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論文集所蒐集之十一篇論文,旨在探究療癒倫理的本土化生成的可能性,以便釐清臺灣民間社會在各種處境下發展後現代倫理照顧的深化途徑。此處,我們將療癒機制定位為精神性之知識或結構性的生產,而非以醫療功能論的觀點來歸結。本土化亦非正面朝本土傳統精神性知識做直通,而是在因應全球化底下的「在地視野」所做的「脈絡性轉化」,亦即透過傅柯(M. Foucault)返回古希臘源頭,汲取修養論的遠地迂迴,並繞過近年來漢語哲學家對傅柯的解讀,使得工夫論成為遠地遷迴而歸於後現代的照顧倫理。換言之,照顧的倫理技藝希望改變心理治療的內在性質,使其能透過照顧的手藝進入受苦創傷的心,而不是針對症狀做對抗式改變。而「脈絡性轉化」策略,一方面打開本土傳統論述的本體封閉性,亦跳開西方哲學知識論的枷鎖,傅柯於是成為漢語哲學家,而傳統修養論亦獲得新語言的滲透,以此為「本土化」策略打開新局;一方面藉著工夫論進行本質還原,從其本質——「技藝論」取得照顧倫理更深化的原處:渾然天成,即人工配合自然的樣貌,使得主體在逆境中進行撫慰的工作,透過細緻的撫逆步驟,促使文化及心理療癒朝向富含生命況味之倫理化進程。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Indigenous Psychology and Cultural Healing: Inquiries into a New Role for Ethics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倫理主體,主體化,本土心理,文化療癒
- 附件:其他:
- 頁/張/片數:56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何姵儀聯絡電話:02-2652-3334聯絡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民族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