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人物

【專訪《聽樹》出版團隊】跨域合作是希望曙光,迸發火花的全新讀者體驗

【專訪《聽樹》出版團隊】跨域合作是希望曙光,迸發火花的全新讀者體驗

屏東縣政府2022年出版《聽樹》一書後,引起了廣大的迴響,書中結合公部門政策與資訊、文字編纂與企劃、林木護育與樹木風險評估等各方專業,翻轉政府出版品「無聊」、「呆板」的既定印象,讓一般人也能輕鬆了解樹木的生命史,不僅採訪了許多屏東地方老樹與社區居民之間的故事,也展現了藝術家、手工藝者將樹木在生活中發揮各式各樣的應用。

上一期【焦點人物】,我們邀請到屏東縣縣長周春米、農業處林業及保育科成員與讀者分享縣府的護樹工作。本期則聚焦在《聽樹》一書的編輯團隊,邀請縣府林保科團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系主任陳建璋教授、文字工作者侯千絹小姐,聊聊《聽樹》一書在生成、編纂過程中的那些趣事。

編輯本事——《聽樹》的企劃與出版

從民國108年左右開始,屏東縣政府察覺到縣內的樹木頻繁且無預警地倒塌,為了縣民的安全著想,便委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建璋教授的團隊進行樹木風險評估,使用「DMP數位探針式木材強度檢測儀」、「橫向敲擊式林木腐朽檢測儀」、「3D應力波斷層影像儀」等先進科學儀器檢測樹木內部是否腐朽空洞,並根據檢測結果施以不同程度的救治。然而樹木的數量這麼多,縣府及屏科大團隊無法每時每刻顧及每一棵樹的狀況,這時候就需要大眾的幫忙,除了定期的講座、研習,也想藉由出版品與民眾分享正確的樹木知識,讓民眾可以藉由觀察樹木的樣態,初步判斷樹木是否生病?也會對有狀況的樹木產生警覺心,希望藉此減少「無預警」公安事件的發生。

以儀器檢測樹木狀況。(屏東縣政府提供) 以儀器檢測樹木狀況。(屏東縣政府提供)
以儀器檢測樹木狀況。(屏東縣政府提供)

但如果只是一般制式的傳單、宣傳品或者報告書,僅以一般的政令宣導或是資料呈現方式出版,是否又會流於以往政府出版品給人死板、硬梆梆的備查資料感?這時候,「文字撰寫、書籍編纂」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縣府與在地文字工作者──《AMAZING PINGTUNG》總編輯、《屏東本事》雜誌主編侯千絹小姐合作,由她主掌《聽樹》一書的企劃及編輯。

《AMAZING PINGTUNG》  《屏東本事》
AMAZING PINGTUNG》及《屏東本事》。(屏東縣政府提供)

侯千絹提到,這個出版企劃雖然以「樹木生病」為起點,但在構思全書章節安排時,決定以情感為主體,描述樹木「誕生、成長、生病、老化、死亡、再生、生活」的七個生命階段,並訪問多位「懂樹的人」,讓他們為樹發聲;以及「愛樹的人」,傾聽樹與人的在地故事。「樹是靜態的,沒辦法說話,所以找比我們懂樹的人來說。」侯千絹笑笑地說。

整體企劃、採訪、編輯撰文等耗時近一年之久,從「病」為出發點,綜觀樹的生、老、病、死以及再生,就像人的一生,勢必也得經歷這些過程,《聽樹》從情感面切入,貼近讀者,將樹木的故事娓娓道來。

「在公部門和讀者間取得平衡,用輕鬆的方式讓民眾體會公部門政策的初心,我想這是公部門出版品最重要的意義!」

作者侯千絹小姐與我們分享。
作者侯千絹小姐與我們分享。

樹木記事——採訪記憶中的那棵樹

侯千絹與我們分享,企劃、編輯《聽樹》時,為讓讀者有更為強烈的共感,以人樹之「情」為出發點,重點訪問幾棵具有故事性、代表性的老樹。

其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德文部落的百年傳奇老樹——子母雀榕(由兩棵雀榕共生形成的子母樹)。三地門鄉德文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包金茂半開玩笑地對侯千絹說:「千千,你看在雀榕全株葉片更替脫落時樹上附生這個垂下來的骨碎補之毛茸肉質根莖,有沒有很像瓊瑤《一簾幽夢》的場景?」侯千絹回應道:「滿像的,還挺有詩意的!」包金茂觀察到這幾年雀榕的開花期與其他雀榕的時間有所不同,感覺滿奇怪的,有股說不出來的感覺。

