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障礙平權,從認識歧視開始──《多元尊重的視角》

本手冊說明歧視的定義,再透過六篇障礙意識文章的內容,帶領讀者去辨別歧視的情境,並試著提供一些因應措施,以減少歧視的產生。另外也透過插圖再現身心障礙者的日常生活,期以提升讀者的障礙意識。

文/喻泗

聯合國於2006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強調障礙者應完整享有所有人權與基本自由,並應促進對障礙者之尊重;臺灣則於2014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保障障礙者的各項權利與社會參與。而要打造共融的社會,便要從提升社會的障礙意識開始。因此,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自2019年起,陸續出版《身心障礙者融合式會議及活動參考指引》、《認識身心障礙者特質與需求》等書,又於今(2023)年出版《多元尊重的視角》,期待社會大眾能藉此認識「歧視」的多種樣態,進而消除歧視、營造對身心障礙者更友善的環境。

本書先透過〈沒有歧視的錯覺〉與〈什麼是歧視〉兩個章節介紹歧視的意涵與種類,與讀者一同反思自己是否也曾對障礙者抱持偏見或刻板印象,將障礙者推入了歧視的處境當中。書中揭示,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歧視」其實有非常多種樣態,給予差別待遇、明文禁止障礙者參與活動的「直接歧視」僅是其中一種,還有間接歧視、關聯性歧視、結構性歧視、微歧視、多重歧視、交織歧視、騷擾、拒絕合理調整等歧視樣態。其中較為特別的類型是「微歧視」,有些行為或話語雖然不一定帶有惡意,卻隱藏著細微的歧視思維。例如:體育老師擔心肢體障礙者受傷,所以建議他坐在一旁休息,看其他同學活動就好。這個看似出自體貼的舉動,背後隱含著「障礙者沒有能力從事體育活動」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限縮了障礙者活動的選擇與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讓障礙者在團體當中被邊緣化。「拒絕合理調整」或許也是社會大眾較少接觸到的概念。障礙者有權利在不造成義務方不成比例或過度負擔的情形下,依其需求申請調整。例如:障礙者因為需要固定回診,希望能提早一個小時上下班,若雇主未經討論與評估就直接拒絕對方調整上班時間的請求,便屬於一種歧視行為。

在認識歧視的樣態之後,本書以六篇障礙意識文章作為實例說明,由障礙者現身說法,告訴讀者他們親身經歷過的歧視及其感受。而每篇正文之後皆附有「辨別歧視」的單元,帶領讀者將心比心、同理身心障礙者的處境,覺察主流社會常見的歧視,同時也提出了適當的替代做法供讀者參考。例如〈聽說的世界要同理 不要同情〉一章中,視障心理師朱芯儀表示:「社會大眾在面對身心障礙者時容易以悲憐同情代替同理,出於保護的心態處處代勞,讓障礙者失去了學習獨立自主的機會。」她分享,視障者在衣服內裡縫上記號,就能自己搭配出想要的風格;用不同的外包裝分辨彩妝顏色、用塗抹的次數決定上妝的濃厚,一樣可以化出完美的妝容。比起無微不至的保護與協助,身心障礙者其實更需要周遭人適當地放手,並秉持平常心對待他們。朱芯儀認為,不了解身心障礙者的生活模式是相當正常的事情,但不要為了害怕傷害就刻意體貼,像是把「看電影」說成「聽電影」,反而讓雙方都不自在。而「辨別歧視」的單元則點出,當視障者被貼上失能、無法自主決定、需要保護的標籤,就是一種「微歧視」。文章也建議讀者,當不確定視障者需不需要協助、需要哪種協助的時候,不如直接詢問對方的意見。

又如〈面對疫情,身心障礙者需要更多元的資訊平臺〉一章,強調了「資訊平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性。近年來越來越多電視轉播開始加上手語,讓聽障者也能一起觀賞,而不是透過親友才能知道內容;在疫情的記者會上,主持的官員會配合重點明顯的資訊圖卡進行說明,讓心智障礙者也能快速了解相關資訊。手語和易讀圖卡等做法都能增加內容的可及性,讓身心障礙者能及時獲得資訊,不被社會排除在外。而聽障者牛暄文分享,生活中還有許多情境需要適切的資訊格式讓障礙者獲取訊息,像是去金融機構辦事的時候,若沒有手語翻譯或聽打人員,就只能透過家人或朋友協助。雖然他並不想讓親友知道自己的存款有多少、有什麼用途,但無可奈何之下也只能放棄個人隱私,由親友陪同處理金融事務。文後的「辨別歧視」單元指出,當社會習慣以單一模式發布消息,雖然表面上沒有拒絕任何人參與,事實上卻已經阻擋了障礙者參與的機會。這種讓身心障礙者無法與非障礙者同步獲得資訊、有如次等公民的情形,其實就是一種「間接歧視」。換言之,促進資訊的可及性,讓不同障礙族群的人都能接收、理解內容,是障礙平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如同牛暄文的親身經歷,若傳遞、接收訊息的過程存在阻礙,身心障礙者便難以達成生活的獨立自主。文末也提醒讀者,不同族群接受資訊的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如手語與口語的文法並不相同,易讀版本和一般版本的斷句規則也有差別。因此,在提供資訊、制定服務之前可以先洽詢各類障礙團體,確保資訊格式符合障礙者的需求。

整體來說,本書以大量生活化的實例說明了歧視的種種樣態,以及如何與身心障礙者相處,內容淺近易懂,相當適合師生或親子共讀。當我們認為社會已經足夠進步、足夠接納障礙者的時候,其實還有許多有形的、無形的歧視存在各個角落,有待你我覺察、弭平。希望未來社會大眾能更加了解、同理障礙者的處境,也期盼每位障礙者都能在平等尊重、沒有歧視的環境中參與社會,享受生活的美好。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多元尊重的視角(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多元尊重的視角(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