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206排練場裡的微光:一個表演教練的教學手記》承載了作者二十五年寶貴的表演教學經驗,以教學實踐為主軸,深入探討台灣學生在表演學習過程中的挑戰。作者針對「表演相關理論與觀點在教學上的應用」進行論述,提出「培養通才型演員」的總體課程目標與核心理念,並提供具體的課程架構,由四大單元組成;動作、聲音、綜合與文本,共計72項表演訓練項目。這些項目涵蓋多層面的表演能力訓練,每項均提供詳盡的教學步驟和解說。無論是想深入了解表演教育的專業人士,或是對表演充滿熱情的學習者,本書從「教」或「學」的角度,或許都能為讀者提供實踐與應用的參考。
目次
目錄
前言 V
導讀 IX
序言 XI
目錄 XVII
第壹部分 演員的條件與培養 1
一、身為演員需要什麼? 2
二、演員可被訓練的能力 6
三、演員是名戰士,表演現場宛若戰場 21
四、「好的表演」? 26
第貳部分 教學理念與課程設計 35
一、總體課程目標:培養通才型演員 36
二、表演課程構思與規劃 37
三、課程設計與單元項目總覽 63
第參部分 動作單元 71
一、M01 圓圈中的幾何(Call Names and Replace) 73
二、M02 Mr. Hit 76
三、M03 節拍器:基本篇 80
四、M04 節拍器的延伸:英雄指向 85
五、M05 Marcello 跳跳跳 87
六、M06 四拍五踏 93
七、M07 菱形模仿 99
八、M08 三種節奏動頻 102
九、M09 七級張力與能量 106
十、M10 拋球練習 111
十一、M11 隱形躲避球 117
十二、M12 打鬥練習:力量的「施與受」 119
十三、M13 主題與動作符號編排 123
十四、M14 空間遊走 127
十五、M15 魚群(亦可稱洋流、羊群,或「誰是領袖」練習) 132
十六、M16 四方木頭人(基礎版) 135
十七、M17 兩點直線距離(時間) 139
十八、M18 走秀 143
十九、M19 感官反應的0 到100 150
二十、M20 名詞與動詞 154
二十一、M21 圓盤上的平衡 158
二十二、M22 中性面具 163
二十三、M23 獨舞(一支舞的呈現)/群舞 176
第肆部分 聲音及口說單元 191
一、VS01 發聲前的放鬆與暖身/聲 193
二、VS02 不同部位/動作的發聲 195
三、VS03 音域的拓展 199
四、VS04 尋找厚實沉穩的聲音 203
五、VS05 口腔內的齒舌位置與發聲 208
六、VS06 中文的聲調 213
七、VS07 聲音的投射練習 223
八、VS08 詩與不同文裁的唸讀 226
九、VS09 私密錄音 232
十、VS10 一首歌的呈現 237
十一、VS11 第二圈能量 239
十二、VS12「 我愛你」各種角色/情境 251
十三、VS13 聲音的花園 254
第伍部分 綜合單元 257
一、C01 聲音與動作組合(Sound and Movement) 259
二、C02 情緒記憶練習 267
三、C03 四張椅子:情緒0 到100 傳遞練習 271
四、C04 丑默喜劇練習一:「情緒」臉譜 279
五、C05 丑默喜劇練習二:身體動作練習 286
六、C06 丑默喜劇練習三:無實物表演 297
七、C07 丑默喜劇練習四:四人列隊 300
八、C08 丑默喜劇練習五:主僕練習(Major & Minor) 306
九、C09 主題即興(Always Say Yes) 309
十、C10 主題即興與諧仿 311
十一、C11 聲音與身體潮浪 314
十二、C12 Taketina 319
十三、C13 身體與詞語聯想 330
十四、C14 悲劇的兩種練習 341
十五、C15 激發表演創造力一:孤島搏鬥 345
十六、C16 激發表演創造力二:「高抬舉」創造危機感 353
十七、 C17 激發表演創造力三:以「運動刺激」激發演員改變
講台詞的節奏與動能 357
十八、C18 激發表演創造力四:中性面具的元素與動物模仿 361
十九、C19 詞語與動作語彙接龍 365
二十、C20「 我」的呈現 371
二十一、C21 詩或小說的呈現 374