殊不知,這看似文藝夢幻的場景,其實是樹木對外發出SOS求救訊號的跡象,只是沒有人聽懂、看懂罷了!當子母雀榕開始掉葉子時,仍舊沒有人理解這份求救訊號,以為只要明年春天新芽萌發,一切重新開始,就都沒事了——然而,敵不過褐根病菌的侵襲,老樹終究是倒下了!

承載無數族人記憶的德文老樹,是部落的情感象徵,也是觀光客參訪最好的自然教室!而老樹「倒下」,也讓眾人體會到這棵樹帶給社區居民的意義與價值有多麼無可取代,社區也特別為老雀榕舉辦追思會,讓人們好好與老樹道別。所幸,體型較小的母樹受害狀況較輕微,還有存活機會;於是,德文部落的族人們輪流照顧老樹,且在縣府聘請專家之建議下,將母株雀榕樹感染部分進行樹木外科手術清創、土壤進行燻蒸消毒,並取健康樹幹進行分株扦插復育,齊心協力進行老樹的「重生」。

德文部落百年子母雀榕。(取自《聽樹》)
德文部落百年子母雀榕。(取自《聽樹》)

護育及檢測——用數據創造理解與認同

樹木的公共安全意外總是猝不及防地發生,屏東縣政府為了能即時處理及預防,著手進行樹木風險評估、病樹救治措施建議及追蹤檢測,最佳在地之首選與擁有專業儀器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以下簡稱屏科大)合作,由陳建璋教授帶領團隊就近且即時地處理。林保科科長張學農坦言,樹木倒塌的公安事件處理,有高度的即時性,擁有專業儀器、人才以及便捷的機動性是選擇合作團隊的主要因素。對此,陳建璋眼神堅毅地表示:

「我們是本地大學,又是相關科系背景,也有專業的檢測檢測儀器,我想這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吧!」

談到樹木檢測現場的挑戰,陳建璋舉例:當他們使用多款精密儀器工作時,人們總是會好奇地靠過來詢問:「這是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儘管團隊成員不厭其煩地解釋,一開始依然沒有人相信樹木枝幹會中空、腐朽,甚至認為這樣的行為會傷害樹木,對於團隊的工作非常不能諒解。對此,陳建璋很坦然地說:

「我們不辯駁,提供一些科學性的數字,告訴你這棵樹有狀況。」

屏科大森林系陳建璋教授與我們分享樹木監測的趣事。
屏科大森林系陳建璋教授與我們分享樹木檢測的趣事。

鑑於多次檢測樹木內部腐朽程度都非常準確,長久下來,民眾也就對這群成天拿著機器在樹木旁忙上忙下的人們見怪不怪了,甚至偶有民眾會上前諮詢日常可以做到的、保護樹木的小事。

不諱言地說,一般人提及「森林系」總以為核心觀念是「要保護樹木、絕對不能砍樹」。「但其實森林系教的就是要砍樹!」陳建璋與我們分享,森林系訓練學生的山林管理,就是要適度疏伐,讓樹木成材得以運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兼顧林地的永續發展——「我們希望培育學生擁有林地永續的正確觀念。」

為培養學生於山林間生存及應變能力,屏科大森林系開設「林場實習」這門課,每年由系上老師帶隊上山展開為期一週的野外生存,過程中會與外界隔絕,不能使用電子設備,三餐需自行料理。陳建璋坦言道,雖然狀況不少,但學生經過一星期的「洗禮」,多能有不少收穫及成長;而實習經驗也成為畢業學生口中的美好回憶!

