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采風

【書評】《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

 上稿時間:2020/09/04   
撰稿人:碰器 
【書評】《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

流行疫情的影響之下,在旅遊業工作的楊謦綾放緩了生活步調,開始「走近」、「走進」從前從未觸及的山林。她在一步步解鎖臺灣山林的同時,閱讀林務局所出版的《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在書中、在往山的步伐下構築出新的自己。

文/碰器

2020年,不但被觀光局定調為脊梁山脈旅遊年,同時受新冠肺炎的影響,也成為對世界巨大打擊的一年。從小便知,臺灣綿長型的土地上,被山系完整地佔據了七成的國土,周遭更是群洋環繞,如此獨特的地理地勢,倒是到年紀稍長的時候,才察覺,其實我們國家擁有很特別的形狀與地質條件。

即使離山如此的靠近,我幾乎未曾觸及。從小至今,頂多是家周遭附近的小小公園微幅陵地,「山」明明就貫穿在這片土地的每個細節,你橫看有山、左側是峰、前仰有稜、後伏是丘,可在教育裡頭,好像沒有人記得告訴我,山,可以是我們的好朋友。

流行病橫虐,我開始思考,人多的地方不去、密集的場合避免,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疫情之下,必須轉變生活模式,我原本狹隘的生活觀,也恰好在此時此刻打開了。在春暖花開疫情稍緩的狀況下,我與友人一一解鎖北部近郊的三岩場:皇帝殿、筆架山、五寮尖。過程以初學者而言,實在是困難、手腳努力並用,那海拔好像才稍稍提升一點,但離頂端仍甚有距離。不斷與烈日奮鬥、與自己心中那份放不下的固執相搏,才登上了頂,舒心地離去,邊洗澡除去累積疲勞時又開始想,下一座去哪,我是否還爬山?如此反覆的語言會在自己的心裡形成迴盪,撞擊一次又一次之後,答案總是雖然很累但是去吧,慢慢開始熟悉山的形狀、了解山之於島民的意義,那遙遠又靠近的微妙距離。

過去在新聞上,總是提及許多關於山的危險性,山的巨美,好像比較少被著墨。身畔則是一批又一批的友人掀起山林之熱愛,討論度提高、參與度熱烈,山與人的溝通,總是一直存在。我在漸漸接觸幾座山後,對山是這麼想的:「山溫柔如母,山壯闊如天,山的千形與百態,山的變化莫測,讓我心總存敬畏,永遠不低估山,永遠不高估自己。山已亙古地守候這片土地千萬年,我是在他的時間軸擦身一秒的旅客,所以我明白我的渺小及他的巨大。」

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一書的筆墨方向,是想傳達看似遙遠的臺灣山系,裡面擁有許多故事,那人與那動物,那風與那谷,那些懸崖裡晃盪的音符,夜裡動物窸窸窣窣,稍稍枯萎的短葉,乍綠嫩生的小白花,都在山裡面。臺灣的高山上,進入一定的海拔,山氣容易迷離,帶有一絲絲白霧,我在霧臺看到這樣的山色,驚喜,又日光灑落,層綿的山谷,像是情感交誼真摯的兄弟姊妹,如此緊密依靠,需要彼此。紅藜、月桃、姑婆芋,都是我在山裡汲取的知識,這樣輕巧的認知土地,讓我覺得深感幸福。

書中提到的樹鹽、野菜等大地素材,也是讓我深切感受到食材的運用,對於平日進食到底有什麼意義。過往在城裡,吃飯簡單隨意,被各家餐廳持鍋主廚決定了菜色與口味輕重,但回到山裡,我才發現吃可以這麼有意思。用最自然的食材,用最清淡又帶有一點點野性的調味,用豐富的、具有時序的感受,在嘴裡品味四季的方式揀擇桌上的一切,我感受到時光為了我慢下了,我也可以為了自己為了山,更認真品味生活一點。

說到山,臺灣人的心裡也許都會有一座至高無上的存在,對我而言是玉山。我詢問自己,我可以就這麼嘗試與玉山接觸嗎?經過了遲疑,送籤、擁有入住山莊的門票、些許的添購裝備、基礎的耐力與負重練習,我便踏上了登往玉山之途。進入登山口的那白日,玉山管理處告知可能有颱風微幅影響,在夏日的臺灣,高山總是多了一份季節性的難測,我與自己約定,論及危險一定撤退,安全總是第一,山會一直都在,沒有必要硬性挑戰。後來可能是山見我這初學者,笨得可笑,決定給我一份爽朗的氣候,就這麼一步一腳印地從東埔山莊出發、沿途微坡,上上下下地穿梭編號橋梁、高山林相變化參差、我看那樹像鳥、我望那鼠似木、他瞧那葉若蜂,一路上不斷驚奇山色的移轉,大地純淨得只剩下我與森林及岩塊,一場雷陣雨後不久,抵達了臺灣最高的排雲山莊,在海拔三千四百零二公尺度過一夜。這裡的時空感相當迷離,為了在日出抵達玉山頂峰,大家會早早入睡,隔天凌晨兩點頂著頭燈夜行。穿越了無數碎石,風口在日出之前貫入袖口的每個時空縫隙,五點半在玉山主峰的右側,看見了真的會讓人落淚的東方光映。在那當下我實在感受到滿懷的不可思議。明明在今年以前,我是一個離山如此遙遠的女子,一瞬間我來到了東北亞的高處,用無法想像的角度俯視這片我成長的土地。

在步行下山的時候我一直一直想著,臺灣山地的美好實在是令人震驚,而何以在維持完好林相的狀況下,同時又推廣著脊梁山脈旅遊年的要旨,又要達成山系的永續生態旅遊,與書中反覆的故事與提問,形成呼應。每個地方都不例外地會有這樣的課題:有人返鄉、有人回到山裡、有人在這構築故事、有遊客進入、有破壞、有衝突、最後山色沉默,造成傷害。這是無解之題,更是一道永遠不會安靜的動態解題,當人們有需求進入森林進入山,需要那片他處無法覓得的舒適感,同時也該約束自己,山雖一直都在,但在的形式將會因人類的行為漸漸改變,若要維持山一直美好的樣子,要山林製造的溫柔感永恆,絕對是需要彼此呼應,而非武斷的向自然暴力汲取。我慶幸長於斯土,在山與海建造的島嶼上呼吸吐納,山林製造幫我們收集了許多山中的密語,而其實一切也希望,有一天每個人都能在這找到爬過一座山後構築出的,新的自己。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
五南書店→Made In Forest 山林製造—來自山村 八款剛剛好就好的森活態度

a
碰器
碰器,因為喜歡某種尾巴蓬鬆、在樹上跳來跳去的鼠輩,所以就被叫這個名字。生於小島,長於小島,不學無術,學過一點點異語,做一些每天試圖與遠方連結的事情。在旅遊產業裡面幫想去遠方的人規劃旅行,最喜歡看到旅客因旅途中各種情緒而流動的熾熱眼神。命中文曲化科,偶爾想要寫一點文字娛樂自己,一點點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