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5,604
:::
BIM數位模型建置學習操作手冊 Digital Construction BIM Manual

BIM數位模型建置學習操作手冊 Digital Construction BIM Manual

  • ISBN/ISSN:9786267501788
  • 出版單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 開數:16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500

書籍介紹

本手冊內容涵蓋多個實務層面,包括專案架構建立、建築結構模型建置、BIM模型整合與衝突排解,還介紹了如何利用BIM模型產出圖面、萃取資訊及結合4D工序模擬。此外,手冊重視施工現場BIM實施策略及其對工程管理的影響,並深入探討如何以COBie標準進行非幾何資訊管理。同時,手冊也介紹圖像化程式的開發應用、BIM於淨零建築中的角色,以及於ISO 19650標準下進行雲端協作與資產管理的相關內容,並附上技能競賽的試題範例及相關操作補充資訊,以便讀者能夠獲得業界實務所需的技能。

目次

目錄
序I
圖目錄VII
表目錄XX
檔目錄XXII
使用說明XXIV
第一章 BIM模型建置(含專案基準設定)1
1.1 模型建置前的作業項目1
1.1.1 建立啟始專案檔1
1.1.2 元件命名原則17
1.1.3 模型檔案命名原則18
1.1.4 模型分模策略18
1.2 結構建模19
1.2.1 結構柱19
1.2.2 結構梁(結構構架)22
1.2.3 樓板25
1.2.4 牆27
1.2.5 樓梯30
1.3 建築元件應用(門、窗、停車位)36
1.3.1 門37
1.3.2 窗39
1.3.3 停車位41
1.4 車道43
1.5 建立房間46
1.6 欄杆扶手52
1.7 裝飾性構造建模(外牆造型)63
1.7.1 案例1:2FL陽台造型牆64
1.7.2 案例2:1FL大門雨遮67
1.8 整合模型70
1.9 本章重點整理75
第二章 BIM模型整合與衝突排解76
2.1 BIM輔助衝突檢討與介面整合之主要範疇與類型76
2.1.1 空間衝突議題76
2.1.2 建築法規檢討80
2.1.3 施工可行性議題104
2.2 介面整合及衝突檢核與排解方法之應用案例105
2.2.1 案例1:結構架構vs門窗106
2.2.2 案例2:採光面積107
2.2.3 案例3:蓄水池位置109
第三章 BIM模型資訊產出(出圖、數量明細表)111
3.1 建立圖紙111
3.1.1 建立新圖紙111
3.1.2 圖紙命名112
3.2 標題設定113
3.2.1 專案資訊設定113
3.2.2 資訊修改說明113
3.2.3 出圖文字大小設定115
3.3 建立圖紙及視埠116
3.3.1 配置視圖116
3.3.2 配置標題設定及修改118
3.3.3 視圖可見性設定120
3.3.4 建立多個圖紙及視埠128
3.3.5 平面區域131
3.4 建立門窗表圖紙133
3.4.1 門窗表133
3.5 匯出數量明細表135
3.5.1 明細表設定135
3.5.2 匯出數量明細表136
3.5.3 修改資訊說明137
3.6 匯出DWG、PDF、3D彩現視圖及匯出設定141
3.6.1 匯出DWG及匯出設定141
3.6.2 匯出PDF及匯出設定144
3.6.3 匯出3D彩現視圖及匯出設定146
3.7 列印出圖150
3.7.1 列印設定150
3.7.2 列印注意事項152
第四章 BIM-4D工序模擬與檢討153
4.1 BIM與4D工序模擬的基本概念153
4.1.1 4D BIM的概念:將時間維度引入BIM模型153
4.2 BIM施工模擬之應用軟體156
4.2.1 常見協作軟體156
4.2.2 我國實務慣用軟體158
4.2.3 BIM-4D協同作業檔案格式及相容性159
4.3 Navisworks軟體基本操作流程(以乙級為例)162
4.3.1 操作介面162
4.3.2 3D漫遊165
4.3.3 工程註記與檢視點167
4.4 Navisworks 4D排程170
4.4.1 建立各施工階段之定義170
4.4.2 設定時間171
4.4.3 其他資訊輸入及設定172
4.4.4 資料輸出173
4.5 BIM 各系統模型檢討與整合175
4.5.1 系統模型衝突檢討175
4.5.2 協作會議與改善任務指派182
第五章 BIM施工現場實務應用184
5.1 建立BIM施工協作平台與通用資料環境(CDE)184
5.1.1 BIM執行計畫(BEP)184
5.1.2 協作平台建構策略:186
