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藝術

【書評】戲如何成癮:戲癮

 上稿時間:2019/11/21   
撰稿人:鍾喬 
【書評】戲如何成癮:戲癮

戲如何成癮,應該可以做為《戲癮》這本書的引介開章。因為,台灣的小劇場從1980年代的叛逆出發,與社會總體在戒嚴體制下的衝撞,形成一股具備文化抵拒能量的風潮,至今不容稍稍忽視。只是相對於關乎冷戰體制如何影響亞洲方面,因為長久欠缺左翼觀點,顯現出思想的愧乏。這是探索小劇場方向,需再次張開或有可能的「左眼」,所需具備的視野。但,在一片思想貧困的荒地,期待百花繁盛,好比緣木求魚。

文/鍾喬

從這樣的觀點出發,戲如何成癮,在台灣小劇場界,便形成自述一格的局面。怎麼說呢?為何是自述一格呢?從這本以訪談為主體的書中,我們將發現:無論訪談的劇團或者劇場工作者,共同的特點,都在與社會有著連帶關係的美學性質上。其中,對《差事劇團》、《同黨劇團》、《三缺一劇團》以戲劇面對社會議題的對待,有著不同世代的觀察與訪談,有助於讀者進一步理解戲劇從自我到他者之間,如何建構既親近且處理彼此疏遠關係的過程,這讓劇場走出以個人做為出發的共同體關係,對於1990年代已降至今的小劇場,頗具啟發作用;另外,相關《曉劇場》與《萬華劇團》的城市邊陲性質,讓我們走進一座隱形城市的聚焦中,看見人與社區在一個相對較多議題發生的地域,如何以劇場產生美學的刺激效應;還有,《沙丁龐克》、《無獨有偶》劇團,在形成過程中,對於默劇或兒童劇場的著墨,其實相當程度影響著台灣劇場在市民階層中的交互關係。

這本篇幅不大的書籍,也同時針對一些人物進行訪談。從學者的劇場分析與理論到相關各領域,期間涉及劇場作為一種「總體藝術」(Total Arts),如何與世代不斷產生密切關連;這同時,劇場的產業性質,也能較為立體的浮現在關心這項事業或行業的讀者面前。我們閱讀到的人物,通常以他們的生命經驗出發,敘事自身與劇場的關係與連帶,這有助於理解與關切當一個投身此工作的人,在與相關業務產生關連時,並非只是在事物上理解其性質,而會走進其情感關係中,這對於從事戲劇工作的人而言,會是可貴而關鍵性的一個經驗。

然而,我想花一些篇幅,來和讀者討論:當台灣90年代以降的另類劇場性質,走在一個革新的美學需求上時,就如書中「小劇場學校」一篇所提到的,對於劇場人親身體驗的重要性,從而走出制式的表演教學方法論。因此這對話式的劇場思維,其實可以從《差事劇團》所關切的「民眾戲劇」中,找尋到一些他山之石的參照。下面容許我簡介一些相關劇場作為「革命的預演」的想法。因為,它有著較為系統性的實踐與理論背景,適合我們在討論這本書時,被相關的提及。

巴西被壓迫者劇場的創始人波瓦(Augusto Boal)提出「革命的預演」這個辭性的時空背景,是在1968年的「六八風暴」的烽火中,當時的學生與知識分子,開始在築起的街壘上,集結並討論:如果,文化有助於社會美學的開拓,我們需要怎樣的劇場文化?隨即,便出現一個名為「大眾工作坊」的海報文化團體,在提出「藝術為人民服務」這樣的,現在聽來似乎有些過度政治正確的主張時,展開了對於藝術家作為統治階級工具的批判,並且借助迅捷的絲網印刷技術,在整個的「五月風暴」期間,將設計和製作的海報覆蓋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甚至張貼到了其他省份。這是「六八革命」風暴的一個場景,相當生動地訴說了當時文化作為革命武器一環的景象。去年,恰是六八學潮五十周年紀念,值此之際,我們一點都不意外於波瓦,如何在他的論述中生動提及「革命預演」或「文化武器」的辭性。只不過,這革命的文化本質,被調動到劇場的時空時,哪些在回首中,將被「轉身」的左翼文化有機培育於當下或未來?哪些終將或早已變成教條、僵化的一句口號,卻是我們不可稍稍迴避的事實!

從波瓦的脈絡出發,「民眾戲劇」在這樣的背景下,具備了革命的性質。將劇場歸還給民眾,幾乎是當年眾口一聲的訴求。如果,我們閱讀了他最早的論述名作《被壓迫者劇場》一書,我們將會發現,書中論述劇場如何轉換觀眾與演出者的關係,固然是論點最為著力的結論。然而,鋪陳這樣結論的思維,始終存在於討論亞里斯多德的「移情說」的環節中。可以這樣說,在鋪陳悲劇發生的「悲憐」(pity)與「恐懼」(fear)的論述中,波瓦將劇場政治化的意圖已表現無遺。

這同時,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挪用政治議題到劇場中來,終究只是政治性的裝置劇場,而非在劇場中注入深刻的政治態度或思想。但,透過雅典城邦菁英政治的統治,悲劇卻是帶有威脅地安置城邦既存秩序的最佳法門。這既存秩序便是代議制度的菁英民主;而有可能帶來威脅的,便是破壞雅典城邦的律法,即是分配的問題。簡言之,雅典之初的西方式代議民主制度,從千年以前至今,維繫階級制度的不可撼動,是最終也是最先的門檻,絕不可挑戰之!

然而,《被壓迫者劇場》的美學,一開始,就與第三世界的革命掛上了勾,自始至終都將與弱勢階級如何翻轉自身處境,息息相關。也就是,波瓦不斷強調的革命性美學的內涵。這樣的觀點,對於我們閱讀並思考「戲癮」這本書,有著他山之石的參照價值。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戲癮:台灣小劇場剖面
五南書店→戲癮:台灣小劇場剖面

a
鍾喬
身兼詩人、小說家、劇場工作者、社會運動者等多重身分,現任「差事劇團」負責人。自一九八○年代中期,接觸了鄉土文學論戰與左翼思潮,先後參與《夏潮》雜誌與《關懷》雜誌,曾擔任《人間》雜誌主編;自一九九○年以降,「差事劇團」即以一套風行於亞洲各國的民眾劇場教學法,在台灣社區的城鄉展開以劇場工作坊為主題的社區教學活動,並與亞洲各國的戲劇團體展開長期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