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習
【書籍試閱】臺灣初、高級工業職業教育史概要
本書為臺灣工業職業教育發展史的第一本著作,從日治時期開辦的實業教育、創設工業學校與擴增工業類實業教育談起,再說明戰後迄今的工業職業教育,包括戰後初期的改制及升格、美援時期的單位行業訓練、九年國教與高職發展時期、工職教育改進與工職教育調整時期、民國108年的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程時期等內容作為序章。
為探討臺灣初、高級工業職業教育發展情況,本書內容著眼於工業職業教育隨時代發展的課程變革、與時俱進的師資調整、設備提升與重要政策的推動等。在編寫時採用時間作為橫坐標,以六大面向章節作為縱坐標探討政府體制變革、依學校制度變革、重要計畫經費、教育法令沿革、課程變革及教學與實習設備、和重要政策推動等概要敘述,期能為歷史留下見證。終章就全文作結論,並展望未來的發展,在政策、學校、社會、家庭等四面向,提出14項教改行動方案敬供各界參酌探討。
作者簡介
曾勘仁
國立成功大學化工系所學士、碩士。省立高雄工專化工科副教授兼主任與實習室主任。歷任東勢高工、海山高工、彰化高中、臺中高工、彰化精誠高級中學等高中職校校長。榮獲典範校長、保舉特優教育人員、革新政風楷模、師鐸獎、杏檀芬芳錄等。中國工程師學會副秘書長、青年勵進會主委及優秀青年工程師、工程教授選拔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部理事長及出版委員會主委等。教育部工教改進小組秘書、師資培育審議委員、化工科課程修訂委員等。
林樹全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40學分班結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博士。朝陽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國際暨兩岸交流處處長、師資培育中心教授、校長特別助理。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任、教育部師資培育審議會委員、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校務評鑑委員。財團法人社教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臺灣省中小學教職員福利基金會主任委員、師友月刊發行人與社長。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主任秘書、立法院公共關係事務室主任、臺灣省議會公共關係室主任臺灣省政府住都局祕書、雲林縣政府教育局課長、臺北縣深坑國中主任等。
林英明
省立彰化高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教研究所40學分班結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教系學士、碩士、博士。國立臺中高工機械群教師、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借調教師、多所科技大學擔任業師、兼任助理教授。東莞市偉登皮具有限公司、英國阿多尼斯國際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勞動部核心職能企業講師、勞動部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評核委員;師說雙月刊主編。著有《機械製造》(大學用書)與技術高中(高工)審定本教科書、升學參考書、技能檢定等專書共38本57冊。
目次
緒言 / 曾勘仁
序章 臺灣工業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簡述 / 翁鴻山
前言 / 翁鴻山
第一節 日治時期的實業教育 / 翁鴻山
第二節 戰後迄今的工業職業教育 / 翁鴻山
第一章 政府體制變革
前言 / 曾勘仁
第一節 從政府體制變革分期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二節 歷任主管機關首長政績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二章 學校制度變革
前言 / 曾勘仁
第一節 實業學校時期(民國初年與日治時期)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二節 初職高職時期(民國34-57年)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三節 九年國教時期(民國57-72年) / 曾勘仁、林英明
第四節 職校教育延伸至技術學院時期(民國72-88年)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五節 完整技職教育體系時期(民國88年起)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三章 重要計畫經費
前言 / 曾勘仁
第一節 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二節 美金援助教育計畫(民國41-59年)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三節 世界銀行貸款計畫(民國59-63年) / 曾勘仁、林英明
第四節 工職教育改進計畫與後續計畫(民國68-86年)/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五節 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教育部行動方案(民國87-92年) /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六節 技職教育再造計畫(民國99-111年) /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七節 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教育設施部分(民國98-101年) / 林樹全、林英明
第八節 職業教育中程發展計畫(民國107年至110年度)/ 林樹全、林英明
第九節 前瞻基礎建設——教育建設部分(民國106年至114年)/ 林樹全、林英明
第十節 原住民與新住民職業教育改進計畫(民國77年迄今) / 林樹全、林英明
第四章 教育法令沿革
前言 / 曾勘仁