愛樹不能只是口號,當我們對某株樹有著強烈情感的時候,很容易選擇忽視專業團隊的評估建議,並繼續用錯誤的方式對待這株樹。陳建璋表示,如何與一般人交流新的觀念、溝通雙方的想法,也是團隊持續進行中的課題。

屏科大森林系陳建璋教授、林保科同仁分享合作經過。
屏科大森林系陳建璋教授、林保科同仁分享合作經過。

要種樹也要砍樹——林地永續經營與物盡其用的循環經濟

「砍樹對環境不好?」「應該多種樹才好?」陳建璋表示,這是絕大部分人的迷思。未經管理的木竹林地(以下簡稱林地),樹木的生長密度過高,生長空間不足的情況下,樹木無法好好成長,也會使生長力極強的外來種入侵;且林地若未經管理放任樹木自由生長,對環境的水土保持效果也不好,甚至可能會引發火災。

「所以才會說種樹也要砍樹,適度疏伐、有輪替、有新血注入林地才得以永續。」張學農表示:

「一棵樹的固碳(植物行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化合物)效果最長效期約為20年,這段期間內是最有經濟價值的。樹也像人一樣會老化,減碳效果會逐漸衰退,經濟價值也會隨之減少。」

種樹又砍樹的林地管理產業模式,投入成本高,回收慢,鮮少有成功的產業案例。而永在林業生產合作社被視為是國內、屏東縣內指標性的林業復興希望團隊,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指導下,從以相思樹為主種苗的溫室培育到林地管理皆一手包辦。

張學農介紹林業生產的每個環節,種苗的挑選主要以適合國境之南生長的樹種為主,待樹苗成長到一定程度便移至室外馴化適應屏東的氣候,歷經層層關卡,再將存活的樹苗進行人工造林。然而樹木成材到有經濟價值所需的時間並不短,約以20年為期,會先將生長情況未達標準的樹予以疏伐,成為種植香菇的養料;其他生長狀況良好有材積的樹木則可作為木材,製作出多元如:樂器、浴缸等各式產品,以此為循環,追逐永續的路上兼顧經濟,創造雙贏!

果實掉落——《聽樹》的回饋及未來展望

作為屏東縣政府、屏科大陳建璋教授團隊、文字工作者侯千絹小姐三方通力合作的成果,《聽樹》出版後廣受好評。有讀者反饋,這本書沒有一般政府出版品較為無趣且資料式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可以快速、無門檻地走進樹的世界。黃勝隆表示,除了銷量表現不錯之外,出版至今一年多也陸續收到讀者們的回饋,表示《聽樹》專業卻又易讀、好懂,是一本有「溫度」的政府出版品。

技士黃勝隆分享《聽樹》的讀者回饋。 林保科科長張學農說明後續出版品企劃的方向。
技士黃勝隆分享《聽樹》的讀者回饋、林保科科長張學農說明後續出版品企劃的方向。

《聽樹》以樹為主體,向讀者傾訴樹的一生,而樹就像一位時刻守護卻靜默的大朋友!「我們還能替這位靜默的大朋友做些什麼?」或許最佳的回答是——「傾聽、陪伴、說話」。

被問到繼《聽樹》之後,還會有哪種面向的出版品企劃,張學農期許:「此次《聽樹》的製作過程中,訪問了多位懂樹的職人,例如:樹醫生梁文進教授、永盛林業的林明宗董事長、負責處理褐根病的地方業者王瑞輝、木製產品達人余浤銓等等,從訪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樹的付出與用心,如果有機會,希望能以『樹木職人』為主軸企劃一本書,談談他們的心路歷程,聊聊是什麼契機使他們踏進林木相關的產業?」

職人們為何會樂此不疲地持續為林木永續盡一份力?因為在意,才會更為用心地付出。我們期望,在《聽樹》的影響下能看見更多人樹間之間的溫暖情事。

期望在《聽樹》的影響下能看見更多人樹間之間的溫暖情事。
期望在《聽樹》的影響下能看見更多人樹間之間的溫暖情事。

相關書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