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5,468
:::
左雄選集 : 戰後海外台灣左派思想一瞥

左雄選集 : 戰後海外台灣左派思想一瞥

  • ISBN/ISSN:9786267147658
  • 出版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 開數:16開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1500


書籍介紹

《左雄選集:戰後海外台灣左派思想一瞥》一書,收錄北美洲台獨左派理論重要領導人物左雄歷來發表於刊物與網路的文章。本名林重文的左雄和他的同志,將相關資料捐贈給政治大學,其捐贈之文稿經政治大學圖書館爬梳整理後,集結成本書。

目次

<上冊>
序言/薛化元
左雄略傳/台灣時代社
左雄的筆名/台灣時代社
編輯凡例
第一章 左雄在《獨立台灣》刊物上的文章(1970年5月-1972年1月)
一、「民族鬥爭」與「階級鬥爭」
二、 從「台灣獨立」到「台灣革命」:讀林伯仁“切心總檢討”有感
三、兩個盲點
四、最初的一個鎖鍊
五、台灣革命的階級性與民族性
六、致T.Q.C.同志的一封信
七、試論台灣革命的正確路線
八、我們絕不是也不能是分歧者:與L夜談後有感
九、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吧!
十、國際主義與台灣革命
十一、階級鬥爭與思想路線
十二、台灣現代化與台灣革命
十三、關於島內行動基本方針的商榷
十四、思想路線與組織型態
十五、他山之石─載布瑞(Régis Debray)的影子
十六、新境界
十七、從保釣會到中國統一運動:一片飄盪的浮萍
第二章 左雄在《台灣人民》刊物上的文章(1972年10月-1974年12月)
一、一個小小的開始
二、關於台灣革命的若干看法【一】
三、關於蘇聯革命及其教訓的對談
四、為虎作倀?
五、有感於沙目魚的切心檢討
六、世界大局與台灣問題
七、關於台灣革命的若干看法【二】
八、評「民族解放、社會主義與國際主義」
九、越南民族解放鬥爭的經驗
十、古巴革命的另一面
十一、越南人民的重大勝利
十二、台灣農民、資產階級與國民黨政權
十三、從林伯仁「自視與反省」談起
十四、國共和談運動與台灣現實
十五、正確對待台灣獨立思想
十六、二二八、階級鬥爭、和談運動
十七、孫中山陰魂不散與台灣選舉
十八、關於建黨工作
十九、國台合作與台灣新民主主義革命
二十、“資本修正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修正”
二十一、評雨夜花的“西方人二元世界觀”
二十二、編輯報告
二十三、再論國台合作與台灣新民主主義革命
二十四、學生運動與台灣問題
二十五、工作扎記
二十六、編輯報告
二十七、烏拉圭與台灣之間
二十八、愛國主義
第三章 左雄在《台灣革命》刊物上的文章(1975年9月-1976年12月)
一、另一個開始,又一項勝利
二、關於李清一事件的討論
三、“無產階級聯合”的一些問題
四、評“無產階級聯合”
五、愛國主義與台灣新民主主義革命
六、再論愛國主義
七、論《台灣政論》
八、現階段的機會主義問題(一)
九、關於台獨運動的評價
十、反修、反霸與反帝:葡萄牙革命的一個問題
十一、另一種形式的民族壓迫
十二、郭雨新的議會觀
十三、不打自倒?
十四、島外台灣左派,聯合起來!
十五、台灣政論事件檢討(一)
十六、台灣政論與中華雜誌
十七、“蔣獨”有毒
十八、對人民革命應該有堅強的信心─關於反霸問題
十九、關於民族問題的論爭
二十、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中國
二十一、政治警覺性
二十二、動機評價
二十三、個人恩怨問題
二十四、意志自由與主觀願望
二十五、兩種心境,一條出路
二十六、聲明
二十七、組織工作在考驗著台灣左派
二十八、對左派聯合的一些意見
二十九、 左派運動中的職業化與集中化問題:從Y小組的意見談起
三 十、正面討論作風問題