第一節 職業教育法規公布與修訂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二節 臺灣工業教育史從歷史發展沿革分期 /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五章 課程變革
前言 / 曾勘仁
第一節 民國初立與光復初期時期(民國初年至41年)/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二節 單位行業時期(民國42-72年)/ 曾勘仁、林英明
第三節 能力本位教學時期(民國72-75年)/ 曾勘仁、林英明
第四節 群集課程時期(民國75-87年) /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五節 工職新課程時期(民國87-108年)/ 曾勘仁、林英明
第六節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程時期(民國108年起)/ 林樹全、林英明
第七節、實習場所與設備之歷史照片 / 翁鴻山、曾勘仁
第六章 重要政策推動
前言 / 曾勘仁
第一節 建教合作(民國21年迄今)/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二節 師資培育(民國4年迄今)/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三節 技藝競賽與創造力競賽 /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四節 技能檢定(民國62年迄今)/ 曾勘仁、林英明
第五節 教育評鑑(民國65學年度迄109年)/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六節 教師專業成長與評鑑(民國95年起迄今)/ 林樹全、林英明
第七節 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之國民教育(民國72年至103年)/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八節 學年學分制(民國87年起迄今)/ 曾勘仁、林英明
第九節 高職多元入學與四技二專多元入學 /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十節 高中職社區化、優質化與均質化(民國92年起迄今)/ 林樹全、林英明
第十一節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 / 林樹全、林英明
第十二節 高中職免學費方案 / 林樹全、林英明
第十三節 高中與高職學生比例調整(民國40年代至迄今)/ 曾勘仁、林英明
終章 結論與展望 / 翁鴻山、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展望
書籍試閱
自序
編撰者的話
臺灣在民國50年時期主要外銷產品以紡織、食品、電子零件組裝等勞力密集輕工業為主;70至80年時期在十大建設完成後,以鋼鐵、機械、石化等重工業為主,此時電子資訊業亦始萌芽,並在亞洲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中成為四小龍之首。於80年代經濟部工業局訂技術密集度與附加價值高、提高生產力並穩定產品品質等準則,提升產業結構與積極鼓勵工業,以因應國際市場的競爭,此時逐漸轉型邁向高科技產業。近年來政府推動十大新興工業、高科技產業發展與企業再升級等,期望打造成為科技島。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的臺灣人均國民生產毛額在1961年是153美元,2021年度預估是3萬5,244美元,與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相當。此種臺灣經濟奇蹟、成功的經濟發展過程與經驗,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典範,是發展經濟學研究中值得世人研究的典型成功例子,亦可作為後續永續發展的探討與檢討,故本書概要臺灣的初、高級工業職業教育史是一件有意義與價值之事。
細數臺灣工業過去六十年來的成功發展經驗,在面對各種不同時期如能源危機、東亞金融風暴及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的金融海嘯等挑戰,除政府務實產業政策、民間企業成功外轉型,臺灣的工業職業教育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實作技術、就業能力的人才培育工作,擔負著重責大任是息息相關的。自1970年起高級工業職業體系學生在超過50職種的國際技能競賽,皆能每屆成績表現優異、嶄露頭角並立足世界,深獲國際好評。顯示所培育的高工人才,提供企業界優質基礎技術人力有著功不可沒的角色;這種紮穩基礎技術與技能、優質人格特質亦提供了高等技職或高等教育體系繼之培養成為高科技的工業人才,實為工業發展歷程中的成功因素之一。故這些經驗與成功,與德國學徒制及其基本精神可謂毫不遜色。
本書從日治時期開辦的實業教育、創設工業學校與擴增工業類實業教育談起,再說明戰後迄今的工業職業教育,包括戰後初期的改制及升格、美援時期的單位行業訓練、九年國教與高職發展時期、工職教育改進與工職教育調整時期、民國108年的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程時期等內容作為序章。
本書隨時代發展的課程變革、與時俱進的師資調整、設備提升與對工業教育重要政策的推動等,藉以探討臺灣初、高級工業職業教育史。內容在編寫時採用時間作為橫坐標,以六大面向章節作為縱坐標探討政府體制變革、依學校制度變革、重要計畫經費、教育法令沿革、課程變革及教學與實習設備、和重要政策推動等概要敘述,期能為歷史留下見證。
在編纂期間承蒙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供撰稿資料,及廖錦文教授、許焴楨校長、林恭煌校長、劉丙燈校長、廖鴻銘主任、韓順興主任、蕭瑞人主任、張瀧升主任、陳奐璋主任、連世和老師等諸位先進協助提供很多政府公報、法令、學校特刊資料、文章與報告、照片、專家學者書籍等作為參考文獻,方能將有關臺灣的初、高級工業職業教育作概要性整理而成,特此表達衷心感謝。然編輯系統性史料成冊,為費時、費神的艱辛工作與責任,編輯群在歷時多年編纂期間經多次討論、文獻探討、規劃分工、編輯、增修與排版校正再三,雖只做概要性引述,仍有疏漏或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祈諸位先進、先賢不吝指教與斧正,以便再版時能訂正。
編撰者 謹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