5.2 應用Revit 階段(Phases)功能管理施工階段189
5.2.1 階段功能介紹與操作189
5.2.2 專案施工階段工序規劃之模擬196
5.2.3 依據階段排序視圖199
5.3 施工模型建立與施工圖呈現202
5.3.1 介面整合的步驟與要點202
5.3.2 BIM施工模型建立作業203
5.3.3 BIM模型生成施工圖與圖面設定204
第六章 BIM模型與資產資訊管理218
6.1 BIM 與資產資訊管理的基本概念218
6.1.1 資訊管理的定義與目標218
6.1.2 BIM 與資訊管理的關聯性218
6.2 建立資訊交換標準-COBie(Construction-Operations Building Information Exchange)219
6.2.1 COBie標準簡介219
6.2.2 Revit附加增益集 - INTEROPERABILITY TOOLS220
6.2.3 於BIM模型建立COBie資訊格式(乙級為例)220
第七章 BIM模型資料分析與視覺化程式設計230
7.1 視覺化程式設計簡介230
7.1.1 視覺程式設計與Dynamo230
7.1.2 Dynamo 使用者介面232
7.1.3 基礎建置節點介紹236
7.2 範例1:停車格編碼245
7.2.1 目標與流程解說245
7.2.2 作業流程說明246
7.2.3 成果展示251
7.3 範例2:由Excel建立圖紙252
7.3.1 目標與流程解說252
7.3.2 作業流程說明253
7.3.3 成果展示258
第八章 BIM模型於永續議題之應用259
8.1 國際永續發展趨勢259
8.1.1 國際淨零目標259
8.1.2 我國建築淨零政策265
8.2 我國淨零建築評估標準267
8.2.1 我國建築能效標示簡介267
8.2.2 我國低碳建築標示簡介270
8.3 BIM模型於建築能效分析之應用272
8.3.1 Autodesk Insight272
8.3.2 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與減碳量之BIM應用技術開發274
第九章 雲端協作與管理276
9.1 ISO 19650與CDE276
9.1.1 ISO 19650 簡介276
9.1.2 共用資料環境(Common Data Environment,CDE)277
9.2 Autodesk Construction Cloud雲端協作平台279
9.2.1 Autodesk Construction Cloud(ACC) 簡介279
9.2.2 建置遵循ISO 19650規範的ACC環境279
附錄一 全國技能競賽數位建設BIM職類試題範例304
附1.1 競賽試題304
附1.2 工作執行計畫書316
附錄二 國際BIM競賽試題範例325
附錄三 補充資訊350
附3.1 軟體特性350
附3.1.1 無法降版350
附3.1.2 儲存檔案自動儲存備份檔350
附3.1.3 工作集可協同作業351
附3.1.4 檔案格式352
附3.2 介面概述353
附3.2.1 系統設定353
附3.2.2 面板說明359
附3.3 Revit組織架構368
附3.3.1 元件分類方式368
附3.3.2 控制元件的顯示樣式369
附錄四 補充說明373
圖目錄
圖 1 1 各專業參考樣板1
圖 1 2 樣板基本設定2
圖 1 3 專案基本設定2
圖 1 4 建立新專案3
圖 1 5 專案資訊設定4
圖 1 6 新增專案參數:建築用途5
圖 1 7 新增專案參數:建築規模6
圖 1 8 新增專案參數的成果6
圖 1 9 新增共用參數7
圖 1 10 載入共用參數之18
圖 1 11 載入共用參數之28
圖 1 12 專案單位設定9
圖 1 13 調整原始樓層10
圖 1 14 新增樓層11
圖 1 15 樓層完成建立11
圖 1 16 基準點顯示設定12
圖 1 17 建立柱線12
圖 1 18 建立地界線13
圖 1 19 地界線完成圖13
圖 1 20 地界線線條型式設定14
圖 1 21 新增建築線的線型式14
圖 1 22 套用建築線的線條型式15
圖 1 23 標註地界線及建築線15
圖 1 24 設定專案基準點及測量點16
圖 1 25 專案基準點及測量點完成設定16
圖 1 26 模型分模策略18
圖 1 27 結構柱屬性及軟體功能鍵示意圖20
圖 1 28 混凝土柱新增類型21
圖 1 29 結構柱建立流程21
圖 1 30 結構梁建立流程圖24
圖 1 31 結構梁完成圖24
圖 1 32 樓板建立流程圖26
圖 1 33 樓板完成圖26
圖 1 34 牆建立流程圖28
圖 1 35 蓄水池圍牆高度設定示意圖29
圖 1 36 B1FL牆完成圖29
圖 1 37 利用參考平面規劃樓梯位置31