二十二、C22 人物群像 378
二十三、C23 看影像造音,聽口白造形 384
二十四、C24 創作呈現—文學中的角色演繹 390
二十五、C25 創作呈現—獨角戲(Solo) 393
二十六、C26 音樂、情境與動作馬拉松 396
第陸部分 文本單元 405
一、T01 角色動作的造型雕塑 407
二、T02 莎士比亞戲劇:英文獨白 427
三、T03 以導演的角度與演員工作 438
四、T04 文本工作 450
五、T05 廣播劇 457
六、T06 開放性文本片段練習 458
七、T07 演示文本詮釋 462
八、T08 無言劇的練習 487
九、T09 具表現派特色的文本 491
十、T10 危險關係四重奏 496
第柒部分 對於表演教學的理想、自我省思與期許 505
一、表演教師不是「戲劇家」 510
二、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511
三、「見過於師,方堪傳授」 513
四、心念「極境」,腳踩實地 515
五、結語 520
附錄 523
一、研一表演課的文本練習清單 523
(一)配合課程設計的文本分類 523
(二)以不同地域文化的劇作家分類 531
參考書目 533
一、中文及中譯專書 533
二、外文專書 536
三、期刊論文 538
四、引用劇本 538
五、網路資料 539
編/著/譯者簡介
林如萍
自1997年起,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至今。
序言/導讀
導讀
為了能讓讀者更快地掌握本書的內容架構,以下就內文各部分進行概述:
〈前言〉與〈序言〉含括我個人於北藝大從事表演教學二十五年來的經驗與觀察陳述,以及北藝大戲劇系與劇藝創所的表演課程概況。
〈第壹部分、演員的條件與培養〉闡述我個人的教學觀點,共有四項:作為一位演員的必要條件、演員在課堂上可被訓練的十項能力、演員必須「身心合一」地面對表演,以及所謂「好的表演」該如何被定義。
〈第貳部分、教學理念與課程設計〉記錄了在北藝大的表演教學背景之下,我如何思考並基於總體課程目標—培養通才型演員—所梳理出的課程核心理念,將其細分為五項進行闡述,包含「暖身」、「遊戲」、「中性」、「有機」、「精確執行」,循序漸進地說明我認為演員可以透過哪些訓練內容與階段,一步一步地從「自己」走向「角色」。基於前述五項課程核心理念,針對我設計出的表演課程內容進行概述,包含四大單元—「動作單元」、「聲音及口說單元」、「綜合單元」、「文本單元」。
第參至第陸部分則就四大單元,共七十二項訓練項目的內容逐項說明,每項訓練內容以「目標」、「課前準備」、「操作步驟」、「補充說明」、「提醒」等分別闡述。再者,若該項訓練在實際實施過程可與學生進行延伸探討,或我個人對與此項目相關的教學觀察及想法等內容,則在該項目最末以「延伸記述」予以補述(延伸記述之列表收錄於第貳部分〈三、課程設計與單元項目總覽〉)。
〈第柒部分、對於表演教學的理想、自我省思與期許〉則記錄個人在表演教學期間的自我提醒,分別是:表演教師不是「戲劇家」、「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重要性,以及「見過於師,方堪傳授」等。最後,回首教學二十五年來的初心:永遠抱持著對「表演極境」的想望,在「教」中也不輟地學,不斷探索、試煉與修正,持續前行。在本書的最末,以我對「表演訓練」之於未來劇場的想法作結語—無論未來表演形式如何改變,只要演員仍然是一個真實的「人」,表演訓練的目標與核心價值永遠不會改變。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表演藝術,藝術教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54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教務處出版中心
姓名:汪瑜菁
電話:02-28961000-1233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