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詩意的獨白與告白——《2087年的時候》

 上稿時間:2023/05/10   
撰稿人:王幼荷     編撰:王幼荷
詩意的獨白與告白——《2087年的時候》

愛的本質會於時間的遞嬗與流動中,顯示出它的意義。而《2087的時候》發表的意義,最終是引導人們「看見」,讓低落的你或他能從中找到鼓勵或支持的力量,接著繼續前行。

文/王幼荷

我時常會思考,像是「繪本」這樣的載體,它的閱讀受眾究竟應該是如大眾所認知的,以學齡前的孩童為主體,或者它應該是一種對於成人的深沉探索?儘管圖像與文字相比,更能召喚出一種生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性或情感,然而,孩童是否能夠清楚地解析、理解這種情緒的生成?它們閱讀的、理解甚而內化的,是圖像表層的豐饒色彩、生動互動,還是終有一天能夠讀懂生命中的各式艱難、殘缺與祕密?

當然,這樣的探問並不會有定見,當代亦已有許多不同性質、探索面向的繪本問世,但不可諱言且不能忽視的是,當圖像的影像力愈發強烈且重要,我們對於繪本的解讀及其應用,也應愈有深刻省思,始能避免誤讀、誤用,而忽略了這些作品的珍貴價值。

如前所述,《2087年的時候》是一本怎麼樣的繪本?或許可以從作者蔡銀娟附於書後的〈跋〉,以及尹立的〈出版者的話〉、徐玫怡的推薦序〈最動人的母親獨白〉等短文發現端倪——母親的「焦慮」。

或許並不是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會成為母親,但無論如何,不論男女,每個人的出生,必然都有「母親」的角色、身影或影響。本書便是以此為起點,展開如絮語一般,寫給女兒的話語;細緻地看,這些話語實際上整合了作者的成長與生命歷程,而且這些經驗泰半是低沉的、挫折的、掙扎的甚至無助的,蔡銀娟透過非常誠實的自我剖析與獨白,挑戰或碰觸到「親子之愛」在看似理所當然的表現背後,仍然存在著不安、焦躁甚至孤獨——母親如何愛自己的女兒,女兒如何愛自己的母親——成為全書反覆交響的旋律。

誠然,這種旋律是單向的,在本書中,我們無法看見在文字或圖像另一端的女兒的反應與聲音,讀者可以讀到的,只有如回音一般,不斷迴盪的一種自我懷疑,這種焦慮完整地體現於繪本中的圖像裡,「畸形的女體」是最能隱喻這種情緒流動的元素。觀察本書的女性身體,大致上有以下幾個特徵:(一)不正常的身體比例(頭所占的比例巨大);(二)不對稱的眼睛;(三)四肢軀幹非常瘦;(四)女性性徵(如:胸部、子宮)明顯。在這些圖像的特徵中,讀者大致上能夠理解作者所面臨的「生命課題」:「如果你還沒成為父母,卻苦於多年不孕,歡迎你考慮『領養』這個選項」(頁103)。也就是說,這些畸形或殘缺的女體的彷彿作者對於己身的一種描繪:身為女性卻無法懷孕的匱缺,以及領養後對於愛的付出的苦澀與困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張插圖,應是頁47,母親懷抱著嬰兒的圖像,配上了「親愛的寶貝,你會平安長大嗎?」(頁46)的文字內容。仔細地觀察,母親的神情是充滿疑惑的,絲毫不見喜悅。骨瘦如柴的上半身,或許象徵了她無法生育的缺陷;腹部的粉紅與開敞的陰部,並無血腥的氛圍,反倒呈現出粉嫩的肌膚,然而也清晰地呈現手中的嬰孩與自身身體的扞格與連結匱缺。在這張圖像中,讀者可以看見母親的困惑,同時,從嬰孩看似希冀環抱的舉動,又能看見母親的期待與想望。頁47的這張插圖,在頁60則呈現出了另一個視角,在此視角中,讀者可以更加清楚地看見母親的「眼睛」,她的眼神是極其複雜,甚至帶著哀傷的,對比懷中嬰孩的眼神,顯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世界觀,以及對「愛」的不同理解。頁61所配的文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當我把你抱在懷裡的時候」,這不僅對應著頁47圖中袒露的陰部與腹部,事實上也是迴盪全書的一種主旋律;這種複雜的情緒,交纏著當代對於「領養」議題的討論與風險,構成非常貼近內心深處,甚至是黑暗深處的獨白世界。

也因此,繪本的主題如作者所言,毋寧是嚴肅且沉重的,在畫風及其色彩選擇上,也多呈現出灰暗、不規則與重複的技法,用以表現出作者、同時也是身為母親的不安,誠如頁38-39的圖文內容:「我知道我不該害怕,每當我看見你長得不像我,而像你的生母時」。緊緊抱著自己的身體,充滿懊惱、悔恨與挫折,彷若生命沒有出口,也沒有解答,更無法理解傳統定義「血濃於水」這種「血緣」關係的連結。

《2087年的時候》後設地——甚至是「逃避地」將問題拋擲給「死亡」來回應,意即,2087年時,母親早已離世,而被領養的女兒也已經80歲,可能成為其他人的母親、祖母,是不是必須要等到像是這樣的時刻,人們才能勇敢地直視這些創傷、傷痛與生命的缺口,進而尋找解方?作者最終的獨白與告白是自私卻也深刻的:「我希望能永遠微笑地支持你與生母的聯繫」(頁93)、「但卻又那麼害怕自己終究會失去你」(頁94),或許對作者而言,創作的當下,她始終無法擺脫「生」、「養」所帶來的親疏遠近,以及更重要的「愛」的關聯,誠如她說:「我無法逼你愛我」(頁84-85)一樣,當具有法定血緣關係時,是不是就不必擔心你(女兒)不愛我呢?是不是就不必擔心終有一天會失去呢?讀者在不斷交纏的雙聲道中逐漸如作者一般墜落、沉淪又升起,然而這種深刻的獨白與對子女的告白,雜揉著愛、慚愧、抱歉、佔有與憤怒,看似遙遠卻又真實,反覆地調動著讀者對於自我生命的省視——我們真的了解自己的母親嗎?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愛」?如何定義「愛」嗎?

本書最終出版於2017年,距離作者所設定的2087年,尚有70年的時間/空間距離,誠如作者自述,創作當下不斷交纏與迴盪的懸疑,如今幾乎已不復存在;愛的本質及其探索,總應在時間的遞嬗與流動中,顯示出它的意義。而繪本發表的意義,最終是引導人們「看見」,然後或許能夠在他人的低落中,找到鼓勵或支持的力量,接著繼續前行。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2087年的時候》(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2087年的時候》(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
王幼荷
王幼荷,念念文創工作室負責人,同時也是圖像創作者、影像創作者,除了負責圖文工作之外,也有自己創作的圖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