圖 1 38 新增樓梯類型及梯段類型31
圖 1 39 新增平台類型32
圖 1 40 樓梯參數設定32
圖 1 41 樓梯建立流程圖33
圖 1 42 B1FL至1FL室內樓梯完成圖33
圖 1 43 室外樓梯平面圖34
圖 1 44 室外樓梯參數設定34
圖 1 45 室外樓梯建模35
圖 1 46 室外樓梯建模成果示意圖35
圖 1 47 門元件放置示意圖37
圖 1 48 門族群及類型設定38
圖 1 49 門族群及類型設定38
圖 1 50 窗族群及類型設定40
圖 1 51 放置窗元件40
圖 1 52 停車位元件放置41
圖 1 53 新增共用參數「車位編號」41
圖 1 54 共用參數「車位編號」載入專案42
圖 1 55 車道高程示意圖43
圖 1 56 車道規劃示意圖44
圖 1 57 建立車道45
圖 1 58 車道高程設定45
圖 1 59 車道邊梁元件放置45
圖 1 60 設定房間48
圖 1 61 設定房間的識別資料49
圖 1 62 編輯房間色彩計畫與應用50
圖 1 63 房間依佔用狀況顯示建築空間資訊50
圖 1 64 房間依「部門」顯示顏色51
圖 1 65 樓梯欄杆扶手參數設定55
圖 1 66 欄杆扶手路徑設定55
圖 1 67 樓梯扶手建模56
圖 1 68 樓梯欄杆參數設定56
圖 1 69 樓梯扶手造型編輯57
圖 1 70 樓梯扶手參數設定(扶手不使用貼附主體功能)57
圖 1 71樓梯第2梯段扶手建模58
圖 1 72 建立欄杆扶手群組58
圖 1 73 B1F至1FL室外樓梯58
圖 1 74 玻璃欄杆各區段數據分析59
圖 1 75 建立玻璃欄杆參數設定之160
圖 1 76 建立玻璃欄杆參數設定之261
圖 1 77 繪製玻璃欄杆路徑61
圖 1 78 露台玻璃欄杆-背向右段建模完成61
圖 1 79 露台玻璃欄杆建模完成61
圖 1 80 車道RC欄杆建模完成62
圖 1 81 車道RC欄杆參數設定62
圖 1 82 屋頂女兒牆、屋突造型牆示意圖63
圖 1 83 陽台造型牆建模操作流程圖65
圖 1 84 2樓陽台輪廓元件製作流程圖65
圖 1 85 屋頂及屋突造型牆輪廓示意圖66
圖 1 86 造型牆斷面輪廓與建模成果對照示意圖66
圖 1 87 大門雨遮平面圖與3D示意對照圖67
圖 1 88 大門雨遮構件尺寸圖67
圖 1 89 調整視圖範圍68
圖 1 90 大門雨遮-鋁板建模68
圖 1 91 大門雨遮-支撐建模69
圖 1 92 大門雨遮-材料設定69
圖 1 93 各分模專案檔名稱與建模成果示意圖70
圖 1 94 Revit檔案連結操作流程71
圖 1 95 整合模型成果示意圖72
圖 1 96 管理連結的檔案設定73
圖 1 97 檔案連結後所產生的基準元素重複示意圖73
圖 1 98 模型檔案併入的設定74
圖 2 1 干涉檢查點選77
圖 2 2 干涉檢查視窗77
圖 2 3 未偵測到干涉77
圖 2 4 Revit干涉檢察範例-門窗與樑碰撞78
圖 2 5 相同物件重疊時79
圖 2 6 結構板與牆未接合時79
圖 2 7 結構梁與樓梯碰撞80
圖 2 8 面積與體積計算81
圖 2 9 面積計畫新增82
圖 2 10 新稱建地平面圖82
圖 2 11 基地範圍與建地範圍83
圖 2 12 面積選取83
圖 2 13 色彩計畫設定84
圖 2 14 性質欄面積設定84
圖 2 15 共用參數85
圖 2 16 共用參數建立85
圖 2 17 參數群組建立86
圖 2 18 參數性質建立86
圖 2 19 明細表建立87
圖 2 20 名稱明細表建立87
圖 2 21 明細表欄位新增88
圖 2 22 共用參數選擇88
圖 2 23 專案參數新增88
圖 2 24 欄位設定範例89
圖 2 25 各範圍名稱範例89
圖 2 26 性質連動前後90
圖 2 27 建蔽率明細表建立90
圖 2 28 前段面積參數91
圖 2 29 新增公式欄位91
圖 2 30 公式參數新增各範圍面積92
圖 2 31 建蔽率百分比92
圖 2 32 百分比區隔92
圖 2 33 建蔽率單位92
圖 2 34 欄位單位格式調整93
圖 2 35 明細表排列與格式設定93
圖 2 36 建蔽率明細表94
圖 2 37 建立新建地平面圖94
圖 2 38 超出二公尺計入容積面積95
圖 2 39 容積率計算明細表建立95
圖 2 40 既有欄位參數建立96
圖 2 41 容積率公式建立97
圖 2 42 超出面積計入容積97
圖 2 43 容積率公式建立98
圖 2 44 容積率明細表98
圖 2 45 採光窗戶參數設定99
圖 2 46 採光參數選定100
圖 2 47 採光面積明細表參數建立100
圖 2 48 欄位篩選與排序101
圖 2 49 窗戶欄位設定101
圖 2 50 有效採光面積尚未考慮70%面積時102
