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找好活動

國史館「總統.副總統文物展」

 活動時間:2020/01/08 ~ 2020/12/31   
國史館「總統.副總統文物展」

國史館臺北館區因內部整修及空間調整,歷經近九個月的規劃與施作,展示內容完成更新。週一至週五(例假日除外)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6時30分,及配合總統府假日參觀日(109年元旦、2月8日、3月7日等)開放民眾參觀。

本次展覽範疇有介紹國史館建築的「建築的歷史」、「館藏檔案精選」,以及「總統副總統文物展」。「建築的歷史」主要介紹本館臺北館區建築物,即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辦公廳舍之建築特色與使用沿革等;「館藏檔案精選」藉由本館所典藏之檔案、照片,介紹臺灣發電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濁水溪流域水力發電系統,也藉此呼籲大家重視水土保持、珍惜水資源。其中,最豐富精采的總統副總統文物展,依主題分為:「美哉大洋洲」、「動物禮讚」、「1945之後-館藏書畫精選」。

「建築的歷史」

國史館建築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辦公廳舍,1921年動工起建, 1924年興建完成,設計者為森山松之助。遞信部當時主掌全臺郵務、電信、儲金、匯兌、簡易保險、郵便年金及航空等業務之監督與規劃,是當時臺灣全島通信事業最高的主管機關,地位十分重要。1945年臺北大空襲,此建築屋頂中彈三枚遭受波及,所幸及時搶修。

在建築特色方面,由於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對於建築物的防震、防火功能格外重視,此觀念充分表現在本建築的設計中。在建築外觀方面,線條化繁為簡,屋頂採緩斜坡平屋頂,大門入口處不採用當時官廳建築常見門廊向外突出的門廊做法,改以大圓拱門的隧道式,整體造型簡潔平穩。此展示還介紹本建築日治時期新穎的設備或建造手法,包括重現百葉鐵捲窗的造型、消防管道、塵取口、電氣鐘、漆喰塗,以及融合本地元素,一樓廣間天花板泥塑燈座以香蕉、葡萄、鳳梨等臺灣水果作為裝飾題材的構件等。

建築本因使用需求而改變樣貌,本展覽介紹建物的歷史及美學,一方面藉現地將古蹟風采再度展陳於觀眾面前,促進觀眾透過展覽的整理與說明,認識建築的價值,並重視文化資產保存。

 

「館藏檔案精選─引水發電‧濁水溪水力發電系統(1946-2015)」

本館檔案豐富,此展精選本館典藏之1946-2015年濁水溪流域發電系統檔案為展示主題。濁水溪被稱為「母親之河」,是因其為臺灣最長、流域極廣、含砂量最高的第一大河川,自古先民利用濁水溪水灌溉,肥美的沖積土造就了農業發展,養育了這塊土地上的人們。

本展示以圖文編排介紹自日治時期即為發展臺灣電力事業,積極開發水力資源,約有三分之一發電量來自日月潭第一水力發電所(即今日之大觀電廠);並序列從建造日月潭水庫到萬大水庫之紀要大事;最後以水資源與水災難為子題,搭配影片觀賞之手法拋磚引玉引發觀者共同省思水土保持、沙泥淤積、土質鬆軟等議題。

展牆上安排了許多QR Code,拿起您的手機掃描一下,可以連結到「國史館檔案史料查詢系統」看到該展件更多的檔案資料。

 

「美哉大洋洲」

《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於民國93年公佈施行,明定總統副總統於任職期間因公務產生的各種文物,應交由國史館管理。本館自此肩負管理總統副總統文物的責任。總統副總統文物中,以總統副總統禮品最為精彩可期,這些禮品主要源於國際友邦或總統副總統出外訪視、接見賓客時的餽贈。在外交場域中受贈的禮品文物,除象徵臺灣與世界各國的外交關係、互動往來外,往往也具深刻的文化意涵,有的是該國獨擅的工藝成就或美術作品,有的則可能蘊含著該國的歷史與傳說故事、民族精神等等。這些文物本身就像是該國文化的縮影,透過它們,讓我們得以認識更寬廣的世界。

「美哉大洋洲」展示精選來自大洋洲的禮品,呈現出該區域的文化特色,子題分為「海洋子民」、「島嶼生活」、「人文藝術」等單元。海洋子民的單元展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舟船、航海圖,觀察不同的船體,上有不同的圖騰雕飾,往往結合在地神話、超自然靈力及藝術美學,最受矚目的文物,應屬馬紹爾 「臺馬號」舷外浮桿獨木舟,2005年5月2日,由馬紹爾總統凱塞·諾特(Kessai Note)致贈陳水扁總統,陳總統以我國蘭嶼達悟族獨木舟模型回贈。兩國元首共同為該船命名為「臺馬號」;島嶼生活單元介紹大洋洲人民發展出獨特的島國生活方式,像是當地編織的扇子、蓆子、手提包,以及利用珊瑚、貝殼製成的裝飾品等,都因其就地取材帶來不同於其它洲別的獨特設計;在人文藝術方面,大洋洲原住民處於相對較為原始的生活環境,其相關的精靈信仰、神話傳說、宗教儀式、文化規範,甚至是所謂的巫術、禁忌,帶來獨特的藝術表現。

