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歷史

【書籍試閱】《白頭殼仔-洪元煌(1883-1958)的人生組曲:殖民統治與草屯洪家》

【書籍試閱】《白頭殼仔-洪元煌(1883-1958)的人生組曲:殖民統治與草屯洪家》

  洪元煌1883年出生於清末的北投堡(今草屯),為北投堡總理洪玉麟的五男。日治初期畢業於草鞋墩公學校(今草屯國小),1919年與林獻堂等人加入東京新民會,歷經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臺灣地方自治聯盟和東亞共榮會等,1924年更創設草屯炎峰青年會,成為日治時期最具戰鬥力的自發性地方青年團體。

  洪元煌的摯友兼盟友葉榮鐘,戰後曾經想寫洪元煌,可惜終未完稿。

  綜觀洪元煌的一生,其權宜變通的務實性格與無役不與的政治實踐,彷如介於林獻堂、蔣渭水和賴和三者之間。他有著林獻堂的派頭,卻又不如林獻堂優雅;他有著蔣渭水的社會實踐精神,卻又不如蔣渭水激進;他有著賴和的尖銳筆鋒,卻又不如賴和新潮。

   二次戰後,加入櫟社,二二八事件期間遭難獲救,歷任草屯鎮長和國民大會代表,1958年病逝。

  本書透過921震後出土「日治時期草屯洪氏家族文書」,探究白頭殼仔洪元煌傳奇的一生,實見證了攸關臺灣命運的兩個戰後史。

作者簡介

陳文松

  現任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出生於南投名間。曾就讀私立世界新專編輯採訪科五專部、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博士。20087月起先後任職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學系、東華大學歷史系,20102月服務現職迄今。著有《殖民統治與「青年」: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臺大出版中心,2015年)、《來去府城透透氣:1930-1960年代文青醫生吳新榮的日常娛樂三部曲》(蔚藍文化,2019年),以及臺灣圍棋、麻雀(麻將)等研究。

目錄

推薦序/若林正丈

推薦序/若林正丈;陳文松譯

推薦序/李文良

序曲

前奏 草屯社會與「四大姓」

獨奏

一、1896 年「乙卯日之戮」

二、洪玉麟與南投街守備隊

三、地方行政的開展

二重奏

四、書房教育的「鹿港雙樵」

五、青年洪元煌與碧山吟社

三重奏

六、1924 年創設炎峰青年會

七、籲建立全民政黨

八、拼「庄政」爭自治

四重奏

九、以詩代劍的雪峰

十、擘劃農倉的洪火煉

十一、1945 年戰後境遇大不同

曲終

參考文獻

後記

書籍試閱

推薦序

李文良
 
  真是待望已久!摯友文松有關南投草屯洪家在日本時代參與政治文化運動的論文,終於彙整改寫成書,即將出版面世。實在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受邀寫序,先睹為快,滿足前此長久的等待。
 
  我會特別注意到文松的草屯研究,一開始並非源自於日治時期政治運動史的興趣,而是在我轉往清代社會史研究之後。我很快注意到了,島內幾條源自中央山脈的河川,在剛進入平原及其後抵達海岸之處,往往成為重要城鎮,有著活潑的人群、商貿往來,常是重大動亂、制度習慣的起源地。中臺灣的烏溪(大肚溪),則是其中的觀察重點之一。雖然不管從臺南或臺北看來,位於南投谷地、舊稱草鞋墩的草屯,肯定是相當偏遠。但草屯有茄荖溪往北匯入烏溪的重要支流貓羅溪,這裡是深入山區的橋頭堡,也是從廣大嘉南平原進出臺中盆地、海岸平原的孔道。位居山腳下的草屯,可以利用地形高低落差,修築水利系統,農業生產豐富而穩定、土地價格騰高。毫無疑問,草屯從 18 世紀起就有著活潑的商貿活動、產業經濟,並在此基礎上孕育了地方的政治文化事業。19 世紀中葉,草屯出現了洪、李、林、簡等四大姓組成的「四大姓局」,意味著宗族的蓬勃發展及社會整合。
 
  文松有關草屯洪家的研究,吸引我注意及學習之處就在於,他將日本時代的政治文化史,從臺灣總督府下行到鄉鎮層級的地域社會,並正視草屯豐厚的地方政治文化傳統。他深度運用「洪玉麟家族文書」、「草屯行政文書」等地方文獻,細膩地重現四大姓之首的洪姓家庭之主要成員的人生經歷,生動描繪地域社會內部複雜的人際、利益競合關係,生動地展示了他們曾經歷的大時代及政治文化變遷。專書首先登場的是主角的父親洪玉麟,他在 1895 年日軍前來接收之際,是北投堡的「總理」,這是晚清最重要的地方鄉職。文松經由翔實的檔案運用,讓我們同時了解傳統地方領袖與新政權的巧妙折衝,以及殖民統治貫穿到社會的歷史過程。1883 年出生的主角洪元煌身兼傳統與近代教育,他在地方書院受教、準備科考,度過清朝統治最後的 12 年;隨後又進入新政權的近代學校,接受初等的公學校教育。這個「雙重語言讀寫能力」讓洪元煌可以使用漢文和舊時代的鄉紳交流,也得以嫻熟的日語參與近代政治文化運動。雖然如此,洪元煌的根基無疑還是洪氏家族長期在草屯累積起來的政經基礎,日夜關懷的則是他成長的鄉土。他的社團組織起點是炎峰青年會,其入會資格限於草屯庄民,主要成員為草屯四大姓的年輕世代,創會目標則是推動草屯的政治教育與文化啟蒙。儘管洪元煌也曾前進州治、島都甚至是帝都,試圖尋求更高的政治舞臺,但他最終能夠具體實踐理念的操作場域其實是草屯的「庄政」。
 
  閱讀文松這本將政治文化人返回地域社會、有著生動表情的精彩專書,我總是想著:就草屯這個高度有趣且有豐富文獻之地,文松未來或可將研究從日治往清代回溯,而我自己則是從清代下行到日治時期。就像他畢業自臺大歷史系,如今是成大系主任,而我是成大畢業卻在臺大歷史系擔任主任一樣。等到我們各自將草屯各時代的歷史都研究過一遍之後,有機會再來交換意見,共同寫一本新書。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李文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