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好書
111年度(202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學術性書刊佳作—<客.觀>創刊號:重返田野。文化新解
《客.觀》館訊為客家文化發展中心首度出版的客家期刊,以《客.觀》作為本刊物名稱,有其雙層意涵,一是從臺灣與全球客家出發來看客家及其周邊族群,二則意味著打破一元化的視角,從不同觀點或角度來綜覽思索客家與非客家。館訊將由博物館與客家為主軸開展出每期的專題企劃內容,同時結合海內外之調查、研究、蒐藏、展覽、教育推廣或論壇等面向,透過觀察、報導、評析、考掘或詮釋臺灣乃至世界客家之地方文史記憶、變動的族群關係、宗親家族的故事、文化藝術風格、常民生活與文化、全球化的連結等複雜多樣、交錯變動的人事物。本刊封面「客.觀」二字,即為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所題。
本中心於2021年在組織上有了變革,朝向雙軌制,逐步進用教育研究人員,結合館內外學術專家及資源,拓展自身的客家與族群學術研究量能。《客.觀》屬科普推廣性質,兼具學術研究與博物館實踐分享,是結合客發中心內部同仁及外部專家學者、顧問組成的編輯團隊,透過學術專業的審查機制,希望持續開放更多元的研究對話與交流,深化客家知識體系。
《客.觀》(半年刊)分為「專題企劃」、「博物客家」及「好客新知」等單元,每期將呼應社會變遷及時勢潮流,訂定不同「專題企劃」單元主題,以專文/專訪、田野紀要、書評與讀者分享;而「博物客家」單元則是從觀解客家、記憶客家、展演客家及行尞客庄等面向,以調查、觀察、評析、分享或實踐等角度,解讀或書寫「博物館與客家」;「好客新知」是向讀者介紹最新展覽、出版等訊息。
首期(創刊號)「專題企劃」主題為「重返田野.文化新解」,藉由回顧1960-80年代美籍與日籍人類學者在臺灣客庄所進行的田野調查研究,探討「重返」的意義,重新檢視過去人類學者或歷史、社會學者等田野足跡,回溯重要的客家田野資料;另一方面,重返田野更是提點著我們在面對時間與空間變動的同時,應再瞭解田野地點的當代變化,透過社區調查來連結當地文化的傳統與創新,觀察社會、政治、環境的變遷的歷程。「重返田野」也提醒博物館面對訊息萬變的時代,時時刻刻秉持高的敏感度與反思能力,透過不同學門或領域(歷史學、社會學、地理學、人類學⋯)跨域合作,在全球發展或區域發展脈絡下,共創新的研究觀點或實踐方法,始能避免單一時空斷點或個別研究的盲點,尤其是以文史為本的六堆生態博物館。期許《客.觀》館訊的發行,能開啟海內外族群或客家研究更多元的詮釋與溝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