 

「動物禮讚」

本展示精選總統副總統文物中以動物形象為主題的禮品,分為「國徽‧國鳥」、「神話傳說」、「常民生活」及「生態保育」四個單元。

「國徽‧國鳥」單元展示各國獨特或具重要意義的動物,有的被當作國家象徵,像是被繪上國徽或奉為國鳥,例如莫斯科臺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主席羅伯夫(Oleg Ivanovich Lobov)致贈馬英九總統的「俄羅斯雙頭鷹木製國徽」,雙頭鷹為俄羅斯國徽的重要元素,鷹頭上的皇冠象徵俄羅斯的統一和主權,本件文物精美,也是館藏中少數展現及代表俄羅斯國家象徵的文物。

自古以來,人類透過想像描繪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也賦與自然界的動物各種意義與靈性,因此,在展示子題中的「神話傳說」即展示了印度象神木雕、尼加拉瓜美洲豹仿古陶瓶等文物,文物中的動物形象都代表了不同的神話與傳說。

「常民生活」單元彙整了動物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經濟活動、慶典文化、家庭生活、慈善或活動代言等。2002年,「聯合巴迪熊組織」成立,此機構希望能增加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區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德國國會議員帕弗絲基(Rita Pawelski)致贈馬英九總統「德國巴迪熊」,因為形象可愛、親民,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觀眾。

最後,「生態保育」單元提醒民眾,隨著自然生存環境不斷遭受破壞,動物的生態與保育課題也成為警世主題。展間有「孟加拉虎琉璃工藝品」,是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夏馨(Therese Shaheen)伉儷致贈給陳水扁總統的禮品、貝里斯國會參眾兩院議長塔蘿拉(Laura Tucker-Longsworth)、參議院議長鄭經緯(Lee Mark Chang)致贈給蔡英文總統的「貝里斯雙髻鯊魚群木雕」等,都提醒觀者關心與我們共棲於這塊土地的動物。

 

「1945之後-館藏書畫精選」

因典藏歷任總統副總統禮品,禮品中有部分畫作,於現今回首,留下了橫跨時代的藝術發展軌跡。本展示特別聚焦揀選總統副總統禮品中,在1945年前後於時代脈絡下所茁壯的藝術家代表及作品,其作品樣貌能窺探戰後時期的臺灣美術發展樣態,從描繪畫面之內容、風格、手法,提供觀眾以視覺形式傳達的歷史知識,進而了解,現在的每一天,都源自於過去每一日的逐步累積,不論是藝術或歷史都一樣。本展示共有27幅作品展出,其中又以3幅多人集體創作最受矚目。

展示區分為三大主題,以「乍現的光亮」子題說明日治時期美術教育作品所帶來的外光派與泛印象主義,「高山仰止」一作係1960年「中國美術協會」為慶祝蔣中正總統就職所共同創作,由七位畫家特地組隊前往玉山,進行為期一週的實地寫生才完成,本作品長317公分、寬245公分,在展場中更顯得大器磅礡。

「眷戀而顧懷」子題闡述國民政府來臺後,除了延續日治的西洋潮流,來自中國大陸的水墨書畫,也是臺灣藝壇中另一曲不可或缺的和鳴,它們共同成就了臺灣多元並存的藝術風貌,最具代表的,即「大地春回」一作,由黃君璧、劉延濤、林玉山、高逸鴻、胡克敏等12位名家共同創作的水墨畫,長252公分、寬130公分。

「畫廊的時代」子題呈現現代繪畫綻放及藝術家們關懷鄉土的風潮,「美哉南投黃金十年」是由14位南投在地的藝文工作者共同創作。不論數十年來,臺灣社會面臨如何的變遷與激盪,藝術家們總能用作品為這塊土地畫下最美的故事。

為了保護珍貴的書畫,本展示預計展出半年,請把握時間蒞館參觀。

「總統.副總統文物展」

展覽名稱:「總統.副總統文物展」

展覽日期:2020年1月8日(三) 至 2020年02月16日(四)

開放時間:每週一~週五09:30-16:30 (週六、日休館)

展覽地點:國史館 (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免費入場

圖文轉載自「國史館Academia Historica

相關出版品:

從遞信部到國史館:建築的歷史-總統副總統文物展系列一>>從遞信部到國史館:建築的歷史-總統副總統文物展系列一

從存史到資政: 民國以來檔案管理政策與制度變革(1912-1987)>>從存史到資政: 民國以來檔案管理政策與制度變革(1912-198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