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特推薦

《管理》:一部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的立體之作

《管理》:一部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的立體之作

 

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前行政院長毛治國教授所著《管理》,以「見識謀斷談決策」、「因緣成果論執行」上、下兩冊,融會東西方管理哲學,結合作者豐富的工作經驗,將管理單刀直入切為決策與執行兩大塊,探討如何改善與提升管理者決策力與執行力的竅門。毛教授用二十年鑄一劍的工夫,從複雜系統科研成果中淬煉出,一舉突破傳統牛頓機械典範的「自組織為體、他組織為用」管理觀,解析如何以「用勢不用力」方式來推動管理工作的祕訣。 

本文作者李佳達,以本身所學專長與曾親炙於毛教授的行政院共事經驗,為讀者精要提點《管理》一書的重要價值與論述精隨。

文/李佳達(作家、律師、企業講師)

碟仙板的真相:神祕的自組織

碟仙示意圖

  credit by Xeusy

  最近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研究[1],解開千年來的碟仙之謎,到底為什麼一群人手放在一塊指字的小碟子上,碟子竟然會自己移動,還能在字板上回答大家的疑問呢?這個研究發現,其實大部份所謂「碟仙」的移動,真的不是參與的任何一個人刻意的行為,而是每個人都對問題的答案有一點想法,每個人都動了一點點,而在共同的驅力下,造成碟子的大幅移動,最後指向大家心中的那個答案。有趣的是,每個人的感受也都是真實的,也就是「我只動了一點點,不可能造成碟子這麼大的移動」,所以會以為移動是因為「有一個超自然的力量」。這種每個人都只做簡單的參與,最後量變造成質變的過程,就是一種「自組織」,而自組織的現象,早已存在於自然界中許多角落,並且很有可能將是未來人類各種組織型態中,最重要的關鍵字。

  為什麼天上的候鳥可以瞬間整齊劃一的轉向?為什麼弱小的螞蟻可以造出龐大的蟻窩,甚至發展出自己的牧場(飼養蚜蟲)?這些自然界中看似渺小的個體,為什麼聚集在一起之後可以發揮遠超過個體的力量?人類世界也有這樣的現象,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出現,更賦予了自組織絕佳的媒介,由百萬網民所編輯的維基百科,內容的專業度已超越由專業編輯所製作的大英百科全書,近年來最有影響力的社會運動,從「佔領華爾街」到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大多都是透過網路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讓人人都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參與其中,促成了自組織的力量。

自然界中的自組織

鳥類遷徙照片

credit by Jose Camões Silva

  為了瞭解自組織中「群」的祕密,科學家使用高速攝影機,發現鳥群轉彎時,在陣列中的鳥只需要1/70秒的時間就能做出反應,為什麼這個反應時間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因為當你把單一隻鳥從群體中抓出來,任何一隻鳥都無法達到這種反應速度,牠們是透過自組織而產生了一種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或者說白話一點:1+1>2的力量。如果你還不能體會發現這件事有多重要,想想看,在自然界中竟然存在一種現象,可以讓組織裡的個體發揮出超過自己的潛能,使組織獲得加乘的力量,這難道不是正是所有人類組織夢寐以求的狀態,也是所有管理制度所想要達成的終極目標嗎?

  但有趣的是,若想要發揮自組織的力量,例如要讓所有的鳥都能快速反應,並不能靠隊伍中一個鳥王來發號施令,而是每隻鳥感受到身旁那隻鳥準備轉向的微信號,換句話說,自組織無法透過一個中心化的命令系統產生;就此,毛教授的《管理》一書對於自組織有著明確的定義:「沒有主觀意志的外力介入,只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就自然發生的一種過程。」這也是這部《管理》最令人驚艷與佩服之處,毛教授在書中旁徵博引宇宙與自然界的物理現象、生物的物種進化等跨領域的案例,清楚地描述了自組織的性質,毛教授也在序言中戲稱,這些分析方法耗費了他二十年的探索,簡直如同為了牛奶養頭牛一樣,足見毛教授治學之嚴謹,搭配上後續章節的實際案例分析,將可以協助讀者更深刻掌握形成自組織的複雜系統,進一步達到「用勢不用力」的管理境界。

  相反的,大多數的傳統企業還是停留在「用力」的管理制度,無法理解「自組織」的意義與價值,繼續複製工業革命時代的標準化工廠,把員工當成生產工具,只想透過中心化的管理來提昇企業效能,最後非但不能達到整體加成的目標,甚至1+1還可能會得到小於2的結果。例如日本索尼採取死板的績效考核和利潤中心制,導致員工普遍喪失了熱情和團隊合作的精神,讓公司蒙受巨大損失。在美國職業籃球NBA的統計中,因為球隊通常只用得分來衡量一個球員在季後賽的價值,最後造成季後賽如果某個球星每傳一個球給其他球員得分,等於自己放棄了兩三萬美元的收入,變相導致大家都只想拿到球單幹,試問:從球團組織者的角度,到底是想要發揮團體戰力獲得勝利,還是只想要一個單打獨鬥的萬人迷球星?