圖 2 51有效採光面積考慮70%面積後102
圖 2 52 兩戶採光面積及樓地板面積103
圖 2 53 剖圖新增103
圖 2 54 剖圖更名103
圖 2 55 尺寸標誌建立104
圖 2 56 蓄水池位置104
圖 3 1 圖紙頁籤111
圖 3 2 新圖紙111
圖 3 3 新圖紙產生112
圖 3 4 圖紙命名112
圖 3 5 專案資訊設定113
圖 3 6 圖紙資訊修改113
圖 3 7 圖框文字修改114
圖 3 8 圖紙上修訂紀錄編輯114
圖 3 9 出圖文字設定115
圖 3 10 放置視圖116
圖 3 11 放置視圖完成配置117
圖 3 12 拖曳視圖完成配置117
圖 3 13 圖面標題名稱118
圖 3 14 修改圖面標題118
圖 3 15 圖面標題顯示119
圖 3 16 圖面置換方式119
圖 3 17 平面圖可見性顯示差異120
圖 3 18 平面圖模型顯示設定120
圖 3 19 圖面可性性關閉設定121
圖 3 20 圖面隱藏顯示物件差異121
圖 3 21 圖面隱藏顯示物件方式122
圖 3 22 關閉/顯示隱藏的元素122
圖 3 23 立面圖裁剪可見範圍差異123
圖 3 24 視圖可見性裁剪方式123
圖 3 25 建立剖面視圖124
圖 3 26 建立剖面圖方式124
圖 3 27 匯出並整理圖面125
圖 3 28 視圖樣板設定126
圖 3 29 新增之視圖樣板127
圖 3 30 圖形顯示選項設定127
圖 3 31 建立多個圖紙128
圖 3 32 與視圖一起複製方式129
圖 3 33 將圖面複製為從屬視圖129
圖 3 34 建立多個視埠出圖130
圖 3 35 平面區域設定方式131
圖 3 36 平面區域範圍窗戶顯示132
圖 3 37 門窗表建立方式133
圖 3 38 定向網格將視圖對齊134
圖 3 39 窗明細表設定135
圖 3 40 匯出數量明細表136
圖 3 41 明細表出圖136
圖 3 42 修改資訊說明137
圖 3 43 排列/組成群組138
圖 3 44 格式設定139
圖 3 45 外觀設定140
圖 3 46 匯出DWG之匯出設定141
圖 3 47 CAD匯出設置-單位設定142
圖 3 48 CAD匯出設置-一般設定142
圖 3 49 匯出CAD格式檔案路徑名稱143
圖 3 50 開啟CAD檔案進行檢查143
圖 3 51 匯出PDF之匯出設定144
圖 3 52 匯出PDF之選取的視圖/圖紙145
圖 3 53 Revit彩現圖繪製表現146
圖 3 54 建立相機範圍146
圖 3 55 調整相機視圖範圍147
圖 3 56 圖形顯示選項設定147
圖 3 57 圖形顯示選項設定完成視圖148
圖 3 58 彩現選項設定148
圖 3 59 彩現進度及匯出檔案149
圖 3 60 彩現完成視圖149
圖 3 61 列表機出圖設定150
圖 3 62 列表機出圖設定151
圖 4 1 檔案關係160
圖 4 2 Revit無法順利匯出nwc161
圖 4 3 Navisworks 操作介面162
圖 4 4 基本指令操作(1)164
圖 4 5 基本指令操作(2)164
圖 4 6 關閉柱心線164
圖 4 7 匯出NWC165
圖 4 8 Navisworks中開啟NWC檔案165
圖 4 9 漫遊功能166
圖 4 10 雲型線註記167
圖 4 11 測量工具與鎖定工具168
圖 4 12 已儲存的檢視點168
圖 4 13 雲型線及文字註解169
圖 4 14 選級樹內容層級170
圖 4 15 開啟Timeliner171
圖 4 16 設定工作項目171
圖 4 17 匯入甘特圖資料172
圖 4 18 新增其他資訊173
圖 4 19 匯出資訊173
圖 4 20 影片資訊設定174
圖 4 21 匯出影片174
圖 4 22 影片匯出設定175
圖 4 23 建築與機電系統之整合175
圖 4 24 設置定位點176
圖 4 25 檔案整合177
圖 4 26 整併成功之檔案格式177
圖 4 27 衝突平面示意178
圖 4 28 合併系統模型179
圖 4 29 進行Clash Detecive衝突檢討179
圖 4 30 執行測試180
圖 4 31 測試設定180
圖 4 32 衝突點示意圖181
圖 4 33 匯出報告182
圖 4 34 修正模型183
圖 4 35 更新衝突報告183
圖 5 1 元件命名原則及分色計畫範例185
圖 5 2 於「階段」視窗新建階段190
圖 5 3 於性質視窗查看建立之「階段」190
圖 5 4 為元件分配「階段」191
圖 5 5 使用拆除指令指定元件的拆除階段192
圖 5 6 階段顯示篩選功能193
圖 5 7 階段圖形取代頁籤194
