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歷史

【書評】媳婦是家庭的靈魂人物

 上稿時間:2021/12/07   
撰稿人:鹿憶鹿     編撰:鹿憶鹿
【書評】媳婦是家庭的靈魂人物

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鹿憶鹿的研究領域以神話學及民間文學為主,對民間故事中包含的家族關係與文化現象深有體會,雖嘉義民間故事《巧媳婦》情節簡單,但透過其專業分析,帶領讀者深入理解背後所蘊含的風俗民情。

文/鹿憶鹿

  嘉義市的民間故事中,講述有個員外讓媳婦們回娘家,要求同一天回婆家。又交待大媳婦要在端午節買紙包風回來;二媳婦要在七月半買紙包火回來,兩人都非常煩惱,不知公公是什麼意思。幸好在路上遇見一個美麗的姑娘,姑娘解決了她們的煩惱,告訴她們:紙包風就是紙扇,端午節要買粽子;紙包火是燈籠,七月半要買鹹粿。故事中,兩個媳婦各在同一天帶回了紙扇、粽子、燈籠和鹹粿。員外得知原委之後,心想天下竟然有這麼聰明的姑娘,一定要娶回來給老三當妻子。三媳婦入門後,由於非常聰明,管家非常妥當,員外於是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好命的人,所以在門上掛了一塊「無事牌」的匾額,被巡察的縣老爺認為狂妄,便故意刁難,多虧三媳婦一一幫忙化解。

  本書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很簡單的民間故事,說明了節日習俗與點心的連結──端午節吃粽子,七月半有鹹粿。

  巧媳婦是一個在台灣普遍流傳的民間故事,一般主要都在講述三個媳婦中最小的一個極其聰明。有的地方說明公公讓三個媳婦回娘家探親,第一個去三五天,第二個去七八天,第三個去半個月;並分別要她們帶一點東西回來,但說的都是意在言外的謎題化言語。三個媳婦聽了都不知是什麼意思,後來有一個巧姑娘一一破解,因此嫁給最小的兒子。

  巧媳婦故事通常講述她與公公或妯娌間的互動、考驗,或是父親為兒子選擇媳婦。這種故事類型的核心是家族,媳婦是公公所選,她將來要為公公出力,接著她運用智慧成為這個家族的一分子,成為管家的女主人。媳婦不只是妻子的角色,她更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子女,以及服侍公婆。這類故事常出現公公為兒子找媳婦,或者媳婦幫公公解答難題,以及巧媳婦當家的情節,再再說明《巧媳婦》裡媳婦與婆家關係是故事重點。

  我們也能從故事中得知,公公擁有決定媳婦是否可以回娘家、可回娘家多久的權力;其次,兒子的婚姻由父親做主,巧女所以成為媳婦,便是公公決定的。早期家族中,兒女的婚事由父親做主,即便娶妻生子後,一切事情也由父親定奪,因此媳婦回娘家停留的時間需要公公允許。回娘家的橋段是「巧媳婦」故事類型中的重頭戲。

  在嘉義這個民間故事中,公公也以回娘家一事來考驗媳婦的智慧。每一個媳婦可不可以回娘家、要回娘家多久,都要經過公婆的允許,並非媳婦可以自己決定。傳統家庭裡,男人在外面負責掙錢養家,所以身為公公的男主人公在家中,總是要找一個聰明的媳婦來管理整個家族。可見媳婦除了生兒育女之外,還關係到整個家族的興衰。

  臺灣民間故事中大多以巧媳婦來稱呼故事的女主人公,洪淑苓教授就認為巧媳婦類型包含有「善於處世的巧媳婦」、「善於說話的巧媳婦」,前者的故事通常是指某一家的公公刻意要求媳婦做一些困難的事情,其他媳婦不解其意,小媳婦幫忙解說、完成,最後成為當家的人。

  由此書的簡單講述可見早期社會對媳婦的聰慧、靈巧是極為在意的,而巧媳婦應該不只手巧,也要心巧。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巧媳婦-繪本嘉義-民間故事集2

a
鹿憶鹿
東吳大學文學博士,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西南學院大學交換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中研院史語所訪問學人。多年來的研究領域以神話學、故事學、《山海經》為主,學術著作包括《洪水神話》、《粟種與火種──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與傳說》、《異域 異人 異獸:山海經在明代》等,創作包括《臨溪路70號》、《桃花紅李花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