營造友善環境,實踐全人教育57
03總務:建構永續校園,完善學研場域83
04研務:增強研究能量,共創產業發展114
05國際事務:擴大全球視野,深化學術互動146
■輯三:十篇特寫
A人文化成
01方圓有度:教學研究綜合大樓十年蓋成166
02剛柔相濟:從全大運到國民運動中心的建立178
03再造勾欄:中大崑曲博物館的誕生189
04利益眾生:中大勇於實踐社會責任200
B上天下地
05無遠弗屆:多元先進的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210
06星空的探索:中大在天文領域持續前進230
07邁出一大步:中大的太空科學研究242
08十年有成:跨越生醫和理工邊界的生醫理工學院257
09第一座極地研究站:臺灣極地研究史上的里程碑268
10探索新能源:中大成立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278

編/著/譯者簡介

李瑞騰,中央大學文學院學士班研究員、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1952年出生於臺灣南投,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德明商專、淡江大學、中央大學,兼課於文化大學、政治大學,前後40年。
在中央大學31年,曾任中文系系主任、圖書館館長、文學院院長、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等;2010年2月1日曾借調台灣文學館館長4年。
學術專長為六朝文學、晚清文學、臺灣現當代文學、東南亞華文文學、文藝行政學等,出版有詩集、散文集、文學論述二十餘種,主編圖書七十餘種。

序言/導讀

前言 /李瑞騰 「國立中央大學」校名的確定是在1928年,前一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定都南京。在此之前,稱「江蘇大學」(1928.2-1928.4)、「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7.6-1928.2)、「東南大學」(1920.12-1927.5)、「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5.8-1923.7)。如果還要往前追溯,晚清名臣張之洞等於1903年奏請成立的三江師範學堂(1906改為「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可說是南高的前身。 1949年國共分裂,兩岸分治,中央大學在大陸已不復存在,南京大學代之而起,先在四牌樓舊址,後遷鼓樓附近;舊址成立南京工學院,1980年代中期復名「東南大學」。而中央大學於1962年在臺復校,先於苗栗二平山設地球物理研究所,稱「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68年奉准改名「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同年秋天,北遷桃園中壢近郊;1979年奉准恢復「國立中央大學」迄今。 中央大學在臺復校已逾一甲子,校史從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算起(1915),所以說,明年(2025)是建校一百一十周年。但必須溯源三江、兩江,甚至可以把明初在南京設國子監,六朝蕭梁之開五館與建國學,劉宋之設儒學館等文教史事,作源遠流長的背景舖陳。 中大復校以後的發展,堪稱豐富而璀璨,從僅以地球物理研究所初設,到如今成為臺灣頂尖大學之一,已是包括9個學院、23學系、5學士班、18獨立所、6校屬研究中心的規模,辦學績效卓著,培養菁英無數,這當然是六十餘年間全體中大教職員生努力的成果。然而,這樣的校史如何書寫?比較起大陸時期已有相對清楚的論述,在臺復校的歷史,仍停留在經驗表述的狀態,多以回憶錄、口述記錄及彙編的方式呈現。 我們從建校六十周年起,逢十校慶所編纂的《中大六十》、《中大七十》、《中大八十》、《百年中大》等,其實都有寫校史的企圖,現在看來只算是提供了一些史料而已。唯一成書的校史是九十周年校慶特刊《中大校史》,當年設有召集人、編輯委員、編輯團隊和撰稿小組,大張旗鼓,最後書已編印完成(2005年6月),卻因故沒有發行,誠為憾事。 這本校史分三篇:大陸時期(1902-1949)、中央大學在臺復校(1962-1990)、邁向研究型大學(1990-2005)。前者以1902為始,正是張之洞創建「三江師範學堂」那一年;結束於1949是可以理解的。1949年後在臺復校之事,備嘗艱辛;1962年復校時只有一個獨立所,後又有北遷中壢風波,歷經戴運軌、李新民到余傳韜三位校長,余校長卸任時正是1990年,也就是劉兆漢校長治理中大之始,爾後的校務發展,即在飛躍、突破狀態,追求卓越,邁向研究型大學。 全史篇章,第一篇第三章「師長與學風」的第一節是「歷任校長」;第二篇第三章的前三節分敘復校以後前三任校長;第三篇寫從劉兆漢到劉全生時期,第三章前二節就介紹他們二位。 大學之治理,校長當然是關鍵,校務的發展實有賴他的治校理念之實踐,主要在於他的擘劃和決策,經由組織運作,整體推動校務,從教務、學務、總務、研務到國際事務等各項要務,校史的考察與寫作,因此可用校長來分期,惟校長的任期有長有短,故可依實際的情況彈性分合,重大事件常有跨期現象,如何安排編列,於史家而言,正是一種考驗。 2005年90周年校慶前夕,原侷促於國鼎圖書資料館一樓的校史館,搬遷到大講堂三樓。從空間尋找、協調、撥用到設計、施工、佈展,宛如重建,費時費力,但更費心的是內容,既為校史館舍,旨在保存校史資料,要有蒐輯、整理、研究;展覽既有常設,但也要有特展。當時擬以校長之治校拉出學校發展史線,由近及遠,乃有校史叢書之規畫,《突破——劉全生校長與國立中央大學》(2006年12月)、《飛越——劉兆漢校長與中央大學》(2008年9月)算是校史計畫的初步成果。 如果業務推動順利,陸續會往前整理余傳韜、李新民、戴運軌三位校長治校資料,對於劉全生校長以後的校長,也應在他們在任時就有史料意識,能以具體的工作項目加以對應。然而事與願違,余校長對內容有意見(先前他已出版《陣痛的年代》,臺北:漢光,1996;後來又有回憶錄《雲煙集》,臺北:國史館,2014),已完成的只好擱置;李、戴二位校長的部分都尚未規劃,好不容易成立起來的圖書館校史組,就轉型成為校友服務中心了。 如今趕在周景揚校長治校12年任滿之際出版《邁進——周景揚校長與中央大學》,正是在校史寫作架構下以校長分期理念的實踐,旨在總結歷史經驗,提供未來修史之參考。從校史編纂角度出發,除了提供周校長的基本資料,我們分從教務、學務、總務、研務以及國際事務等展開規劃,各項要務之寫作,除訂出編寫體例,並與各主事單位充分溝通之後,由他們自組寫作團隊,約經半年而集稿完成。此外,我們全面檢視中大新聞,清理出二十幾則與校務攸關的新聞事件,經由會議討論後整合成十道題目,徵選能文的中大學生以報導的方式加以特寫。 此編寫及出版計畫以專案方式進行,由秘書室啟動,委由人文藝術中心執行,過程中得到各方的協助,謹致謝意。因時間不甚寬裕,闕舛難免,期盼博雅君子有以正之。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周景揚、校長、校史、中央大學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9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中央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 姓名: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 電話:03-4227151-33080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五權里中大路3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