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計畫以雲林地區之公共用水井群抽水為評估對象,利用頻譜分析及時頻分析技術探討抽水與地層下陷之關聯性,結果發現雲林地區抽水行為造成明顯的一天一次地下水位起伏變化,本研究將此水位振幅定義為抽補強度(Pumping Recharging Intensity,PRI)。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抽補強度越高之區域地層累積下陷量越高,兩者呈高度相關,確立了抽補強度即為抽水與地層下陷之關聯性量化指標,透過抽水管理,改變抽水方式,即可降低抽補強度,減緩地層下陷。
本研究利用模擬模式及最佳化方法建立公共用水井群操作方式之優選模式,以抽補強度最小化為目標函數,取抽水井組合、抽水井組合之輪抽順序及各井之開啟抽水時間為決策變數,以台灣自來水公司之實際級距抽水量規劃為限制式,評估井群抽水最佳化操作方式,結果顯示優選結果可有效降低水位振幅達30%~90%。當抽水量較小時,不同井組合的輪抽順序相對來說較不重要,但井與井的搭配組合和各井之開抽時間點則需格外注意,建議以3~4小時為較佳之分散開啟抽水間距。另,易造成抽補強度值較大的抽水井,應採間歇性、長延時、低抽水量的方式進行抽水為佳。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井群操作,抽補強度,優選模式,地層下陷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5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水文技術組
姓名:艾昱安
電話:02-3707-3082
地址:台北世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3號10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