圖 5 8 「展示完成」呈現範例195
圖 5 9 「全部顯示」呈現範例196
圖 5 10 「展示新建」呈現範例196
圖 5 11 定義施工階段197
圖 5 12 結構工程階段3D視圖198
圖 5 13 各階段3D視圖198
圖 5 14 開啟瀏覽器組織對話框200
圖 5 15 新建視圖瀏覽器組織計畫200
圖 5 16 設定專案參數201
圖 5 17 為視圖套用「用途」性質201
圖 5 18 結構軀體平面圖剖切關係205
圖 5 19 MO窗戶元件使用說明206
圖 5 20 結構軀體平面圖之圖例及樓層索引示例207
圖 5 21 結構軀體平面圖示例208
圖 5 22 新建共用參數210
圖 5 23 完成新建共用參數210
圖 5 24 為元件新增共用參數211
圖 5 25 新建標籤族群212
圖 5 26 建立標籤內容並加入共用參數213
圖 5 27 於元件編輯新增子品類215
圖 5 28 於元件加入輪廓線215
圖 5 29 設定「可見性/圖型取代」中的「篩選」條件216
圖 5 30 啟用新設定的「篩選」功能217
圖 6 1 COBie分類標準表達方式220
圖 6 2 新增聯絡人221
圖 6 3 指定聯絡人對應編碼221
圖 6 4 項目設置222
圖 6 5 確認COBie新增欄位222
圖 6 6 開啟COBie欄位223
圖 6 7 更新COBie資訊223
圖 6 8 模型元件之非幾何資訊224
圖 6 9 分配標準224
圖 6 10 資訊設定成功同步225
圖 6 11 項目設置226
圖 6 12 確認項目欄位226
圖 6 13 新增項目欄位227
圖 6 14 更新狀態227
圖 6 15 選擇匯出資訊種類228
圖 6 16 設定電子表格228
圖 6 17 電子表格示意圖229
圖 7 1 Dynamo操作概念圖232
圖 7 2 Dynamo開啟方式232
圖 7 3 Dynamo起始畫面233
圖 7 4 Dynamo 介面234
圖 7 5 節點品類(左);節點功能(右)235
圖 7 6 節點236
圖 7 7 節點功能列表236
圖 7 8 節點建立順序觀念238
圖 7 9 常用基礎輸入節點239
圖 7 10 常見直接選取型廣義輸入節點240
圖 7 11 輸入複數實例之步驟3241
圖 7 12 常見條件選取型廣義輸入節點241
圖 7 13 常用物件匯入處理節點242
圖 7 14 常見之輸出節點243
圖 7 15 多層次清單244
圖 7 16 常用清單節點244
圖 7 17 停車格編碼範例目標245
圖 7 18 停車格編碼節點流程圖245
圖 7 19 放樣線選取與分段點產生節點連接範例246
圖 7 20 取出視圖中的停車格節點連接範例247
圖 7 21 放樣點與停車格範圍框之干涉節點連接範例248
圖 7 22 清單行列互換說明248
圖 7 23 依放樣點干涉排序停車格節點連接範例249
圖 7 24 建置停車格編號清單節點連接範例249
圖 7 25 停車格實例參數填入節點連接範例250
圖 7 26 停車格元件編號解析250
圖 7 27 停車格編碼成果251
圖 7 28 停車格編號填入成果251
圖 7 29 由Excel建立圖紙範例目標252
圖 7 30 由Excel建立圖紙流程圖252
圖 7 31 由Excel建立圖紙節點流程圖253
圖 7 32 由Excel獲得圖紙目錄節點連接範例253
圖 7 33 工作表名稱254
圖 7 34 整理輸入資料節點連接範例254
圖 7 35 清單行列互換說明255
圖 7 36 產生圖紙排序節點連接範例256
圖 7 37 建立圖紙節點連接範例257
圖 7 38 圖紙實例參數填入節點連接範例257
圖 7 39產生之圖紙258
圖 7 40圖紙目錄(Excel表格)與圖紙清單(Revit萃取)比較258
圖 8 1 IDA-ICE工作流程(Spiridigliozzi et al., 2019)260
圖 8 2 IDA-ICE操作介面示意圖261
圖 8 3 ZEBIA設計工具262
圖 8 4 導入3D掃描與BIM技術的房屋翻新流程(Energiesprong, 2015)264
圖 8 3 臺灣2050淨零建築路徑概念(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23)265
圖 8 4 臺灣淨零轉型路徑規劃之階段里程碑(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265
圖 8 5 建築淨零轉型策略(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266