三十一、第三屆世界台灣同鄉會年會察觀報告
三十二、 台灣民間資本與國民黨政治體制:現階段的機會主義問題之五
三十三、所謂「台灣革命的浪漫主義」
三十四、對中國關係問題的討論
三十五、編輯報告
三十六、台灣政論以後
三十七、沒有組織實踐,就沒有革命行動
三十八、中國與紙老虎
三十九、一則荒謬的新華社新聞
四 十、美國左派關於中國外交政策的批評
四十一、革命前夜問題
四十二、關於台灣社會主義革命美南第二小組的宗旨
四十三、編者的話
第四章 左雄在《台湾時代》刊物上的文章(1977年1月-1982年4月)
一、發刊詞
二、編輯報告
三、也從“白豬仔”、“紅豬仔”談起
四、踢開“感情”的騙局,扯掉國民黨的遮羞布
五、評《七十年代》勞力的“台灣近事與政治思潮”
六、編輯報告
七、「社會文學」運動與社會革命運動
八、從王幸男事件看併吞主義者
九、廖承志二二八講話透視
十、中國與馬可仕獨裁政權
十一、編輯報告
十二、關於「武力解放」問題
十三、一個招供,一個強辯
十四、人權外交與人民革命
十五、越戰與我的政治信念
十六、編輯報告
十七、反霸政策與台灣革命
十八、語言歧視與民族反抗
十九、聲明
二十、廖承志又說笑話
二十一、《夏潮》怎樣對待台灣革命運動?
二十二、致巴勒斯坦友人書
二十三、編輯報告
二十四、中美建交後的台灣情勢
二十五、科學的民主運動展望
二十六、關於郭雨新的島外候選活動
二十七、編輯報告
二十八、論張俊宏的民主運動觀
二十九、民主運動為了什麼?
三 十、編輯報告
三十一、《台灣時代》需要你的幫忙
三十二、批評與支持
三十三、談島內的社會主義運動
三十四、編輯報告
三十五、台灣左派運動中的若干問題(一)
三十六、從民主運動到革命運動
三十七、台灣左派看民主運動
三十八、革命運動需要革命組織
三十九、編輯報告—高雄事件以後
四 十、關於聯合團結的幾項原則
四十一、台灣左派運動中的若干問題(二)
四十二、第六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
四十三、編輯報告
四十四、一次意義深遠的政治討論會
四十五、世台會上的「漂亮手法」
四十六、台灣左派運動中的若干問題(三)
四十七、真假團結之間
四十八、台灣左派看民族解放問題
四十九、編輯報告
五 十、論獨立聯盟對於革命綱領的立場
五十一、關於民族綱領
五十二、關於反帝綱領
五十三、論獨立聯盟對於國民黨政權的立場
五十四、論海外的批評運動
五十五、陳唐山掀起了「趕阿山落海」事件
五十六、洪哲勝的「委屈」
五十七、修正主義者的投石問路
五十八、編輯報告
五十九、 台灣左派運動中的若干問題之四—關於史明對建國陣線的種種論調
六 十、 理論上的反帝與戰術上的反帝:從史明與艾琳達的一段對話談起
六十一、談史明的群眾路線觀
<下冊>
第五章 左雄在《海外政論》刊物上的文章(1981年2月-1981年10月)
一、有批評才有民主
二、政客與政治家
三、站在巨人的肩上:十年來海外台灣人政治觀念之變革
四、建立革命的自由主義運動
第六章 「因應新局勢,再思考」期間的文章(1988年9月-2003年2月)
一、當代中國民族主義
二、對于“代序”兩點看法的意見
三、兩篇論文「民族與民主」「戰後台灣的國家機器」的序言
四、民族與民主
五、國家與民族(按:戰後台灣的國家機器初稿)
六、戰後台灣的國家機器
七、希臘人的祖宗
八、當代台灣文化霸權
九、回應〈連結〉編輯(按:討論兩個階段革命論)
十、繼承性問題(寄給〈連結〉第二期)
十一、文學本土化再思考
十二、漢族民族主義問題
十三、階級調和與階級變化─評陳樹鴻的“1987年的台灣"
十四、天安門前(定稿)
十五、 無題(台灣馬列主義運動不但要在組織上從頭做起, 在革命理論上更是如此)
十六、金權與黑道─台灣民主之敵
十七、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
十八、致辛城台灣同鄉的公開信
十九、反向思考論黑金
二十、二次大戰前的德國軍官團—資產階級化抑封建化
二十一、當前台灣社會的民族問題
二十二、工人革命與議會選舉
二十三、台灣的政治文化

