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551
:::
海岸濕地砂灘復育新工法研究-以桃園海岸為例(總報告)

海岸濕地砂灘復育新工法研究-以桃園海岸為例(總報告)

書籍介紹

桃園海岸多濕地,底床坡度緩,潮間帶沙灘寬,近年常有近岸灘地大幅流失情形。往昔海岸保護設施多採剛性工法,或具防止波浪越波、海水入侵及其後側土地沖失等功能,但工法設施反射波浪也常造成設施本體之基礎沖刷、前灘流失,也常導致下游海岸侵蝕情形,乃有沙灘復育之議,並期經由現場試驗與數值模擬、水工模型試驗校核,研擬平面布置方案,以為後續復育計畫參考應用。
由桃園海岸歷年水深地形侵淤分析結果顯示,北港海堤至垃圾掩埋場地區之灘線侵退最為嚴重,於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期間,灘線之後退幅度高達54~67m。因此,遂擇取該段海岸,作為進行沙灘復育方案之現地試驗場址。
沙灘復育方案經規劃採用離岸淺沒式突堤布置,希藉由突堤設施減少近岸底床沙灘流失,甚或阻滯、留存沿岸漂沙以淤淺近岸底床、灘面;突堤予以離岸、淺沒規劃,期望不致阻斷灘線附近沿岸漂沙,以免導致下游海岸嚴重侵蝕,亦可減少波浪作用力;突堤本體材料選用竹樁,期能降低對海岸景觀影響,進而可降低施工期間與工程經費。
經由數值模擬離岸淺沒式突堤布置與海岸線變化之結果顯示,以設置於水深-0.5到-1.5m間,頂部高程為平均潮位+0.061M,堤長60m之布置方案,對突堤後側及附近海岸灘面淤積情形較佳,而對下游海岸侵蝕之影響較低。
離岸潛沒式突堤之現地試驗於2013年10月10~19日期間進行現場施工,並監測鄰近水深地形;依據各次施工區水深地形侵淤分析結果,現地工法佈置後使原本近岸侵蝕情形已有趨緩並轉淤現象,瀕臨消失之灘線已回淤,部分地區回淤寬幅已達約30m,顯示離岸潛沒式突堤可達成預期灘面淤積之沙灘復育效果。
平面佈置方案研擬,經經以現地試驗之地形變化檢核灘線預測模式(GENESIS)後,模擬四種位置佈置,每種佈置細分7種透水率,一年期灘線變化結果,其中以透水率0.3之效果較佳。再以此透水率調整離岸潛沒突堤長度,進行分析。考量灘線之消長及對垃圾掩埋場鄰近藻礁區之干擾程度等,研選D方案,即於第一年度設置之離岸潛沒突堤東側佈置3座、西側佈置1座(堤長60m、透水率0.3)為較佳之佈置。
以SMC模式推算D方案佈置與現狀零方案之波流場及輸砂趨勢,分析結果顯示,D方案在近岸多數區域之波高及近岸流較零方案者均有降低成效,在離岸潛沒突堤群堤跟至海堤側區域之淤積趨勢亦較零方案者為佳。
以D方案佈置進行水工模型試驗,試驗結果顯示,D方案佈置在冬季波浪作用下,相較於零方案於本區之侵蝕有明顯改善;在夏季波浪作用下,於離岸潛沒突堤群堤頭段連線區段之淤積範圍較冬季波浪者擴大,且有往向岸方向推移情形,顯示D方案佈置對本段海岸具有相當之防護效果。
日後施做D方案佈置期間,應同時步進行水深地形監測,分析其成效,以供後續相關海岸防護應用之參考。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海岸濕地砂灘復育新工法研究
  • 附件:DVD
  • 頁/張/片數:28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規劃課 姓名:賴文政 電話:03-5322334#209 地址:新竹市北大路97號