圖 8 6 建築能效與低碳建築雙軌標示的台灣淨零建築策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23)267
圖 8 7 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築能效評估系統268
圖 8 8 計算評估法與能源單據評估法的特性差異269
圖 8 9 建築能效標示圖例269
圖 8 10 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270
圖 8 11 低碳(低蘊含碳)建築標示圖例271
圖 8 12 視覺化的營運數據和具體碳數據273
圖 8 13 Insight儀表板示意圖273
圖 8 14 低階工具系統計算流程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23)275
圖 8 15 高階工具:BIM-LEBR系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23)275
圖 9 1 傳統與CDE的溝通模式差別示意圖277
圖 9 2 CDE共用資料環境278
圖 9 3 ACC登入介面280
圖 9 4 ACC專案介面280
圖 9 5 模組切換列281
圖 9 6 新增專案成員流程圖282
圖 9 7 Account Admin 設定頁籤282
圖 9 8 建立專案流程圖283
圖 9 9 Project Admin介面283
圖 9 10 添加專案成員流程圖284
圖 9 11 建立資料夾流程圖285
圖 9 12 建立Design Collaboration團隊成果圖285
圖 9 13 建立命名標準流程圖286
圖 9 14 命名標準編輯介面286
圖 9 15 資料夾套用命名規則流程圖287
圖 9 16 資料夾套用命名規則成果圖287
圖 9 17 WIP資料夾權限設置流程圖288
圖 9 18 WIP資料夾權限完成圖288
圖 9 19 Shared資料夾權限設置流程圖289
圖 9 20 Shared資料夾權限成果圖289
圖 9 21 各任務團隊Docs介面290
圖9 22 建立審閱流程圖(一)291
圖9 23 建立審閱流程圖(二)292
圖 9 24 建立審閱成果圖292
圖 9 25 分享/取用流程圖293
圖 9 26 Design Collaboration 泳道圖293
圖9 27 建立共用資料夾流程圖294
圖 9 28 加入任務團隊資料夾295
圖 9 29 加入任務團隊成果圖296
圖 9 30 CDE情境演練示意圖296
圖 9 31 資訊於工作中狀態示意圖297
圖 9 32 資訊被記錄於泳道示意圖297
圖 9 33 建立共享套件流程圖298
圖 9 34 資訊被分享於泳道示意圖298
圖 9 35 取用套件示意圖299
圖 9 36 完成套件取用成果圖299
圖 9 37 資訊被取用後於Docs模組成果圖299
圖 9 38 資訊於工作中狀態示意圖300
圖 9 39 資訊提交審閱流程圖300
圖 9 40 提送審閱示意圖301
圖 9 41 檢視審閱示意圖301
圖 9 42 開始審閱流程圖301
圖 9 43 核准資訊示意圖302
圖 9 44 確認審閱流程圖302
圖 9 45 完成審閱成果圖303
附圖 3 1 備份檔案序數350
附圖 3 2 修改RVT檔案備份數量步驟351
附圖 3 3 預設鍵盤快速鍵提示353
附圖 3 4 鍵盤快速鍵設定視窗位置354
附圖 3 5 新增快速鍵354
附圖 3 6 移除快速鍵355
附圖 3 7 暫時標註355
附圖 3 8 暫時標註文字外觀設定356
附圖 3 9 以暫時標註修改元件之相對位置356
附圖 3 10 專案樣板位置設定357
附圖 3 11 指定檔案路徑之視窗範例358
附圖 3 12 捷徑設定位置358
附圖 3 13 介面概述359
附圖 3 14 檔案工具列360
附圖 3 15 專案瀏覽器365
附圖 3 16可選取機制工具列366
附圖 3 17 可連結的檔案類型366
附圖 3 18 視圖控制列說明367
附圖 3 19 模型物件型式的設定面板369
附圖 3 20 標註物件型式的設定面板370
附圖 3 21 模型品類視圖可見性設定371
附圖 3 22 標註品類視圖可見性設定372
表目錄
表 1 1 專案基本資訊3
表 1 2 專案單位設定項目9
表 1 3 專案尺寸參數表10
表 1 4 元件命名原則17
表 1 5 模型檔案命名原則18
表 1 6 結構柱的基本資訊與Revit操作觀念19
表 1 7 結構梁的基本資訊與Revit操作觀念22
表 1 8 樓板的基本資訊與Revit操作觀念25
表 1 9 牆的基本資訊與Revit操作觀念27
表 1 10 樓梯的基本資訊與Revit操作觀念30
