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外交/國防

【書評】南海戰略利益是中國崛起的必爭之路?評卡塞雷斯《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

 上稿時間:2018/12/25   
撰稿人:洪耀南 
【書評】南海戰略利益是中國崛起的必爭之路?評卡塞雷斯《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

《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是由國防部史政編譯處所翻譯的國際關係書籍。本次書評特地請到《中共百年 看習近平十年》的作者洪耀南老師點評本書,檢視中共在南海的戰略利益所在,進而使讀者理解中共在競逐南海資源利益的背後,所擁有的動機與手段。

 文/洪耀南(亞洲自由民主選舉觀察協會(ANFREL)國際觀察員、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TANFREL)秘書長)

卡塞雷斯(Sigfrido Burgos Caceres)用海權論與地緣政治來分析中共的戰略利益「南海資源戰」。美國軍事家馬漢(Mahan)提出「海權論」,認為制海權對一個國家最重要,更是決定一個民族成為偉大民族的關鍵,至今尚影響各國政策甚大,尤其對中國影響更大。冷戰時期,中國鎖國,不依賴世界而生存。相對的,南海便成了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的一部分,也是地緣政治的交鋒點。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逐漸打開與世界交流,南海遂成為中國輸出與輸入的必經之道,尤其是能源的主要通路。

《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一書中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傳統上認為是鄧小平帶領國家走向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然而作者也質疑,中國走上市場經濟是有的,但是否走上資本主義?這是作者的保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國認為可以引導中國走向資本主義,但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週年後,美國突然醒來,發現中國並沒有走向資本主義道路。所謂社會主義,在經濟體制上就是公有制基礎的計畫經濟,一是公有制、二是計畫經濟;鄧小平改革開放,就是打破計畫經濟,但是社會主義的大帽依舊還在,市場經濟也只是社會主義的補充而已,但公有制依然撼動不了。

如今,改革開放邁入第四十週年,我們可以用海洋的比喻來理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就像一座大海洋,而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試圖模仿這座大海洋,去創造出一個大湖。海洋與湖泊之間沒有相通,但只要海洋有的生態,大湖也有類似的:例如你有Google,我有百度。海洋生物一旦到了大湖,通常都很難生存;但反過來說,隨著大湖不斷擴大,一旦大湖的生態侵入大海洋,勢必將造成海洋生態的浩劫。但無論是大湖還是海洋,都一樣需要依賴能源。而中國能源需求與日俱增,就導致南海逐漸成為其戰略上的重要位置。

這座「中國大湖」的生態,隨著其「一帶一路」的發展方針而逐漸擴大,而美國所領導的大海洋,卻逐漸在萎縮中。過去中國所部署的飛彈,是針對美國的航母,如今中國已從防守轉為主動出擊,中國的航母也開始出航。這導致了南海周邊國家在政治上親美,在經濟上卻選擇傾中,進而在南海議題上矛盾百出,這之間的衝突可以說是一觸即發。

只要中國的大湖沒有打開跟海洋融為一體,資源就一直會是中國命脈所在。而中國要確保此一命脈,就需要確保南海的安全。同樣身為替南海糾結的台灣,更因此需要瞭解中共與周邊國家的戰略佈局,否則台灣只能在中美矛盾下苦苦生存而已。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

五南書店→《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

a
洪耀南
亞洲自由民主選舉觀察協會(ANFREL)國際觀察員、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TANFREL)榮譽理事長,長期觀察亞洲各國民主選舉,參與台灣選舉與政策。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長期關注中國共產黨黨史以及中國政治社會與民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