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找好活動

第三屆臺灣陶藝獎

 活動時間:2022/04/01 ~ 2022/08/28   
第三屆臺灣陶藝獎

新北市政府為鼓勵陶藝創作、提昇陶藝文化,以「見證典範、創建未來、豐富當下」之精神, 策劃「臺灣陶藝獎」,並設置「卓越獎」、「創作獎」、「實用獎」、「新銳獎」四大獎項,冀望以此為臺灣陶藝文化挹注活水、開拓新疆。  

 

卓越獎—徐永旭

首屆卓越獎得主為徐永旭。43歲時因緣際會步上陶藝創作之路,身體承受長期苦痛的他認為「要在身體被病魔吞噬前,發揮生命的最大張力。」在20餘年的陶藝創作裡,由單一物件逐漸擴展成與空間對話的大型作品,以土條走形,不斷以手指按、揑、擠、推,反覆堆疊陶土,身體的勞動注入個人的情感和汗水,直接烙印在作品上,考驗體力、技術與燒窯條件,用陶土築出巨大的造型,顛覆大家對陶藝表現的刻板想像,令人嘆為觀止。

創作獎

「創作獎」鼓勵陶藝專業成長及創新創作,並樹立優質典範,以期促進陶藝推廣,展現當代陶藝豐富的活力與創意。本屆選出首獎1名、特優3名、評審特別獎2名及入選25名。 創作者自生活與環境中汲取靈感將其轉化,本屆首獎得主王裔婷的《隕落中的重生化石—熱帶斑海豚》意圖表達各種因人為生態破壞而死亡的生物成為化石,並且由有機新生命附著的重生狀態,曾親自參與熱帶斑海豚的解剖講座後對生態與人類關連深有體悟,實際觸摸血肉和探索內部結構後更加被骨骸的奧妙吸引,並運用陶瓷器技法將土、石英與結晶等質感魅力呈現自然界生命循環的「鯨落」狀態,以探索的方式創作藝術性的生物化石。

 

特優 許旭倫 《孕育;初生》巢是我們所有人棲身的地方,她有我們的味、我們的覺,就像是女性的子宮,位於骨盆中心,創造的力量蟄伏在此處,這包含兩方面,接受與釋放,子宮具有的接受潛力,讓它能接納、包容、孕育,從生命初始就沒有停止過。巢作為生命之載體,承載著記憶、情緒、身體的空間,並提供觀者探索內心思維的想像空間。

 

特優 黃于洋《生活痕跡》一張我睡了兩年的床,在每日的疲倦生活中我總會回到這張床。在這樣的親密互動下,身體留下了一些印記與痕跡,這樣的痕跡同時也包含了我的疲倦與無奈。在製作上藉由浸漿並燒製的方式再現出這張床舖,同時揭示陶瓷的一種能力,凝聚瞬間的表像。這樣的複製方式不同於機械複製技術,製作的過程中我不斷的與材質以及物件本身,也就是床進行互動。在這樣的互動中我可以回憶起我與物件共同經歷的親密時刻,這是機械複製技術所無法達到的。

 

特優 賴羿廷《萬緣寂處(二)》此創作突破一般陶土在成型與燒製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撐力與物理特性等問題。作品取名為〈萬緣寂處〉,節錄佛道語之「身不動而心自安,心不動而神自寧,一念動時即是火,萬緣寂處性自清。」心若妄動,萬念俱在,一但執著,則始終不得自由,向佛不向外表,即心即佛,萬緣指一切因緣,萬緣寂處即為真心、空性、本源,所謂真空妙有,清楚明白真心之所在,則萬念無所動,表達筆者對自己修身養性的勉勵,及生命歷程寫照。

 

首獎:王裔婷

特優:許旭倫、黃于洋、賴羿廷

評審特別獎:徐琬淩、許瓊文

入選:尤雅容、王安佩、吳宓、宋立、杜瑀婕、周輝霖、林渙騰、洪湛筑、高蓮秀、張玉美、張祐綾、張麗娟、陳子雲、陳加峯、陳俊傑、陳曉君、彭慧容、童品元、黃偉茜、楊維、劉奕堂、劉琦文、蔡佩庭、蔡孟儒、賴逸倫

活動日期:111年4月1日(五)至111年8月28日(日)

活動時間:平日上午9:30~下午5:00;假日上午9:30~下午6:00。

活動地點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三樓特展室(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圖文轉載自「鶯歌陶瓷博物館」

相關出版品:

第三屆臺灣陶藝獎(兩冊不分售)

>>第三屆臺灣陶藝獎(兩冊不分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