表 1 11 建築元件的基本資訊與命名原則36
表 1 12 窗的族群名稱與類型名稱39
表 1 13 車道建模基本資訊43
表 1 14 房間基本資訊與Revit操作觀念46
表 1 15 房間名稱與識別資料參數對映表48
表 1 16 房間明細表51
表 1 17 欄杆扶手基本資訊與Revit操作觀念52
表 1 18 露台玻璃欄杆基本資訊59
表 1 19 案例1:2FL樓陽台造型牆基本資訊及Revit操作觀念64
表 1 20 各單元作業項目一覽表75
表 2 1 議題單範例105
表 2 2 議題單範例1疑義106
表 2 3 議題單範例1排解106
表 2 4 議題單範例2疑義107
表 2 5 議題單範例2排解108
表 2 6 議題單範例2疑義109
表 2 7 議題單範例3排解110
表 3 1 CNS對最小字高之建議115
表 5 1 預設階段篩選說明193
表 5 2 元件階段狀態說明194
表 5 3 各狀態的元件顯示方式說明194
表 5 4元件資訊參考原則表204
表 7 1 Dynamo版本演進230
表 7 2 Dynamo使用分析231
表 7 3 常見資料類型236
表 7 4 交織類型237
表 8 1 日本ZEB定義261
表 9 1 ACC角色權限說明279
表 9 2 泳道標誌說明表293
附表 3 1 功能表工具列361
檔目錄
1.2.1_結構柱練習21
1.2.2_結構梁練習24
1.2.3_樓板練習26
1.2.4_牆練習28
1.2.5_樓梯練習31
1.3_放置元件_練習37, 41
1.3_放置元件_練習或延續上一單元的檔案40
1.4_車道_練習44
1.5_房間_練習48
1.6.1_欄杆扶手_案例一_練習54
1.6.2_欄杆扶手_案例二_練習59
1.7.1_2樓陽台造型牆_案例一_練習64
1.7.2_大門雨遮_案例二_練習67
1.8.0_TCVS_SD_AR_整合_練習70
5.1_柱線標頭 - 放樣線.rfa206
5.2_W10含MO .rfa206
7.1.2_繪製圓.dyn235
7.1.3_廣義輸入節點240
7.1.3_基礎輸入節點238
7.1.3_交織類型範例237
7.1.3_清單節點244
7.1.3_輸出節點243
7.1.3_物件匯入處理節點242
7.2.1_Parking_serial number_ByBoundingbox.dyn245
7.2.2_Parking_serial number_ByBoundingbox.rvt246
7.2.2_Parking_serial number_ByBoundingbox_step 1.dyn246
7.2.2_Parking_serial number_ByBoundingbox_step 2.dyn246
7.2.2_Parking_serial number_ByBoundingbox_step 3.dyn247
7.2.2_Parking_serial number_ByBoundingbox_step 4.dyn248
7.2.2_Parking_serial number_ByBoundingbox_step 5.dyn249
7.2.2_Parking_serial number_ByBoundingbox_step 6.dyn250
7.3.1_Creating_Sheet_From_Excel.dyn252
7.3.2_Creating_Sheet_From_Excel.rvt253
7.3.2_Creating_Sheet_From_Excel_step 1.dyn253
7.3.2_Creating_Sheet_From_Excel_step 2.dyn254
7.3.2_Creating_Sheet_From_Excel_step 3.dyn255
7.3.2_Creating_Sheet_From_Excel_step 4.dyn256
7.3.2_Creating_Sheet_From_Excel_step 5.dyn257
7.3.2_圖紙目錄.xls253
附1_第47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選拔賽第二階段304
附2_第47屆國際技能競賽檔案325

編/著/譯者簡介

王榮進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
蔡綽芳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組長
陳士明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