用勢不用力的管理:自組織為體,他組織為用

  那什麼才是出於自組織的管理之道呢?毛教授提出了「自組織為體,他組織為用」的原則,我自己的解讀是,企業要能夠善用自組織的無形之手,透過建立內部的價值觀與友善的資源環境,產生成員自發性的付出與當責,最知名的例子就是Google的20%制度,讓員工都能夠擁有20%的時間,來做與自己興趣相關的自主研發,進而催生了Gmail、AdSense(Google的廣告服務)等著名產品,這些不是透過公司刻意討論出來的產品,反而帶來更好的創意和效果。

  除了企業要懂得善用成員自組織的力量創造價值,企業的領導者則要擔任「他組織」的角色,為自組織引導方向和打造環境,我認為概念很類似阿里巴巴所提倡的「賦能」型管理,阿里巴巴策略長曾鳴就曾舉例,傳統科層制公司當中,一個管理者最多可以同時處理七個下屬直接跟他匯報,這被稱為有效的管理半徑,但在Google 卻可以一個主管接受30~40人跟他匯報,這是怎麼做到的?因為Google將領導者的角色定位在如何引導和激勵下屬獲得成功,給他們知識和資源的支持,主管不需要去分工和監工,而是要去有效匹配員工的專長和客戶的問題,剩下的,應該放手讓員工盡情發揮,產生自組織的效應,這就是我對本書中所提到「自組織為體,他組織為用」在企業應用上的粗淺理解。更多的自組織案例,在這本《管理》中還有許多,如中華電信轉型再造、埃及與以色列的大衛營和平談判等個案的敘述與分析,可以提供讀者仔細體會。

《管理》:一部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的立體之作

  我自己非常幸運,和毛教授不只是有交大的師生之緣,更有行政院長官部屬的共事之誼,也讓我有機會站在第一線感受毛教授如何以身作則,運用自組織的理論,打造用勢不用力的管理環境,我永遠記得我在大年初三的晚上接到當時身為行政院毛院長的越洋電話,和我討論如何改善台灣青年創業環境的種種政策,讓本來正準備進入日本百貨中心購物的我,一直講到百貨的鐵門拉下來,心中雖然略帶無奈,但更多的是敬佩。掛上電話後,我自己興奮地立刻開始各方聯繫和準備資料,讓各項業務在年假後火速開展,現在回想起來,正是毛院長對於社會國家的熱情與付出,以及對政策目標清楚的願景,感染了身邊各層級的同仁,才讓後來許多開創性的政策在半年內都能順利執行落地,產生自組織的力量。而更讓我覺得難能可貴的,是當政策開始執行後,毛院長都能充分授權給承辦的同仁,如同創業圈最流行的一句話,「讓聽得見砲火的士兵來做決定」,給大家最完全的發揮空間,也充分體現了「自組織為體,他組織為用」的精神。

  這部《管理》正是因爲結合了毛教授精彩的洞見及毛院長(及其他產官學的豐富資歷)的執行經驗,讓文字變得更為立體而有溫度,誠如羅馬帝國興亡史的作者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 1737-1794)曾說,「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不只要讓人們理解歷史中的因果關係,更要讓讀者學到當時人們感知歷史的方法。」一般的商管書也許會告訴你商場成功學的因果關係,但真正想要學到管理的精髓,毛教授的《管理》將從複雜系統的觀點,以一個國家級領導者的高度,帶領讀者感知每個決策形成的見識謀斷,以及每個執行背後的因緣成果,掌握自組織的規律與法則。

[1] Marc Andersen et al., Predictive minds in Ouija board sessions, Phenom Cogn Sci (2018).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管理》(精裝本) / 《管理》(上下冊)
五南書店→《管理》(精裝本) / 《管理》(上下冊)

a
李佳達
律師及法學碩士、曾擔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台北文學獎得主,「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套書(商周出版)的大歷史總撰稿人。目前投入於以互動科技推動大歷史(Big History)教育。作品有《世界華人與華人世界》、《日俄戰爭與中國的命運》,其中《世界華人與華人世界》與知名收藏家徐宗懋合作,逾百幅歐美主流媒體關於華人的古董版畫,探索華人在各國社會中被歧視的歷史根源,獲得耶魯、史丹佛等多所世界頂尖知名大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