第七章 左雄在《左翼》刊物上的文章(2000年12月-2001年11月)
一、民族問題:台灣左翼的阿堵物
二、當幽靈徘徊不去的時候
三、鄉鄙之歌
四、覆汪立峽先生
五、“理直氣壯”因何而生?(一)
六、“理直氣壯”因何而生?(二)
七、林書揚的歷史世界

第八章 特別收錄

編/著/譯者簡介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特藏管理組旨在保存歷史文化資產,厚植人文社會研究基石,促進文化與學術的虛實互見與知識流動。

序言/導讀

序言/導讀 隨著臺灣自由化、民主化改革的推動,臺灣獨立運動的研究逐漸不再被視為學術研究的禁忌,而有相當程度的開展。不過,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對於此一脈絡的掌握,大多以自由主義或是偏右派的臺獨運動作為研究的重點;在左派臺灣獨立運動方面,則以史明和獨立臺灣會的相關研究最受矚目。相對的,其他左派臺灣獨立運動,雖然也有部分的領導人物或代表性人物受到矚目,包括洪哲勝、張維邦、張維嘉等人,以及出生美國的艾琳達、Lynn Miles也較為國人所知,但就左派臺獨理論而言,在北美洲曾經領一時風騷的《台灣時代》社及其主導人左雄,則相對受到忽視。 國內有關臺灣左派運動的相關資料的整理,與政治大學圖書館長期努力的結果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包括左雄相關史料的整理亦是如此。本名林重文的左雄和他的同志,決定將相關資料捐贈給政治大學,而政大圖書館舉辦的數位人文發表會,乃成為國內傳達左雄相關研究資訊的重要管道。不過,對於關心此一課題的大多數研究者而言,作為研究材料的左雄及《台灣時代》相關文獻的出土整理,仍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工作。就此而言,北美洲台獨左派理論重要領導人物左雄的文章,在臺灣的重新問世,勢必將增添臺灣左派獨立運動研究的動力和資源。 我個人雖然長期從事臺灣民主運動的相關研究,不過在年輕時也對台獨左派運動沒有深入的認識,甚至完全不了解左雄的事蹟,直到近年隨著臺灣海外反對派文獻在政大進行長期的整理,才有機會對此稍有涉獵。我也透過海外返臺的朋友,對左雄及《台灣時代》在北美臺灣左派運動的角色有了較深入的接觸與了解。數年前應政大圖書館之邀請,申請相關的研究計畫,進一步整理左雄相關文獻並與研究團隊共同發表研究成果,也是我對左雄及其思想更為關注的原因。如果從海外臺獨運動的系譜來看,左雄及其《台灣時代》的同志,在北美洲臺灣左派運動,特別是思想論述方面,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他的成員多採化名或秘密的方式參與運動,但是在攸關北美洲臺灣獨立運動路線的幾個重要的論戰或是與國民黨當局鬥爭路線的討論上,左雄跟他的同志也有相當大的影響。根據筆者後來與參與左雄組織的前輩朋友交流討論,無論是繼續遵循左雄的運動路線,或是後來離開他的組織的朋友,對於左雄在當年扮演了運動思想的傳播、啟蒙的主導角色,幾乎都有相當的共識。 然而如前所述的研究問題,作為臺灣左派運動言論思想重要代表人物的左雄,其相關文獻資料的取得、閱讀或是使用並不容易。政治大學圖書館長期進行相關史料的整理,也持續協助推動此一部分的研究,是相當值得肯定和期待的。這次出版的《左雄選集:戰後海外台灣左派思想一瞥》,無疑是政大圖書館近期努力的結果。由於左雄的筆名甚多,究竟哪些文章是他主筆撰寫(另外還有一些他擔任主編修改的文稿),在整理時就必須用上不少時間、精力,幸好左雄跟他的同志留下了相當具有參考性的資料,因此才使《左雄選集》的整理出版成為可能。縱然如此,單單以左雄早期主導《台灣人民》雜誌為例,他何時失去主導權?各方說法就不一致,根據左雄留下的書面紀錄,他主編8期,在第9期才被迫離開由許登源接手,可以提供整理、編輯史料的參考。 這部選集收錄了左雄發表的文章,從他最早發表在史明的《獨立臺灣》的文章開始,依序收錄他在《台灣人民》、《台灣革命》、《台灣時代》刊物上撰寫的文章(不包括其他人撰寫,而由他修改定稿的文章),這些都是左雄主導雜誌時呈現的重要思想及主張。而至於《海外政論》雜誌,雖然是由張金策所主導,不過,此一雜誌之所以能夠迅速在北美洲立足,包括路線及經費各方面的挹注,則主要來自左雄所主導的《台灣時代》的支持。此外,左雄與內部成員的溝通,或是公開在團體中傳播的信件,也是相當重要的,其中部分的文章收在這本選集的第六章:〈「因應新局勢,再思考」期間的文章〉。左雄在《左翼》刊物上的文章,則收錄在第七章。至於左雄與台灣社會直接互動的網路文章。而為了讓大家對於左雄和《台灣時代》的主張和思想的發展有進一步的了解,本書也另外收錄了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作為附錄。 本書的出版,固然不足以支撐整個海外臺灣左派獨立運動思想所需的全部資料,但一定是海外臺灣左派獨立運動歷史研究的重要一步。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可以促進相關研究的展開,補充過去臺灣獨立運動研究所欠缺的圖像。也期待政大圖書館未來進一步繼續整理出版相關史料,也必將提供研究所需更豐碩的史料基礎。 薛化元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政治思想,臺灣政治,臺灣史,左翼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18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特藏管理組 姓名:范廷煜 電話:02-82377025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萬壽路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