王靜芬 清庭整合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江志雲 大陸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李侑學 育沛研創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
周慧瑜 育沛研創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郁婷 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工程師
林穎立 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經理
翁漱璞 國立成功大學附屬臺南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建築科專任教師
翁麗敏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專任教師
陳囿男 育沛研創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理
游瑋森 臺中市立大甲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建築科專任教師
蔡佳勳 臺中市立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建築科專任教師
羅嘉祥 三井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序言/導讀

隨著建築產業的數位轉型與技術革新,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已成為設計、施工與維運階段的重要工具與標準。BIM透過三維數位化方式,整合空間、材料及設施設備等資訊,可提供建築生命週期中不同領域專業團體協作,以及優化使用管理維護效能,尤其BIM技術的數位特性可結合AI、數位雙生等源源不絕的新興技術,而有無限發展的潛力,更有助於促進產業數位化轉型、智慧城市及智慧國家的發展。 然而,BIM人才短缺是我國BIM技術普及應用最大的障礙之一,若能從學校教育著手,應是短期內大量陪養人才,達到BIM技術全面普及應用最有效的途徑。本手冊的編撰同時考量了教育部數位建設教材、勞動部職能評鑑標準及國際BIM競賽的需求,並結合國內業界實務應用,力求兼具實用性與前瞻性,以提供全面的建模指引與實務操作教材,加速基礎技能的學習與應用。 手冊內容涵蓋多個實務層面,包括專案架構建立、建築結構模型建置、BIM模型整合與衝突排解,還介紹了如何利用BIM模型產出圖面、萃取資訊及結合4D工序模擬。此外,手冊重視施工現場BIM實施策略及其對工程管理的影響,並深入探討如何以COBie標準進行非幾何資訊管理。同時,手冊也介紹圖像化程式的開發應用、BIM於淨零建築中的角色,以及於ISO 19650標準下進行雲端協作與資產管理的相關內容,並附上技能競賽的試題範例及相關操作補充資訊,以便讀者能夠獲得業界實務所需的技能。 最後,謹向所有參與編撰工作的成員及專家顧問致上誠摯的感謝。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期望,本手冊可為國內BIM學習者及從業專業人士提供高品質的學習資源,以普及營建相關從業人員對BIM技術的認識與基本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技職人員在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力,通過BIM技術的普及與提升,成為我國推動建築產業數位轉型的重要助力。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BIM、建築資訊建模、數位建設BIM、BIM操作指引、建築資訊整合、數位轉型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綜合規劃組 姓名:鄭曉菁 電話:02-89127890-333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3段200號13樓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保留本書所有著作權利,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需徵求書面同意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